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智慧?——李泽尧谈本科教育有关问题
作者:李泽尧
我觉得第一个就是让学生热爱他的专业,非常重要。如果他热爱他,他的时间就会被充分用到学习上来。如果他热爱。他就可以读很多书。他就不是应付考试。一门课的考试,如果应付、通过学到六十分,如果他喜欢这门课程,如果把自己的专业当成一个事业来发展。那么他不是六十分,他是一百二十分,然后去考试,得九十分。他会读很多参考书。那就完全不是一本书的概念
要搞一个系列的工作、要搞专门的课程,去让学生喜欢他的专业,喜欢他的专业上未来……其中有几个点:就是要让他看得到未来。让他要相信,只要付出就能得到未来。事实上,年轻人在这点上多半是没找到感觉的。就是要从心底里面、要打心底里面、让他喜欢这个专业,或者说从这个心底里面能感觉到这个专业有出息,看得到方向,然后有奔头。等等
没有什么比兴趣更重要。保护他的兴趣挖掘他的兴趣。培养他的兴趣。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必须要做。如果一个人爱一个专业。他会有爆发力。他才会有成就
很多专家都在反对学生学知识。总认为知识是不够的。人们通常也在反对所谓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知识真的这么可恶吗。知识真的这么反动吗。知识真的这么无用吗。我觉得他们是把知识的概念搞错啦
他们在知识之外提出了一些概念叫什么呢,智慧。重要的不是知识,要学到智慧。请问你什么叫智慧。问题是:你连智慧两个字,你也没说清楚
让我来告诉你什么是智慧,好吗?其实,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所以然、就是知识之间的内在结构。换句话说,在我们学知识的时候,我们不要死记硬背,我们要了解这些知识的运用的前提、运用的对象、以及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的逻辑。也许你会觉得这个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不是有点抽象?其实一点都不抽象!这就像数学里面,你不仅是知道某一些原理,或者不只是知道一堆原理,而是你可以把这些原理拿来互相证明,把他的内在逻辑连通起来,你可以用相关的工具去证明,那你就是上到另一个层次了去了,这就是所谓的智慧
如果你连智慧是什么概念,都不清楚,然后你就告诉他"你不要学那么多的知识,而是要学到智慧",那你告诉他要学到什么智慧呢?你不是等于没有告诉他任何东西吗!
其实,在很早我就有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当我们上了初中的时候,小学的数学对我们而言就是一目了然,就是似乎可以鸟瞰的。上了高中以后回过去看初中的数学就觉得简单明了,甚至于觉得他的逻辑结构很清楚。上了大学以后回过去看高中的一些数学,就觉得很多都是比较基础的,甚至于可以证明。然后又考研究生、读研究生,然后再回去看一些数学的基本理论就觉得,这个很清楚啊,真的是掌握了它的精髓了。
所以,什么叫智慧?就是这种从更高的层面上去看它、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知道这些理论、这些原理的最基本的主干逻辑,适用条件、边界条件等等。这就是所谓的智慧,就是要有一个高度来看这些知识,要有一个高度来把握这些知识。简单说就是要把握这些知识的内在结构
在很早以前我就用到了思维导图,比如在1987年竞选研究生会主席的时候我就用到了这个思维导图。后来我在孩子读小学时我也特别跟他讲思维导图,当然也非常幸运的是,又发现了有专门的思维导图的一些学习工具,专门的出版的书籍来介绍如何在小学学习、小学课程学习当中,用这个思维导图来减轻死记硬背的压力。在我看来,这个思维导图、这种用思维导图来把一门课程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理、把内在的逻辑结构抓出来,这就是一种智慧的学习方法,这也是一种所谓的学习到智慧的一种方法,所以再说一遍,所谓智慧,就是知识之间的内在结构,就是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就是知识之间的互相的证明,甚至于是一些使用条件、边界条件,也就是,读书(不仅是读书),不要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而是要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所以,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别的什么教育,其实都最后涉及到两个基本要点:一个是课程体系,一个是每一门课的知识体系。
换句话说,我们很多人老是在把课程体系和每门课的知识体系丢到一边,而去寻找神奇的途径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所以,课程大纲要与时俱进,这个才是问题的关键,每门课的知识内容要与时俱进,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所以老师之间多多互动、交流,要求所教学的内容如何让它更完善、更完整,如何去把一些最新的所谓的前缘的学科、知识纳入进来,如何把这些知识讲得有趣,这些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学生不能读一本书,这个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如果教学的内容更具有实践性、更具有互动的内容,那么一本书,一定是不够的。学生能不能读多本书,重要的是老师有没有那种学习能力、有没有那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我们的教学检查,如果只是外行来检查,那一定是流于形式,然后做老师的也很累;如果是内行来检查,那我们的老师就可以通过这些检查得到进步,因为这种检查是针对内容的优化而进行的
又比如所谓的素质教育,请问素质教育又是什么?这里面有几个要点,第一个,比如说我们以前没有培养的一些项目和指标要不要加上去?比如说沟通能力、比如说爱的能力,比如说艺术欣赏的能力……不管哪个能力,你都可以把它列出来,你都可以把它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然后把他加进去。但是最后归根结底也就是一个菜单的问题,也就是一个课程体系的一个问题。也就是如何让一个课程体系更加广泛、丰富、深刻……对准学生的长久的发展和持续的竞争力,等等。简单说,都是一个菜单的问题,都是一个课程体系的问题
都是一个每门课的课程内容尽可能完整、丰富、实用、简明的问题
于是,任何撇开课程体系和每门课的教学大纲的所谓的一些探索,或许都会有一种哗众取宠的嫌疑
这里面的问题可能只是,现有的课程体系以及每门课的教学大纲似乎有点形式主义,似乎不是依据于专业的、权威的,或者有共识的一种效果。这是教学大纲及课程体系能否做得更好的问题,能否有更好的方法来把它做好的问题。而不是课程体系或者教学大纲本身这条路有什么问题
用李泽尧的理论,有两个要点:一个是ABC教学法,那就是教学大纲的构成的问题、教学内容构成的优化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知识的完整性等于能力”这个观点,也就是课程体系的优化问题
总之,不要拒绝知识,不要在知识之外去寻找什么智慧,因为,所谓智慧,原来是就是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把知识结构化、体系化,或许思维导图可以帮到你。
如果,你非要在知识之外去寻找人的“智慧”,那就去了解一下小写的“i”吧,详见:
李泽尧《我的“爱”无处不在!——神奇的小写字母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