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功的领域是在电脑业没错,但这种看准时机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是放诸四海皆准的,只要你保有好奇心和决心。
1.直销模式的诞生
戴尔公司能有今天的成就,
不只是因为我们有能力;
我们愿意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我相信,机会既来自直觉,
也要靠着对某个产业、事物或专业的狂热投入。
戴尔公司的经验证明,
人可以发掘并掌握大家原本以为不存在的机会优势;
想要作到以非传统的方式思考,
不必是天才,也不必是先知,
甚至不用有大学文凭,
所需要的只是一处架构和一个梦想。
没多久,我在邮票方面的兴趣,就从单纯集邮的乐趣,转移到我那身为股票经纪人的妈妈所谓的“商机”。
在我家,想不注意到商机都很难。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家餐桌上讨论是联邦储备局主席的决定,以及这对经济和通货膨胀会产生什么影响…身为一个机灵的小孩,我视此为一个机会。(家庭的影响,熏陶。可见家庭文化的重要性)
戴尔看到拍卖会,想到自己要搞一个邮票的拍卖会。从中他了解到没有中间人的好处;同时也提会到,如果有好的点子,绝对值得采取一些行动。(要多注意观察周围的行为,看看能不能为已所用,创造价值。才看了几页,我就感觉到戴尔非常注意观察,寻找机会。为什么我们不行呢,思维方式的原因还是什么原因?)
16岁的时候,戴尔在做《修斯顿邮报》的顾客推销时,注意到一个模式。有两种人几乎一定会愿意订阅邮报:一种是刚结婚的人,另一种人则是风搬进新房子的。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推销,大大增加了成功率。哪一年他靠推销报纸的收入是1.8万美元(在做工作时,不要一味的傻做,要注意思考,注意总结。得到有用的规律)
在这个时候,我已经买进了和这些机器里的零件一模一样的零部件,将我的电脑升级之后卖给别人。我知道如果我的销售量再多一些,就可以和那些电脑店竞争,而且不只是在价格上的竞争,更是品质上的竞争。(意识,现在的戴尔电脑不就是遵循这样的理念吗?)
在离家进大学的那天,我开着用卖报纸的钱买的白色BMW去上学,后座载着三部电脑。
我看到,这是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来提供电脑科技的大好机会,而这就是戴尔电脑公司誔生的核心概念,也是我们素来坚持的原则。
由于当时电脑界所有的大厂家都倾向于通过经销的方式来贩售,大家便相信,这种间接的渠道是理所当然的做法。但这个间接的路径,是建立在一无所知的买方和不具相关知识的零售这两者的结合之上,而我知道,这样的结合不可能持久(先进的思想,印证了开头的话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甚至是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方式)。如何改进购买电脑的过程?答案:将电脑直接销售到使用者手上,去除零售商的利润剥削,将这些省下来的钱回馈给消费者。我搞不懂别人为什么没想通这一点,我个人觉得道理非常清楚。我如果花时间到处请教别人的意见,肯定有很多人会说我这主意行不通。我在创业以来的这15年中,听过很多次别人这样说了。
当有人告诉你某些事行不通,有时候你最好就不要部问,也不要听。我从来不寻求别人的许可或同意,只管放手去做。
以我的家庭背景而言,不上大学,是不可能的,要说服我父母让我休学更是不可能。所以我不顾后果,径自办了休学。我只读完了大一。
2.成长的痛苦
做些大家认为不可能的事,
其实很有意思;
达到一些预期不到的成就,
也很令人兴奋。
但超速的成长应该找到自己的
轨道和方向。
我所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搞砸和学习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我犯的错误越多,学得就愈快;而你应该想像,我是很有效率的。(做事要不怕失败,包括学英语口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
我在过程中学到宝贵的经验,其中一项就是授权。
塑造出戴尔公司文化的一以贯之的要素,许多都是在初期形成的。
到了1985年,这个产业的竞争已经是激烈无比,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挑战传统思考,成为公司的基本精神。(不要吃老本。要创新)
我们都有共识,觉得自己正在进行与众不同的事情,参与一件很特殊的工作。公司现在的特质,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建立起来的。
我们经常挑战自己,要求不断成长,以提供顾客更好的服务。我们只要定下目标,就一定会达到后;我们会稍微停下脚步,给大伙打打气,然后继续进攻下个目标。当同仁对自己和公司了有很高的期望时,似乎精力特别充沛。我们很努力地让所有在戴尔公司工作的人觉得,这个公司不只是打发时间、领薪水的地方,而是个有趣且有探险味道的场所。
a. 直接模式:版本1.0
我们与潜在顾客和已购买我们产品的顾客保持沟通,因此我们完全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和好恶,以及我们哪些地方应该改进。我一向认为,比较合理的销售方式,应该是把顾客真正需要的东西提供给他们,而不是关起门来猜测他们想要什么。
从一开始,我们从设计、制造到销售的这整个营运,都以聆听顾客意见、反映顾客问题、推出顾客所需为宗旨。(一切为顾客为中心的销售理念)
这种模式以直接销售为基础,而不经由专卖店或零售的渠道。这种销售方式并非首创,但我们实施的方式与众不同。(说明了一个问题,所谓的创新并不一定是全新的,也可以是理解上的或者执行上的创新)。
其他公司在接到订单之前就已经完成产品的制造,所以他们必须猜测顾客想要什么样的产品。在他们埋头苦猜的同时,我们早就有了答案,因为我们的顾客在我们组装产品之前,就明白表达了需求。
其它公司必须维持很高程度的库存量,以补充经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
我们很快就了解,把产品卖给大企业与卖给一般消费者,是截然不同的事。所以我们聘用了曾经对大企业进行销售的销售人员。
这一切都源自于“消除中间人”的基本设想。
进行直接销售有一项最大的障碍:许多潜在的顾客不敢从荷包掏出4000美元,交给一定从没听到过,而且没有一个实体店面让人们可以走进去的公司。所以我们在广告上提出产品30天内退款的保证。
我们领悟到产品功能和上市时间的重要性。我们自己都没搞清楚状况,就已成为众人的焦点,这全是因为我们研发的新机器,一举在竞争中拔得头筹。
想到我们最早的“创新思考”,以及“不要听信那些告诉你事情做不到人”的哲学,很有趣的是在接下来的10年时,几乎我们拓展所涉及的每个国家,都有很多人说,直接销售模式绝对会失败,所说的话如出一辙:“我们国家不同,你的商业模式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相信自己。如果你真有非常强势的概念,就不要管那些扯你后腿的人,性聘那些能接纳你前景的人。
我们学到了找出自己的核心优势。在公司成立的最初,我们就已确定,要以提供绝佳的顾客服务及产品来赢得声誉,因为我们认为,把生意纯粹建立在成本与价格之上,绝不是永续的优势,迟早会有人推出更便宜、制造成本更低的产品。真正重要的是维持顾客和员工的忠诚度,而这唯有拥有最高水准的服务和最佳表现的产品才能达到。
在现今竞争的世界里,光有绝顶聪明的商业模式还不足以创造出持久的优势,在接下来的几年时,我们体验到,创业阶段还没有学到的事和我们已经学到的教训,差不多是同样重要的。
3.第一个大挫折
成功接踵而来,
机会与风险并至,
我们曾一度背离自己的信念,
直到真的体会
并珍惜它的价值。
存货的问题对我们而言,绝对是一次重大的反思,迫使我们调整脚步,并且重新发现存货管理的价值和重要性,而这次教训成为我们今日成功的一大基石。我们从这次的经验里学到,库存流通不仅是致胜的策略,更是必要措施,它有助于抵抗原料的快速贬值,而且现金需求较少,风险较低。我们更进一步要求自己,必须学会预测发展,并懂得运用预测的功能。(这是戴尔的幸运,在公司高速成长的时候,给戴尔上了一课,来得正是时候。这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没有经历过,怎言成败?我们做事也是这样,只有经历的事多了,受得教训多了。吃的苦头多了,我们才能有更快的进步。如果不这样,只是研究理论,看别人的所谓的什么传记什么(就像是我现在做的:))什么都不是,要敢于实践,敢于行动,只有会想是不行的)
我们知道,以技术层面而言,这个产品绝对合理,它是一个堪称伟大发明的创意,然而,光这样是不够的。我们那时无法说服顾客去买他们不想要的产品,现在也还是没有办法。我们做出的是纯为技术因素而发展的科技,而不是以顾客需求为标准的科技。(从这个事件我们更加深了顾客导向的正确性,技术只是辅助性的,在各行各业都是这样的,技术当然是越好越好,但这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关键是要创造出能为用户所接受、所购买的东西。)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两个非常有价值的教训:不管在哪一个产业,都应该及早找出潜在的问题,然后尽快修正;另外,在发展的过程中尽早让顾客参与,他们会是你们最棒的意见小组。
我们鼓励工程师多花时间与业务人员相处,以了解顾客的需求;我们也让工程师尽量参于产品计划,让他们可以了解制定决策的过程的逻辑。(这一点做的非常好,科技以人为本。要让工程师了解顾客,了解市场)
戴尔在高速扩张的过程中,曾经产生动摇要结合零售渠道来贩售电脑。这样他们已经违反了戴尔的三条黄金律(1.摒弃存货。2.不断聆听顾客意见。3.绝不进行冲撞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