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作为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瓷制作中,有一种被称作“扒花”工艺更是细腻妙绝,令人惊艳。
“扒花”诞生于乾隆时期,是乾隆彩瓷中的瓷中精品,以工艺的繁复著称。它是在瓷胎坯体上施以红、黄、绿等各种色釉作为底色,即为“锦地”,然后再在“锦地”上刻印极为各种纹样,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其为“锦上添花”。
“扒花”,学名为“粉彩扎道瓷”,所谓“扎道”,即以绣花针状工具在各种色地上拔划而出,因此,“锦上添花”也可称作“扎道锦地”,亦可叫做“雕地”,景德镇彩瓷艺人形象地将其称为“扒花”。
它受西方珐琅彩的影响,再结合中国粉彩装饰,色彩深浅分明,立体感极强,不像中国传统国画般注重意境,而更沾染些西洋油画的情调,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这种装饰繁缛的器物对工艺的要求极高,一般的民窑和民间艺人根本没有这种人力和财力去生产与经营。由于清三代国力雄厚,乾隆帝对艺术品的要求极高,这种“锦上添花”瓷器就是为了迎合他的喜好而造。
繁缛满密、精巧华丽是乾隆彩瓷的典型特色,“锦上添花”则是最能体现这种特色的装饰技艺了,这不仅是乾隆帝自身的审美趣味的体现,更是中国古代的强劲国力的证明。
制作粉彩扒花瓷要经过四次烧造,第一次是烧制陶瓷白胎,第二次是在白胎上刷一层釉料,再以扒花工艺扒出花纹,再进行烧制,第三次是在烧好的瓷胎上画出线条或图案,填充好花鸟、山水的不同颜色,再进行烧制,第四次是在瓷胎顶部或底部描上金粉进行装饰,最后烧制出成品。
扒花不能打底稿,从起笔到收尾要一气呵成,花纹要大小一致,布局均匀,不能出丝毫差错,也不能在瓷胎上留下空白。扒花工艺也极为耗时,一只高5厘米、直径6厘米大小的杯子,师傅需要连续扒花四五天才能完成。
这需要积累多年绘画功底才能做到。但由于扒花工艺复杂、成本高,因此成品率非常低,古时只有皇家及王公贵族才能享用。
如今,由于“扒花”瓷制作成本极高、工艺复杂,故而价格昂贵不便销售,为此作坊都不愿意生产,所以呈现出逐渐没落之势。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已经有一些景德镇的年轻人在对它进行挽救。
这些深入研究“扒花”瓷的创业青年,有不少具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设计意识很强,创新态度很坚决。他们不希望传统艺术的精髓消失,而是期许继承改良、发扬光大,希望让中国传统陶瓷的美影响得更深远。
壹瓷今天为大家带来的这几款扒花产品,就非常具有代表性,大家如果喜欢的话,请添加我们的weixin公众号“景德壹瓷”,或壹瓷掌柜私人weixin:“yicishe”进行购买!
文字:景德壹瓷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