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随想 -转贴 5月10日,丰田发表了04年度企业决算,汽车销量和净利润均创了历史记录,销量达到了740万辆,净利润连续两年超过了1万亿日元(约100亿美元),单从企业净利润来说,不仅是在日本企业当中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汽车制造业中,丰田也成为了第一。与日本厂商好业绩相比,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厂商的业绩普遍不佳,通用和福特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最近双双被降到不适合投资(俗称垃圾级),对于日美汽车厂商的对比,看了绘里和一些网友的评论,首先我觉得绘里给我们描绘的国际大企业间的“合纵连衡”有些理想化,而其他一些人把美国汽车厂商的转衰归结于美国强大的工会又有些简单化,我一贯的看法是日美两国的企业文化差异。 源于日本文化的丰田生产模式(TPS) 今年6月以后,现任丰田社长张富士夫将让位给丰田副社长渡边捷昭,这将是从奥田硕开始,连续三任丰田社长都是由非丰田家族的人来担任。在前面说到有关丰田企业文化中,我提到过“武士精神",在绘里等人的教育下,我最终把它去掉了,前两天看到日本经济新闻的一则广告,是丰田会长奥田硕新出的一本书《与武士道共生》,书的内容我还没有看到,从广告介绍看,书的大意是讲在全球化的今天,日本人从武士道中要学什么。 看来还是不能回避这个“武士道精神”,无论是奥田硕还是张富士夫从精神气质看都是非常日本化的,奥田硕提倡“武士道精神”,张富士夫是日本企业终身雇用制的肯定者,他强调“员工是企业的财富”,反对裁员,对美国同行的企业经营方式持批评态度,但是这都没有成为影响他们国际化视野的障碍,在他们在位10的年中,是丰田在海外不断扩张的10年。90年代开始,当欧美厂商纷纷尝试以“兼并重组”的强攻战术推进全球战略时,张富士夫不为所动,反其道而行之,把目标放在了丰田内部的合理化上,提出了“CCC21(21世纪成本竞争建设计划)”,在设计、生产、采购和固定费用四个方面大规模地压缩成本,继续坚持丰田生产方式和理念。事实证明,单纯追求规模扩大的兼并重组并不能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和效益,克莱斯勒与奔驰的联合,通用汽车在世界各地兼并收买汽车厂的效果都令人失望,绘里告诉我们的“合纵连衡”有些理想化了。由于丰田企业文化的单一,在生产组织中,领导者的意图可以彻底地贯彻到生产第一线,生产第一线的问题也可以很快地反馈到上层,实现了生产的精益化和合理化,而企业上下始终如一的危机意识,又成为丰田不断创新的原动力。丰田靠生产优质廉价的量产车Corolla(花冠)起家,如今丰田的豪华车Lexus(雷克萨斯)又在海外取得了成功,在量产车和豪华车上能同时取得成功的,世界上只有丰田一家,Corolla(花冠)现在仍然是丰田最畅销的量产车种之一,Lexus(雷克萨斯)也已连续10年获北美汽车品牌排名第1位,在英国已连续5年获得用户满意度第1位,北美销量超过宝马奔驰的品牌。现在,以重视环境保护为理念的丰田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技术又走在了世界的前面。丰田生产模式源于日本单一内向的文化,可以说没有这种共同价值观作背景,“设计生产采购的合理化””“危机意识”就只能是一个写在纸上的得不到真正贯彻实践的空话,就不会有今天的丰田生产模式。如今丰田生产模式(TPS)已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学习的一个典范,伴随着丰田在海外的不断扩张,丰田生产模式(TPS)被欧美汽车厂商广泛地研究和学习,丰田把这种文化又带向了世界。 丰田的变革 丰田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在2010年,将丰田车在世界的占有率由目前的10%提高到15%,从而超过美国的通用汽车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制造厂商,有乐观的看法,丰田只需3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达到这个目标。作为日本企业,丰田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境界,而过去无论是在日本国内还是海外,完全依靠日本员工的单一内向的企业文化也被发挥到了极限,海外生产出现了品质下降的情况。对丰田这样日本风格十足的企业所面临的如何变革去适应真正的国际化,就成为了一个课题。单纯依靠日本员工,出现了人员不足,而丰田的企业经营哲学来自于内向单一的日本文化,文化背景不同的外国人对丰田经营哲学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表面,比如“反省”,如果设定的目标没有达到,就要分析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作总结,下次加以改进,“反省”文化在日本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在美国的工厂,由于理解不到,就只能停留在表面,显得没有意义。再比如,日本企业现场生产管理中的“根回”(理解沟通)方式又和欧美人普遍适应的由上向下的管理方式有所不同。无论如何,对丰田这样规模的大企业来说,单纯的日本企业文化已经不能适应国际化的要求,在日本国内,丰田面临着日产(NISSAN)雷诺的联合,还有本田等日本厂商的竞争,国际上今后又会有韩国中国厂商的追赶,对丰田来说,“脱日本”的变革已经成为了当前课题。 随想 写了这些东西,还是和中国分不开。最近,中国爆发的反日示威游行,引起了两国人的思考。日本人的评论有些意思,比如中国人的“仇富”心理,我想对这个结论就不用多加评论了吧。多数人的看法是中国多年来“仇日”教育的结果,对这个结论,我也不能完全接受,在对待战争历史认识的问题上,让受害者去理解加害者的习俗文化也是说不过去的。 我个人的感受是,这次反日游行表现出中国自上而下还不具备一个大国所应有的国际视野。和“仇富心理”“仇日教育”的不同点在于,我觉得中国国内普遍有一种看轻日本的心理,乐观地估计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在综合国力上会超过日本,这种看法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界和知识阶层相当普遍,目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不振似乎都给这种心理提供了佐证,然而事实绝非如此简单,日本企业和日本文化都还处于强势状态,还未见衰退迹象。两国的关系也绝不是你死我活,这种观念本身就落伍了,我是基于对日本现代社会的认识,得出这个结论,我还是比较乐观的。我说过在碰撞冲突中得到的认识才最真实,美国工人在80年代因不满失业砸日本车和围绕汽车工业所引发的日美贸易政治摩擦,让日本人记忆犹新,也算是给当时在国际市场上刚崭露头角的日本厂商上了一课,也才会有现在的丰田提出要帮助通用汽车度难关,为了双方的利益,从长远的角度看,在激烈的竞争中还要学会合作,这种国际化的视野都是在碰撞冲突中学到的,丰田的社长曾感慨地说过,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丰田在美国市场上学习积累到的经验和教训太多了。在传统日本文化所具有的内向低调不求张扬的个性基础上,丰田又学到了一些包容和求同存异,丰田文化代表了被国际社会所认可的日本现代主流社会中健康的一面。 同样,这次反日游行出现的过激暴行也给了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一个教训。 文中参考了日本经济新闻和日经Business的一些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