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
格物者
举报
志学者
嗯,余的讲课我看过许多光盘,总的感觉,很好
我觉得培训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感受——触动——启发——自身行动,关键是将培训后得到的东西应用起来,否则也许后天就全忘光了
还有,感觉余是一个较有爱国心的人。
余先生只不过是个“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的讲座可以听听,感受一下完美的口才,但不可作为行动的指南。
缪论,典型的缪论,莫非你比他强?
余先生说过,别人比你强肯定有他强的地方,要总结人家的长处,别老是看人家短处,有本事你打工打出1个亿来试试!
交流者
我认为有一点要提请各位注意,老余这类的人,一般思维非常活跃,观点也非常新颖。所以听的感觉是一个字“爽”
但做和听到的是两码事,特别是花天价去听,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中国历史上有过清谈误国的历史,大家也千万不好陷入了这个怪圈而且还不自知。
中国的文化中,很容易培养口才和思维非常活跃的人,但就是不能实干。但现实是需要干出来的,而不是谈出来的。
弱密码用户
既然大家都说,我就也发表以下个人意见:
1、实践性强,比较务实,理论功底比较深;
2、语言表达既有力度,又有幽默感,让快乐的同时,受到启发,口才好;
3、博学,知识面广
4、对社会比较关注,不太属于“金钱”型的老师;;
能达到以上境界的老师,不多!
不好意思,我到现在还是一直把“余世维”记成“余世雄”。这能说明一些问题了吧。
一个人有用你记住就好了,你想说服人家也相信,说说就可以了。要是不信,你也白说。
但是,终生有用的人又有几个呢?宗教范畴倒是有几个。“余”是吗?如果是,那我就要“……”倒了。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