早想抽时间把面试的事情写下来,但是后来一直没有时间.
第一次这种经历,第一次到上海,上海的火车站实在是表里不一的很.尽管如此,那天大约是5月中旬或者是6月的初夏,所以我下车的时候,上海在下雨.上海的雨不同与广东的,跟西北的也不一样,雨下到身上时候才感觉到是很大的.
出站口那有人专门在卖那种质量与价格差距比较大的折叠伞.还好,我是习惯出门带两把伞,一把遮阳,一把挡雨.
到上海这件事情,其实我是早就知道的,所以准备的大抵还算充分.但是接到对方通知的时间却是比较的紧张,因为老板的时间安排的很紧张,所以只有那两天有时间,所以我是从山西直接出发,去的很匆忙.准备的一些资料也并没有随身带着.
还好我对这些事情已经不似旧年里那样的看的很重,因此心是极其平静,加上上海的雨也多少将周遭的空气冲刷的干干净净.
大的都市通常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交通很是清晰,对于第一次到这里的人,是很轻易便能够找到要去的目的地.而且中间的时间也不似北京那样的漫长,所以到奉贤的时候,我用了大约1个小时.公司的车是在等在奉贤车站,许是我的装扮很外地化,司机一眼便猜出下车的人中我是他要接的.
很快的我们到了厂里,车进门的时候,保安听到汽车的喇叭声,便立刻打开大门.这让我更确定自己的分析是准确的.这是一家新转型的企业,并且很显然是正在准备向规模话走.记得在哈佛商评上读过一位国际上某著名企业咨询专家的文章,就是关于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并且掌握一家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的方法.在我这些都是多余的,因为经验过多次的企业和谈,所以对于中国这边的制造型企业来说,进门的方式其实才是最能够表现出一家企业经营管理的,这其中所反映的内容之多,包括着整个企业的运行状态如何.中国人是神秘的,家丑是不喜欢外扬的,所以假如你希望在进入后再了解一家企业的真实状况,通常并不太容易.
说心里话,我喜欢这种类型的企业,很适合我的经验与专长.我很不能明白为什么许多人会认为这种状态的企业很难做,在我看来它们其实如同一张白色的纸,是很能够发挥自己的.
到董事长办公室的时间正好是在早晨的9点左右.给我倒水的是董事长的秘书,一位最多20岁左右的小女生.听她讲家乡话,我知道她是温州人,浙江私营小企业的老板们大多有这样习惯,尽可能用自己的老乡,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人的忠诚度和可信任程度要比外地人高许多.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的.
我在见董事长之前,需要再次确定我的分析,并且关于这家企业的一些细节我是有必要了解的,显然这个小丫头并没有做为办公室文员的基本职业能力,她仅仅是脸蛋漂亮的那种,我心想如果做前台的话,也许稍微训练一下是可以的.
我这样去描述一个素不相识的漂亮MM,并不是随意乱写,因为我在门口听她接听电话的第一句:"喂,...啊, 你找谁?"进门后才知道她是董事长的秘书.
而我从她的身上也大体了解到了公司目前的管理状态,基本上并没有什么管理,老板几乎将所有的亲戚都叫过来,封为总,老板夫人姓卢,所以是卢总,卢总负责的是公司行政人事,黄总负责对外关系,采购,这个黄总就是接我的那位司机大佬.黄总是老板的亲戚,也是同夫人在一个教区的兄弟.这是我在后面,面试的时候了解的.
而唯一一位具有一些管理基本常识和经验的是公司的执行总裁,我第一眼见到他的时候,就知道这为40岁上下的仁兄是一个性格看似温和,但实际上比较敏感,性急,而且比较易怒的人.观察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时,我习惯注意他们的第一句话,讲话的语气,手和眼神,他在向我报上自己身份的时候,是刻意的压平了声调,每个字都很轻,但语速很急,不是快,而是显得很仓促.不过有点是很清晰的,他的语气背后带出的那种对自己现在身份十分满意的愉快感,能够充分的感觉到.
坐下来以后,我是习惯直接面对对方的眼,这是礼貌,也是因为自己内心坦荡的原因.但他似乎对此并不习惯,说不习惯,其实不如说,他是那种很容易被交谈对方的神情变化所牵动的人,所以我说他是个敏感的人,他脸部的表情变化,很微妙,也很慢,这一刻的时候,你看到的脸是自然的,有身份感的,但下一刻,就显露出他内心的摇动,在他脸色发生转换的时候,我看到他的双手神经质的蠕动几下.
于是我确定他与我以前的部下,西安分厂的袁总同属于一类领导型的人.
这;类人在危机和危险面前通常会退缩起来,他们擅长算计公司表面的经济,在老板面前表现的通常唯唯诺诺,但并不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这类人具有书生的虚荣,懦弱,短视.不过他们内心实际上是很刚强的,强烈的自尊与自卑在他们内心交织的十分紧密.因此他们常常习惯亲力而为,爱面子的程度,如同他们内心世界一样显而易见.但是我并不认为他们不适合做领导,因为他们的潜力与可塑性是不会跟随年龄消失掉.假如用人生的阶段来描述他的性格,我想15岁左右的年龄是会比较适合的.
但是假如他是一个执行总裁,并且负责掌管如此大的集团性企业来说,实在是很需要认真思考.在我的经验中,越是庞大的集团,越不需要用个性与能力突出或者完美的高级人才,用这样的人才,在中国人的本性中,实际上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只要他懂得识人用人,其他的能力并不需要要求很高,或者根本不用懂得.
显然他并不具备上述的任何一项.按照他的性格潜力,我更趋向于他做一些实际操作管理的中高层工作更有发展.
我跟这位总裁的面谈,大约不到5分钟左右,老板便让他的秘书请我进去.
老板的办公室是一种隐秘的内室,外界根本无法知道在秘书办公室的转弯处,有一个很寻常的门,一般即使你走进秘书办公室去看,也最多以为那是一家储藏室.
进去以后,眼前是很宽也很开朗的气派,老板办公室是一个老板性格的真实反映.这一点是我97年在顺德那家企业做的时候,观察发现的结果.
老板是一个感性的人,我没有进过外资企业的老板办公室,也没有进过国内大型超强企业的老板办公室,所以不知道所谓规范的办公室应该是怎样的布置.
但是奢侈的水果盘与室内的绿色植物摆放数量位置,很显然,这位老板并不是一个很务实的人,同时也并不是一个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很自信自大的人.
我不清楚别的人在接触各种老板时候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什么.但在我常常听到每位老板最经常讲述的一句话,就是:"我比你强,我是你老板"当然并不是对着我说 的,可见我们民族的小企业商人们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并不满意.欠缺必要的平衡心态.大概是与他们长期除了金钱什么也没有的原因吧.
接下来我们从9点左右开始交谈,我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是近10个小时时间的面试.或者说白了,是我在给我的老板清洗大脑.
因为时间的关系,现在只能写到这里,我一直是很希望自己仔细的将这些经历认真记录并整理下来,现在已经完成一大部分了,我想将这些也整理进去.仔细的修编成书,起码将我的经验写的尽可能完整,再把它们做成书.虽然很期待,但我不能着急.我确定这些经验是真实并且为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未完.待有时间再续,也许我会在这两天,等待天津大老板过来前,尽可能的多写一些.)最近这段时间在我身边发生的事情很多,....所以要记录的也很多........
本文转自足迹,因为是随笔所写,所以会有许多文字问题,请见谅.当然我想大家早已经习惯了我的这个特点 [em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