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这是条全中国独一无二的老弄堂【景德镇】

[复制链接] 0
回复
50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7-6-16 17:5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类有近水而居的传统,景德镇制瓷也不例外。

  景德镇里弄名称由来

  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沿河建窑,沿窑建市”的城市。

  岚山俯瞰景德镇(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座城市依“昌江”而建,向来都不缺水。所以,她的水上运输非常便利(除了昌江外,还有东河、西河、南河、小北河等主要支流,其间纵横交错的数十条小河巷构成了水上运输的绵密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正因为景德镇多山、多水的特殊地形,景德镇的里弄也大多依山、水而建,名字叫法众多,不仅仅局限于“里”或“巷”。

  视频截图

  结合地形特点也以“坞”、“桥”、“渡”、“楼”、“岭”、“井”、“门”、“阁”等命名。

  如笤箕坞、苦株山、十八桥、董家岭、里市渡等等。

  景德镇里弄因瓷而生

  自明代建御窑厂后,景德镇瓷业有了更大的发展,需要各种工序配合集中,瓷窑因此由北南移。

  视频截图

  为了方便瓷器的制作和销售,一些工匠和作坊主,在瓷窑周围建起了一些民房、店铺,渐渐的,一座座紧密相连的民窑和作坊形成如今的里弄和老街的雏形。

  当年的作坊主和雇工,就是景德镇里弄形成时期最早的居民。

  视频截图

  里弄里的不少住家往往前屋作店,后院作厂。后院里,制坯、画瓷、烧窑......样样工序都进行的有条不紊;前面的店辅里销售的则是自家制作的陶瓷制品。

  由此形成了相当数量与瓷业相关的弄巷街道,其中多为宋、元、明、清瓷业兴盛时期所建。

  彭家上弄

  彭家上弄就是典型的“沿河建窑、沿窑建作坊、沿作坊建民居”的代表。



  视频截图

  彭家上弄老街区内遍布重要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有商会会首宅第、窑房遗址、作坊、黄老大窑、刘家窑遗址......是紧邻御窑厂的传统生产、生活区,也曾是御窑厂的重要功能拓展区域。

  视频截图

  街区内的历史地形、街巷格局保留完整,物质与非物质遗存丰富。



  视频截图

  具有明清时期形成的沿河置窑、沿窑设作、依作而居、极具景派建筑特色的典型城市格局,是古代产城融合、生产生活方式一体的鲜活缩影。

  视频截图

  还分布有会馆、书院、柴行、寺庙、窑房、作坊、米谷行、钉鞋(木制雨鞋)店、栅门、戏园、竹器店、普通民居等,反映了景德镇市传统制瓷手工业生产、水运商贸、传统居住街巷的风貌特色。



  视频截图

  独一无一的“窑砖墙”

  要说景德镇里弄是独一无二的,那就不得不提到“窑砖墙”。



  视频截图

  这些解放前的旧居,一半以上是以维修窑炉时废弃的窑砖所建成。这种高效的废物利用,以窑砖为建筑材料的徽派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在全世界都绝无仅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过去景德镇的瓷窑,窑膛是用普通的粘土砖修成的。而普通的粘土砖经过几十次、上百次的烈火历炼后就要被换上新砖,这些废弃的窑砖就用来建成了房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被松木柴窑烟火熏染过的窑砖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红色和深褐色。有些窑砖上还有一些诸如三角或斜杠的特殊符号,老人们说,这些都是一百多年前的大窑户为自家搭窑时专门刻下的标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旧时的大宅和镇窑早已物是人非,窑砖和上面的印记大概是当年的窑主们留在景德镇仅存的印记。这些窑砖墙厚有尺二,冬可御风保温,夏可遮阴生风,坐在高大砖窑墙下纳凉,凉风嗖嗖,别有一番滋味。

  文字:景德壹瓷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