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中的政治活动,就是从庆祝中共九大开始,大概在晚上九点多被母亲和她的同事带着一起上街游行庆祝,绕着小城最热闹的街道,走了约五六公里。接着就是林彪事件,又是大半夜的上街游行,这大概就是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批林批孔的活动让我认识了孔老二,一个终身追求“克己复礼”的人。最印象深刻的是批判林彪的天才论,因为林彪对中国解放战争的巨大贡献,据说林彪标榜自己是天才,而“天才的脑袋是爹妈给的”,对此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狠狠批判了林彪认为的历史是天才创造的谬论。
从那时起,我们就理解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而不是英雄创造的。人类的发展正是由千千万万个个体的努力所创造的,没有个体的努力就没有人类的进步。英雄只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些闪光点,没有千万个体作为背景,英雄也就失去了闪光的背景和对比,他们也会黯然无光。
因此人类历史的发展最基础的要求就是调动众多个体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个体的创造集合成巨大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了解、尊重、满足个体的需求,拆掉桎梏他们的枷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减少个体之间的掣肘和摩擦、最大可能的聚合他们每个人的力量,人类社会才能更快的进步和发展。唯有广泛的合作才能汇聚前进的力量,唯有发挥个体的创新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把握新的机遇,实现更大的发展,这就是组织发展规律所告诉我们的。
一个社会的发展就是要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让大多数人有幸福感,才能激发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正是印证了毛主席的那句话: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因此任何社会的发展就应该眼睛向下、政策向下、措施向下,研究如何满足大多数最底层人民的需求,研究如何发挥大多数最底层人民的力量。企业管理也是一样,研究如何发挥人数最多的最底层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是管理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领导共产党的胜利,正是调动了中国最底层人民的力量,所以打败了蒋介石代表的少数的既得利益阶层;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也正是解放了中国最底层人民的生产力,“包产到户”调动的正是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从农村发展到城市,从农业发展到工业,最底层人民的活力是无限的,只要给他们条件和机会,他们活力就会迸发出来,正是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世界经济奇迹。
我们成为了世界上的制造大国,依靠的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改革开放30多年,那些不断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农民工,他们成为绝大多数流水线上的工人。从农村到城市,他们的收入得到了提高、生活得到了改善,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整体水平提高,尤其是农村整体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城乡差别大大缩小,靠过去30年的,给点工资就OK的激励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们如何把他们继续留在流水线上?让他们继续能够充满热情、遵守各项规定的干好各工位的工作?
我们要成为制造强国,依靠的还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只不过对这些工人的要求更高了,并且这些工人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给点钱就满足农民工时代。用工荒就是最好的写照。我们如何满足在新形势下,这些社会最底层工人的需求,如何再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是我们变成制造强国不可逾越的障碍。因为制造强国是工人做出来的,不是政府政策管理出来的。中国转型升级的一条腿就在工厂流水线上,套用毛主席的话说:工人、只有工人才是形成制造强国的动力!
我们现在更需要眼睛向下,去了解社会底层工人需求的变化,去满足他们的需求,产品是经过他们手生产出来的,没有他们的尽心、精心、细心,没有在产品中倾注他们的热情,我们永远得不到高质量的产品。
问题是我们还没有认识到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所面临问题的严重性,我们还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学会眼睛向下,去关注社会的底层。
请看新时代流水线上工人的一首诗:
《流水线上的雕塑》
沿着流水线,笔直而下
我看到了自己的青春
汩汩流动,如血般地
主板,弹片,铁盒……一一晃过
手头的活没人会帮我干
幸亏所在的工站赐我以
双手如同机器
不知疲倦地,抢,抢,抢
直到手上盛开着繁华的
茧,渗血的伤
我都不曾发现
自己早站成了
一座古老的雕塑
2011-6-12
这首诗的作者是90后的工人,从他的诗中,我们看到新一代的工人已经不满足成为流水线的一种机器,他们不愿简单的成为一座雕塑。在作者的本命年,他坠楼身亡,警方判定为自杀。90后的新一代工人,他们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获得的信息和我们一样多,他们的需求也会适应时代的变化,我们怎样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引导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工业革命之处的“进厂者请放下一切自治”的名言,到现代已经不大适用了。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需要我们眼睛向下,去关心最底层的工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