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读后感观后感全自感——三感式企业文化批判

[复制链接] 1
回复
362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5-7-1 15:2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言:读后感观后感全自感——三感式企业文化批判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而且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它比有形资产,或者品牌等的无形资产还要重要。企业文化是一种投资,而且是一种重要长期投资,是一种回报巨大的投资。但是,如果运用不好、建设不当,则资产将变成负债,投资将变成成本,企业就在这负债和成本的压迫下,苟延残喘,甚至败落破产。太阳落下了,巨人倒下了,三株凋谢了……林林总总的从无名到著名再消失的案例,无时不刻不在诉说着这样的故事。

在很多的企业文化文章和书籍中,经常可以同时看到什么是企业文化之根,什么是企业文化之魂、之本、之核心,等等,让人如坠五里雾中;其他诸如“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老板)文化”、“创新就是模仿”、“企业文化不能建设”以及“硬汉型”、“体制型”的企业文化分类,等等,不一而足,让人叹为观止。之所以出现企业文化方面的诸多问题,除了企业本身的原因外,很大的“功劳”要归功于理论界对企业文化的千奇百怪的认识和倡导,要归功于那些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参们的“真知灼见”。

长期以来,国内“研究”企业文化的人大多是没做过企业的,看了一些书,到几家企业调研过,堆砌一些杂乱无章的理论,将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以及几乎无所不包的理念全部囊括,就成为企业文化专家了?摊开市面上有关企业文化的书籍,内容上千书一样,你的和我的一样,当前的与十年前的一样。对于这种现象,我将其概括为“读后感式”的企业文化和“观后感式”的企业文化,另外还有一种“全凭自我感觉式”的企业文化,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面目。

“读后感式”的企业文化

这一类企业文化论者,多为学者。他们喜欢看书,时间也多,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丰富的联想能力,通过自己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变成了自己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理论。他们最明显的特点是概念特别多,而且紧跟时代潮流。国外出现什么新的理念,国内流行什么新的观点,他们一清二楚,说不定有些观念就是由他们发起推动的。于是,你发现,同样一个人,去年提倡追求卓越,今年提倡基业长青,最近却强调执行了,你不知道他后面又要宣扬什么。但是如果问一下他们的观点之间的联系,问一下他们对企业文化体系内在逻辑关系的认识,则没有答案了。

他们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或企业价值观,或者就是企业的核心理念或行为规范,等等。其实,企业文化涵盖了企业和企业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是企业和企业人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是所有团队成员共享并传承给新成员的一套价值观、共同愿景、使命及思维方式。它代表了组织中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观后感式”的企业文化

这一类企业文化论者,多为一些见过世面的人,有的参观过世界知名的大企业,有的在国内著名的企业工作过。于是,在他们的眼中,企业文化就成了具体企业案例的罗列,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做法,企业文化的创新变成了企业文化的模仿。他们也有一些理念和概念,但这些,多是生发于具体的企业案例的,都可以从中找到似曾相识的公司的背影。GE的同一个声音、惠普之道、海尔的服务、长虹的民族精神,等等,成了他们眼中企业文化的图腾。也成了他们的独门武器。

遇见不识者,他们就将自己的经历拿出来一通炫耀,吓唬人;遇见识者,他们引用一家家公司的做法,显得自己博采众家、见多识广,如果你多问一两句,提出什么反问的意见,则又摆出一副竖子不足与谋的模样。但问问他们企业文化的层次、内核和传导等,则茫然不知,顾左右而言它。

这一类人,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口号形式多而主体精神少,浮在形象的层面不能沉下去,虽没有多少真知灼见却影响了大批的人。他们不知道,同样是追求创新,3M的企业文化与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什么差别;同样追求服务,惠普的企业文化和海尔的不同又在哪里?

“全凭自我感觉式”企业文化

这一类企业文化论者还是有一些真才实学的。他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事实与逻辑的结合,注重调查与借鉴的结合,于是,他们明显比上述两类企业文化论者显得功力高深。但这功力高深,此时却害了他。在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才掌握了真理,才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国内某著名大学一知名教授说:企业文化别人不能咨询,只有他们长期与企业家接触,加上高超的文字艺术,才能帮助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正所谓“死了张屠夫,便吃带毛猪?”。祝他(们)万寿无疆吧。

这三类企业文化论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大多都没有做过企业。这样一来,企业文化成为真的虚的、形式主义的东西,也就一直浮在半空中了。要问问如何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如何使企业文化建设落地,那就是不知道的啦。于是,企业文化果然“看上去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

其实,企业文化不是舶来品,国内久已有之,如“大庆精神”、“鞍钢宪法”,等等,现在,企业的管理已经发展到文化管理的阶段,文化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企业文化渗透并影响着企业管理、经营和人际关系等所有层面。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从下面三个方面来推进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建设。

一、清晰定义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唯一的使命是活下去,企业之间就是比谁活得长,或者是比谁死的晚---这是企业文化研究和企业文化实践的共同使命

中国企业活不长、企业长不大,是两个现实。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它最终的使命就是活下去,是活下去并能够长大。活下去永远是企业的使命。不要单提“生存”,也不要单提“发展”,要多提“成长”,因为成长=生存+发展,就好比孩子慢慢长大,他是协调的,健康的,持续的。

国内的企业界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一家企业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其光环立即被无限放大,仿佛她立刻就变成了“金丸”——从内到外品质如一,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企业文化是支撑和驱动企业商业成功的强大动力,企业商业上的成功很容易被贯以企业文化上的成功,企业文化随商业的成功很快被神化,成为神话,于是这家企业的CEO就到处演讲,四处招摇他的企业文化,于是中国就有一批“明星”企业家或者称其为“新闻”企业家。

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公司或多或少都可能有暴发的机会,从而取得一些商业上的成功,但有多少公司逃脱了“昙花一现”的命运?一次商业上的成功就是成功吗?在某个时段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就是一家成功的企业吗?答案是否定的。

企业唯有靠核心竞争力才能活下去,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要素。文化的支撑力量在于价值体系,对企业来讲,它要追求长久的发展,要做大企业,要把企业做下去,就必须要有长久的动力,能够引导企业突破它的寿命周期。这不是金钱、不是制度、不是企业家、也不是权力。金钱会消失,权力会被剥夺,制度会被破坏,企业家是有寿命的。而唯有价值体系才是一个可以持续长久的东西。

企业要走下去,就需要支撑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一个企业的价值体系。

二、 清晰定位企业文化的核心

至少别把文化理念的定位搞错

我们以“以人为本”为例

诺基亚讲“科技以人为本”

诺基亚的核心价值观中确实有“尊重人”,但后面半句是:“尊重人的责任感”。

以人为本需要前提和条件。这个人如果是一个合格员工,我想起码有三点最基本的要求,一是有信仰,就是认同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信仰;二要有信任,因为企业是一个团队组织,没有信任不可能成为团队;三要有信用,就是自己干的活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就是最基本的信用关系。如果我们员工能够达到这个要求,以人为本是没错的。忠诚是一种大智慧!哈佛大学沃顿教授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秉持企业价值观的人为本。我们不妨就说以有责任感(敬业)的人为本。

在企业以人为本这个问题上,不要忽视我们的管理主题。企业文化根本是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概念不清导致行为混乱:很多管理者一方面言必及尊重、沟通、以人为本,一方面给员工发《致加西亚的信》、《没有任何借口》、《执行》、《一切从零开始》。

管理的核心是效率 ,要用我们的文化,驱动员工不断地改进个人绩效,提高工作效率,开发人力资源。而不是取悦员工,让员工激动起来,兴奋起来。如果企业内部好好先生,太平天国,那就糟了。大自然的通行的法则是适者生存,在企业内部也应该是优胜劣汰,。

三、清晰定位企业文化的建设路径和目标

1、目标明确:作为企业,要告诉我们的员工,我们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我们干什么?即使你是赚钱,你也要明确告诉员工,我们公司就是一架赚钱的机器。最可怕的是你不告诉他,他就不知道为什么干,和干了为什么,所以这实际上是解决长期牵引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是找几个词,挂得满墙都是,关键是这里面要有假设,有制度,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然后要有实践,有影响。 那么我们怎样从源头上思考企业文化?德鲁克曾提出企业的三个思考在这里很有用。他认为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我想这也是思考我们企业文化的三个原点。

其实这三个问题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不能没有企业文化,不能没有核价值观。这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核心价值观是支撑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观念。

一个进步的企业要有良好的战略、良好的组织结构、良好的流程;作为管理者还要有良好的风格;做为员工要有一流的高素质、高境界,有良好的技能。而这些的支撑核心,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解决赚钱的问题,有文化的企业赚钱,没文化的企业也赚钱。有的时候,没文化的企业可能赚钱更多,因为它造假,炒作,包装。但是企业文化解决百年老店、长寿公司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发展,起一个战略作用,具有战略地位。

2、形成氛围,产生监督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氛围,企业文化就是形成一种正气,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形成一种崭新的精神面貌。企业有没有文化,不用看宣传资料,看员工的表情就知道,员工的表情能够看出他的心态。就是做企业有没有一股精气神,员工在不在状态,在状态是好文化,不在状态可能就有问题。企业文化就是要形成这样一种状态,形成一种势,大家能感受到这个企业和那个企业不一样,这就是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氛围。这种氛围比制度的管理可能更有效。

3、核心要围绕绩效文化

企业,第一是讲效率,不讲效率是可耻的。

第二是竞争,企业间的竞争表现在效率的竞争,市场经济的伟大之处在于淘汰那些低效率的企业,将资源向高效率的企业配置。

实际企业最重要的动力是三个,一是企业家的动力,企业家永不知足的创新精神,这是企业家伟大的动力。二是市场动力,优胜劣汰,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每个人都不敢放弃,不敢松懈。三就是企业内部员工的竞争,也是优胜劣汰,也是适者生存,如果做不到这个,企业很难有动力。

4、要提供变革舞台

很多企业的文化与发展的目标和速度产生磨擦和冲突,致使很多企业活不长、长不大

游走于道德和法律边缘的企业行为几乎存在于每一种商业活动中,它困扰着大大小小的各种企业,所以商业上的成功并不等于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更不是这种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成功

1999年,9年历史的小天鹅集团出现了“增长的痛苦”,它当年的销售额是25亿元人民币。与其对应的是,100年历史的美国通用电气出现了“停滞的痛苦”,当时它的利润是17亿美元。前者无奈、茫然、彷徨,后者坚定而大胆地突进。前者的文化几乎就是“小富即安”的汉文化的翻版,否则3亿美元的销售额怎么会感到“增长的痛苦”?企业文化不变,痛苦还将继续。

我希望所有的成功企业都能够完成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变过程,多产生企业文化神话,让中国更快地成长为经济强国。

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www.ren-manage.com

高级顾问 王吉鹏 E-mail:wjp@ren-manage.com

沙发
发表于 2009-6-24 16:43:4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哦。王总的文很多呢,也很受启发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