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66年,一位叫乐僔的和尚从中原云游到了敦煌,面对三危山参禅入定,当他睁开眼,忽见三危山上出现万道金光,仿佛有千佛化现而出,于是决定住下来修行。他请来工匠在岩壁上开凿了一个石窟,用于坐禅修行。不久,其他的和尚陆续来此开凿用于坐禅的禅窟,但更多是世俗人开凿出来用于礼拜的洞窟。到了唐代,石窟已经达到1000多座,于是这一片石窟被称为“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现在每个窟都安装了门,导游介绍主要是防止光线对窟内塑像和壁画产生破坏作用。目前,莫高窟有近八百座窟,我们只能欣赏有代表性的十几个。进入窟内首先感觉眼前一黑,仿佛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时光隧道,当眼睛逐渐适应了里面的黑暗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保存千余年,完好的佛祖、菩萨雕塑和壁画。无论是汉唐时期栩栩如生、光鲜照人的释迦牟尼和众多菩萨雕塑,还是宋元纯熟精湛的线描技法壁画;无论是飞天洒花、反弹琵琶的仙境胜景,还是乘象入胎、舍身伺虎的佛经故事。观赏之间,如梦如幻,绚丽多彩,让人陶醉,仿佛身在一种祥和的极乐世界。 到明朝后,敦煌走向了衰落,尤其是19世纪末,王圆禄道士发现藏经洞,英、法、美、日、俄等国或骗或盗,造成了敦煌国宝大浩劫。目前漂流国外博物馆中的经书、绘画、壁画、雕塑数不胜数,令每个中国人在悲愤之余,更多的是耻辱!现在,我国已经加强了敦煌古迹的保管,并加强了敦煌学的研究,相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复使后人而哀后人也”的情况不会再次的发生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