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只是看到扬子和eyong对思维导图的一些零星的介绍,直到这个版张,对思维导图的了解多了少少,才觉得有必要学习一下思维导图。下面是我读《管理悖论》后做的一张图,大约有四五天的时间吧,在这段时间里,有困惑也有收获。不吐不快了,想到哪就写到哪。
在图里有部分是自己的理解,可能对作者的原意表达不充分
[upload=rar]down541.asp?ID=38986[/upload]
在做图期间,也看到eyong对它的进一步的讲解,示例图只有一级,图片跟文字比例悬殊:大块的图,几个字;看了其他家人所做的读书笔记,配的图片也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1、个人觉得,如果只是这样,那么用不用思维导图都没多大区别;思维导图是用纯图片来展示呢,还是将内容图表化?
2、纯图片是点缀而不是主体吧,似乎eyong过分强调了纯图片,还是自己的了解有误?
3、要做出好思维导图,对于书来讲,是要精读还是泛读,是只抓关键词提纲挈领式的,还是精读之后的精华体现?这里讲思维导图可以节省多少多少时间。导图是泛读的体现方式,还是精读之后用于精华回忆的体现方式?还是只是一种展示技巧?
http://www.mathphysics.org/bbs/dispbbs.asp?boardID=43&ID=2279&page=1
收获
1、 体会思维导图带来的清晰思路:只觉得以前看了好多书,到真要把看到的说出来,那可是一问三不知,思路模糊;你说没看吧,可我真的看了好多书,你说看了吧,到底看了什么,似乎什么也没看;现在好了,有了思维导图,吃麻儿麻儿香,思路倍儿棒了。
2、 在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差点就为做图而做思维导图了;还好到这个时候,我先把这事给放一下,放松一下,或者换个方式活动一下,让自己的思路再回来。
3、 对思维导图的功能多了一层了解:最深的是notes, callout 和 relationship功能,用得好可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个人认为。
4、对太大的图,转换为GIF格式比JPG/JPEG好,字迹清楚,放大不失真
如果想边看书边做图的话,那就得在电脑前面;想公园里或什么舒服的地方边看边做图得带手提,就是显得有点那个了;也可以在公园里或什么舒服的地方看,然后回家再做。不过,这些都不是重要的了,呵呵。
望各位多拍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19 15:42:2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