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
在一个家庭系统里,我们习惯把顺从父母管教理念(顺教育)的孩子称为“听话的孩子”或“懂事的好孩子”;把不顺从父母管教理念(逆教育)的孩子称为“不听话的孩子”或“不懂事的坏孩子”。可父母的管教理念是怎么来的呢?难道是当上父母以后自动升级的装备吗?不是!大多数父母的管教理念来自于他的原生父母和过往经验。那么,如果他以前的经验就是错的呢?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人类生来都是善良的,人与人的差距不完全取决于生长在“贫穷”或是“富有”的家庭。不可否认,生在富有的家庭,我们离功成名就的机会更接近,会有更高的起点。但是“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世”也是古而有之的,《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司马懿的故事向我们再次展现了这个事实:曹操管控式的家庭教养方式带来的疏漏让司马懿这个“马仔”成功钻了空子,导致辞曹操的后代终没跑赢司马懿的后代。
由此可见司马懿开放式的家庭教养方式是他改变家族命运的助推器。这再次提醒那些生了儿子却当“皇帝”似的“供着”的家长:“生个与‘皇帝’一样性别的儿子”没什么了不起,让他养育成“自己人生的皇帝”才是真的了不起(当然“皇帝”也不是男性的专有名词,只是大多数人想到“皇帝”都是想到的男性)……
我朋友儿子延身上发生的事,也再次让我认识到养育一个男孩我们可能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因为社会给予男性更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附加给男性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从某种角度来说,延并不是一个从不发表个人意见的“好孩子”,他如果在那些管控型父母的手里,一定会长成一个不听父母话或对父母动手的“叛逆型的少年”。可他却是外人眼中“听话的好孩子”,与其说他是顺教育的孩子,不如说他有一个懂家庭教育的父亲……
所以说,父母的态度和教养方式才是决定孩子人生走向的关键。而那些在原生家庭中从未抵抗或忤逆过父母亲意思的“好孩子”,他们终究会有一次忤逆原生父母的开始,因为“做真实的自己”是每个人内心的渴望和本能。
如果我们用了三十多年只是为了证明我们都在为父母而活,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所以,不管你经历了什么,都不要沉缅在过去的伤痛中。不管是虐女儿,宠儿子;还是嫌儿子,疼女儿。这两种现象都是有问题的,都有一颗无处安放的内心。是什么让我们的内心不得安稳?禁锢我们的是封建思想的桎梏,还是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不安与无奈?
努力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拒绝做盲从父母,不拿以前父母的错误行为惩罚现在的孩子,我想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科技的发达,社会的进步,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性别差距越来越小,人类基本告别了过去需要靠体力和拳头来解决温饱问题的时代。那些总持有过去的观念的人总会被取代,哪怕再伟大和传奇的人物都难逃这个规律。
唐太宗为了巩固他的皇权,大肆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结果还是被一个叫武则天的女子夺去了江山,康熙帝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御外敌甚有远见,在政治上他最讨厌“结党营私、明争暗斗”而“九子夺嫡”偏偏发生在他的几个孩子身上……
做为一个新时代的父母,我们无法改变老一辈的观念,但我们却可以开创一个全新的家庭文化:
(1) 爱孩子不是包办、管控、挑剔和纵容。无条件的爱孩子吧,不以任何要求为条件,让孩子为自己而活,做真实的自己;
(2) 爱父母是理解、尊重父母而不是认为父母一切都是对得的“愚孝”。不管我们曾经经历了什么,都是我们过去的生活,那只是某个时代的缩影,我们要能看到父母生活环境的不易,同时保持头脑的清醒,父母错误的思想和观念不要重复下去。勇于对父母错误的观念说“不”,同时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让父母知道我们的底限和原则。
(3) 培养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从古至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许多伟大的人物,从小都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孩子。
(4) 能够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发现不同孩子的不同个性优势,并帮其扬长避短。这个是我一直强调的,我一直觉得一个有成就感的人一定是一个痴迷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人,这个痴迷源于兴趣,更是性格优势的发挥。将每个孩子的性格优势发挥到极致,每个孩子都是万人迷。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