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在微信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
因忙于买手工作室的创业,距离上次系统性写文章,已有1年多时间了。此间,有过彷徨,倦怠了书写。人人都是书写者的年代,书写者到底以何为出发点,又以何为皈依处呢?心里不免也嘀咕起来:在无图无真相、70个字的微博时代,在只有12小时关注度的朋友圈阅读习惯下,乃至“以生产力、资产实力和市场份额”为主流追求的现实大背景中,那些看起来“一笔一划、长篇累牍”的文字,不免沦落为“不名一文”的尴尬境地,不如多做点买卖来得实在。
一个老熟的老人,改变了我这个想法。这个人是张永春,行业内都亲昵称呼他为阿春。与阿春认识已近十年。大约2005年,阿春是当时中国女装网的站长,而我在中国女装网论坛上激扬文字,发表观点,与早已声名在外的中国十佳时尚评论员、设计师、中国美院张辛可老师“对掐、吐槽”(好像在那年终时,中国女装网为此给我颁发了一张时尚评论员的证书),这拉开了我与张辛可老师的一段缘分。十年后的现在,传统媒体式微,自媒体蓬勃,可爱的张辛可老师已解甲归田退休了,一代风云人物与时装业渐行渐远,移情在“动物保护”上发挥他的热量,而同年龄的阿春继续在“杭州时装商会”的平台上,坚持擅长和兴趣,他写的自媒体文章(微信公众号:杭州阿春),白天采访或参与活动,当天晚上必以图文并茂、切中要点的方式出来,屡屡获得人们的共鸣。
人们表扬、欣赏阿春老骥伏枥,是年轻人的榜样时,阿春一句“过奖了,只是喜欢”。当朋友圈的人们,纷纷转“吴晓波: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文章,宣示他们的心情和观点时,阿春已用喜欢的态度,在喜欢的东西上,喜欢出一个“市场”来了。原来,喜欢是有力量的。
在2012年的某个时刻,同时有近10家左右的大众时尚媒体和服装媒体跟我约稿、发表文章。但我并没有太“欢欣鼓舞”,以致逐生倦意。而在朋友圈,屡屡深夜发表所思,除了需要诉说和认同之外,更重要得是“喜欢”。喜欢之后,才有欢欣鼓舞。喜欢地书写与邀请性发表是不一样的,犹如热恋中愉悦的性爱,与欢场的一夜鱼水,体验指数是不一样的。
喜欢地书写,愉快地玩耍。这是很重要的出发点,尤其对于我,一个在时装业一线工作的买手和时尚评论员。
过去,回想过去十年多的职业经历,“喜欢”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2003年,喜欢在管理人论坛“栖息谷”写文章,发表观点,还获得过一个奖,那让我明白:交流和互动,是最快、最低成本学习别人有效管理和实践经验的途径。在那里,也拉开了与该网站创始人“糊涂”先生的十余年情谊。甚至,后来诸事,跌宕起伏,不亚于TVB电视剧情节的故事,常常也基于“喜欢”两字。
未来,互联时代,通讯发达,人们更加独立和自由,无须仰望别人,更无须仰人鼻息,代价是:须要在激荡岁月中学会平凡“孤单”的生活,孤单和寂寞成为新常态。除去“功名,交易和目的”这些动因,“喜欢”成为个体行动的最大引擎。千金难买我喜欢,这是个性时代的签名。
在服装业,当快时尚(Fast Fashion)成为主流方式,对应着其他事物的沉浮。首先,本质上是“次金融(账期和授信)方式”的传统代理、加盟模式,在“快速、丰富、准确”快时尚冲击下,难以为继,因为顾客们不喜欢这样渠道出来的产品了,中间渠道商纷纷转型零售商。其次,设计师品牌们对于快时尚的否定之否定。天生傲娇、立场分明的设计师品牌,对此不屑一顾,有的甚至以“FuXk fast fashion”作为产品主题时,差异化自己,博取顾客欢颜,私底下,他们也在寻求实现“微批次、极速供应”这一快时尚所具备的优势,哈哈,这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肯定。再者,快时尚品牌本身也在加快步伐,迎合“喜欢”的时代,如H&M集团在2013年推出生活方式品牌“& other stories”,市场表现强劲,那是人们喜欢温暖有亲和力的生活方式产品。
说上段“快时尚”故事,并非因我一直从事“快销”买手工作,自觉站在细分市场上充当“自干五”的角色(在2008年,我主导、策划、运营了国内第一家设计师品牌集成店:ID),而是,经历十年变化,内心清澈澄明:快速、丰富、平价是目前产业局面的“大道”,而这一大道,会成为行业的“标准配置”,那在这标准配置上,能打动自己和别人的是什么呢?答案是:人所喜欢。
如果具备电影“星际穿越”中主人公墨菲的能力,从“未来”的山顶俯瞰回来,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喜欢和愉快才是推进的两大引擎。在2014年匆匆这年即将谢幕,听说会带来不少财运的2015年来临之际,除了在KTV嚎叫“爱也匆匆、恨也匆匆,谁与我生死与共”的刀剑如梦生活外,能与人们生死与共的,也只有那些“你所喜欢”的东西了。
灭了点燃的烟,关上沉闷的数据报表,按下电脑关机键,不再纠结于如何打发注定孤单的生活。喜欢地书写,以后文字中若有得罪之处,看官们不必原谅,挥剑过来吧。因为我们还要孤单得生活下去,何不愉快地玩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