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大协同”的边界与内涵

[复制链接] 0
回复
42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7-5-7 17:2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久以来,“协同”二字总是在普通词汇和专业术语的属性上来回游移,让这个词汇没有足够强烈的、唯一的定向含义。那么,“大协同”又是什么概念?有没有一个明确的边界和内涵,让公众和专业人士都能明确无误地理解这个新的概念?

一、为什么要提“大协同”?

1.1 “大协同”是人们对协同本身的终极追求

“协同”并非新词,在古籍经典中亦可找到,可见古人与今人一样,了解协同的价值,保持对协同效果的孜孜追求。

从普通字面的意思理解,“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这里面的几个关键词有“目标”、“不同资源或个体(即组织)”、“过程或能力”。一般指代的范围更广,对实现的手段没有具体阐述;在专业领域内,“协同”通常是指实现同一目标的能力、方法和工具,有时候也是“协同软件”的简称。一般指代的目标就是企业或组织,实现的路径和方法也非常明确。

1971年德国科学家哈肯提出了统一的系统协同学思想,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的现象,一定的条件下,有序和无序之间会相互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协同现象在宇宙间一切领域中都普遍存在,没有协同,人类就不能生存,生产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能前进。在一个系统内,若各种子系统(要素)不能很好协同,甚至互相拆台,这样的系统必然呈现无序状态,发挥不了整体性功能而终至瓦解。相反,若系统中各子系统(要素)能很好配合、协同,多种力量就能集聚成一个总力量,形成大大超越原各自功能总和的新功能。

“协同”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也包括不同应用系统之间、不同数据资源之间、不同终端设备之间、不同应用情景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科技与传统之间等全方位的协同。结构元素各自之间的协调、协作形成拉动效应,推动事物共同前进,对事物双方或多方而言,协同的结果使个个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导致事物间属性互相增强、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相干性即为协同性。

由此可见,协同本身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其外延也很广,本身就包涵了“大协同”的理念。之所以提出“大协同”的概念,就是希望能更加强调协同本身对元素、个体或资源之间的协作具备有更高的审视角度,局部协同程度的差异是为了更加全局化的协同效果的实现。

1.2 “大协同”生态链相互协同的需求
协同软件当然是实现组织协同的重要工具,但并非唯一的工具。换句话说,实现大协同并非只靠狭义的协同软件,而是包括ERP、SCM、CRM等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业务管理系统,他们通过对业务流、数据流、资金流的管控,构建了以结构化数据为主的协同基础,通过协同软件的应用,对那些非结构化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整理,以人为本,以角色和工作流来推动业务的进展。可见,“大协同”的生态链上包括业务系统在内的其它管理系统和协同软件本身形成了相互协同的效果。

“大协同”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组织或企业内部,而是包括了组织内外,通过不同的目标而任意组成的虚拟团队。云平台、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协同边界不断扩大,让真正有协同需求的人、资源和业务都能得到有效实现。因此,“大协同”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部分关键用户,而是组织内部的全体员工,还包括组织外有强烈关联的虚拟团队,甚至是全社会的。

“大协同”让我们观察组织或企业的维度得到了空前扩展,效率的提升在各个部门的叠加上得到了乘数倍的加强,带来的收益不仅仅是绩效层面,还牵扯到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满意度,更在于“大协同”链条上每一位参与者内心的感受,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幸福指数。

二、“大协同”与协同的关系(协同123)
从第一部分的论述可以看出,提出“大协同”概念既满足了人们对协同目标的一贯追求,也明确了在技术条件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实现这些原发的、朴素诉求的可能性越来越高。今天的协同工具和产品已经得到了里程碑式地显著提高,但“大协同”的梦想依然处于动态的、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随着新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协同的方法和路径将会越来越多,不断逼近终极目标。

从现阶段来看,我们仍然非常必要对“大协同”的边界和内涵提出更为详细的回答,至少理清楚与通常概念上的协同、OA和ERP等应用系统的关系。


这张图从应用功能的角度大致说明了协同工具软件发展的几个阶段,协同应用1、2、3,“协同1”相当于最初的办公自动化OA的阶段,实现知识文档、信息事件、流程+表单定制;“协同2”则是行业内流行的协同功能,基础业务信息化灵动配置支持;“协同3”则是更加接近“大协同”理念的功能描述了。集成整合和解决方案应用的多层次协同应用场景,制成组织由小到大直到多业态、多组织支撑的协同信息化。

致远V5开启了大协同时代,从多视角推进协同管理信息化上升到新的层次,应用范围从以行政事务为核心的办公应用方式拓展到基于业务的团队、部门、组织应用,通过事务信息化的组合实现人与组织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人群从行政人员、业务人员、运营职能部门到涵盖高层、中层、基层的全员应用;应用方式从文字、语音、图片多种表达方式的组合到通过业务信息模型搭建的应用平台支撑实现业务的组织级信息化平台。

未来3-5年组织信息化的新模式,以非结构化信息为基础,围绕以人、组织、目标为中心的新型信息化模式,将改变管理软件的信息化格局。

l 组织战略的协同(协同为企业战略带来执行力)
高层、中层、基层 对于战略方向的沟通越高效、理解越统一,其执行力越强。 比如通过对致远协同管理软件的运用,让协同软件充当了领导与员工之间工作沟通交流的纽带,可以让组织战略不再只是老板脑中的空中楼阁,而演化为所有员工天天在做的分内之事。

l 制度和流程保证管理落地
执行力的落地需要规范的制度和流程设计来实现,致远协同管理软件将组织中的业务规范形成标准的数据,并按照设计的流程进行图形化的流转和审批,让规范和制度成为员工日常工作的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帮助员工高效地融入工作和集体,帮助企业实现管理落地。

l 完善组织体系保障执行力提升
组织的结构和流程越来越复杂多变,需要信息系统来支撑组织的模型,适应多变的环境和碎片化的时间管理。致远协同管理软件基于古典组织模型理论和协同工作的无缝融合,强调弹性的团队结构、明确的目标任务、群体文化建设、团队协作模型。
l 快乐贯穿于工作和生活
一般而言,工作和生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和环境,很多人认为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把“生活就是工作”作为最“悲惨”的事情,而有些成功人士提出的“工作就是生活”作为最理想的境界。事实上,很多时候,工作是我们谋生和实现社会价值的基本手段,生活也无法把工作隔绝开来。无论是在办公室加班,还是在家里工作都是工作和生活不可分割的典型体现。

事实上,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作和生活的协调相处也是“大协同”的目标之一。清晰的目标、简单的工作过程(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执行规则流畅)、默契的团队配合、相互认可(规范的工作流程,灵活的处理,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融洽、不孤立的工作氛围(正能量的团队文化氛围)、满意的个人成长与自我积累(不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变得更自信)、顺利的实现工作目标(结果是达标的,过程是难忘的)是实现快乐的重要途径。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团队的氛围积极向上、工作过程很顺利,越挫折越勇敢的精神是我们的快乐源泉。
三、“大协同”的生态链

3.1 与业务系统的关系

很长时间以来,以ERP、CRM、SCM为代表的业务管理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但是,“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早)死”的流传让企业经常在决策上马业务系统的同时犹豫不决,花费不菲的业务系统为什么会遇到实施不畅、甚至投资失败的结果呢?

问题还是出在“人”上!实施业务系统所具备的几个条件:清晰准确的需求描述、实施方与客户的共同确认、流程的梳理和确定、知识转移、最终用户与供应商的互动、相应的制度保障、考核指标、部门和企业的具体目标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人”的参与:企业决策者/高管、部门及个人、供应商的顾问、技术服务提供者等等。一般来说,业务系统供应商都会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实施方法论,但具体的实施需要由有经验的、负责人的实施团队来实现。所有这些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相互协同的过程。如果说企业内部有这样一套成熟的协同管理软件和工具,“以人为中心”的协同软件将在非结构化的协同关系处理上大显身手,大大提升业务系统的实施成功率。使得数字化管理的企业和组织在业务系统和协同软件有效的集成在一起,实现“大协同”的目标。

3.2 与OA的关系

OA(办公自动化)还是被广泛接受的一个词汇,但毫无疑问,OA的概念和工具无法代表协同概念所蕴含的意义和职责。尽管业界也有人提出“大OA”的概念,它只能代表技术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无法从提升企业文化基因的角度来得到准确认识和阐释。

简单地说,OA可以做到准全员参与的程度。

3.3 与咨询的关系
“大协同”概念的提出和相关软件工具的诞生让有理想的咨询公司看到了帮助企业实现宏大理想的可能,而这些理想不仅仅包括经营业绩的硬性指标,而是更加注重团队的文化氛围和凝聚力,调动人、团队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整体组织的总体业绩提升。

咨询公司看似较“虚”的咨询服务实际上与企业的未来发展、生死存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仅仅局限于OA或者业务系统的工作有时候无法满足咨询内容的落地,加上“大协同”概念和协同软件工具的配合,咨询服务的内容会更加扎实的落地。于是,咨询公司与协同软件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生态关系,共同发展。

3.4 与区域经营者的关系

不受行业限制的特点让协同软件的市场潜力巨大,大协同概念的提出和实现手段让更多的企业、组织的领导者看到了快捷便利的应用模式,让碎片化的时间得到有效利用,使其管理效率和互动交流的效果得到空前的提升,也激发了更多的客户选择协同软件。

同时,突破OA概念限制的区域经营者看到了通过传播有效管理理念的方式提升自身形象的可能,使其与目标客户结成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在提升销售业绩、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找到了一份快乐的事业。

四、“大协同”对产业的意义
4.1 管理理论的突破尝试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经典管理理论都来自于西方,中国企业作为“好学生”一直在跟跑。但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哪些管理问题具有普遍性,可以用具有普世价值的管理理论来解释、解决?哪些问题具有鲜明的地域、阶段色彩,必须发挥我们的智慧加以解决。有人认为,中国创新的管理理论得到广泛接受,被普遍应用的时候,也是中国企业群体昂首世界之时。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在经历大变革的过程中,势必通过解决前所未有的管理困难的同时,也会蕴育出新的管理思想、方法和理论出来。但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所有这些创新一定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完成的。经典的管理理论在中国企业身上仍然发挥者重要作用,只是还没有得到充分梳理和深入应用罢了。

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提升和人口红利的消失,让原本支撑“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不在,使得企业转型的迫切性大大提升,转型的路径也从外延转向内涵。关注人,关注组织行为管理理论渐渐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因此,肩负组织行为管理理论发展演进的“大协同”概念应运而生,将成为中国管理理论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4.2 制定协同软件行业的标准
协同软件领域的现状就是对协同概念和软件功能本身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没有清晰的定界,这对行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作为行业领头羊,几乎连续十年蝉联协同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致远软件义不容辞地肩负起统一行业标准的重任。让协同软件本身具备可区别的界定标准,与ERP等业务系统清晰界定,与OA等传统概念和产品明确区分,让大协同产业的发展目标更加清晰可见、可实现。

以致远软件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管理理论上的总结、突破,十几年来,他们与企业、高校专家一道,结合实际需求,孜孜以求理论上的总结创新,终于到了系统性突破的时候了!“大协同”之“大”在何处?

l  适用领域大幅扩展
l  适用范围大幅延伸
l  新兴技术广泛应用
l  生态链条紧密结合

大协同致力于软文化的建设和硬业务的结合,即所谓刚柔相济。这是一般的业务系统所不具备的。看似不直接产生组织效益的组织行为,不易定量衡量的长期性、战略性的组织管理工作和直接产生组织效益的、可度量的组织行为管理相互融合。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大协同的概念得以落地实施。

4.3 本土管理软件的发展机遇

以财务软件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本土软件迅速崛起之后,看到了ERP等业务软件系统的集成机遇,不断丰富壮大了近20年后,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局,如何寻求更大的突破摆在了他们面前。

协同软件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与传统的财务和ERP软件不同,企业和组织的需求也渐渐从业务系统从无到有的普及过程到了再次强调以人为本,有据可循的阶段了。“人、财、物”这三个生产要素的中心位置的变化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管理的变迁。“以物为中心”可以说是早期MRP、MRPII、ERP系统发展时期的重点,在当时的物资短缺时代,管好物料、库存、生产流程是第一重要的;“以财务为中心”是近年来实施ERP比较流行的观点,也反映出追求GDP和企业业绩的社会发展环境;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甚至超过了物料的成本。人力作为重要的资本要素的重要性得到显著提升,“以人为中心”势必成为当今企业管理重点,也意味着以此为重任的协同软件将有一个更大范围的拓展和更快速的发展速度。当然,这三个要素并非“非此即彼”的零和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不过,在太多强调业务系统的当下,适当矫枉过正地强调人的作用也未尝不可。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