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精益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需要更加强调直接的、长期的合作,强调共有的计划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合作,这与传统的供应商关系模式具有很大的区别。精益供应链不只是简单的市场关系,更趋向于协作。
随着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日益兴起,供应链也面临新的挑战。但我觉得,任何技术都是形而下的,不管用鸡毛信,还是E-mail,供应链管理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不变的:其一,关系,即理顺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关系;其二,链接,即通过集成、连接供应链伙伴,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先说关系。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合作还是敌对?比如,东芝、丰田等日本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是"牧人关系",比较和谐;但美国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就敌对得多,年复一年地招标降价,一旦供应商没得降时,就说:哦,对不起,我要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你不能做有人能做;而不会想:供应商为了生产这个零件所投资的数亿元的厂房、设备怎么办?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供应商关系,也会给供应链"链主"带来不同的影响。比如美国汽车"三巨头"在海外设厂,他们的供应商不一定情愿跟着在附近设厂, 因为知道自己的投资没保证;但日本汽车"三巨头"的供应商,却能在整车厂投资的当年就跟过去。美国供应商一旦有新技术,也首选卖给日本整车厂,然后才是美 国的三大巨头。日本的车更便宜更有竞争力,新车型的推出速度也更快,跟这些都有关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汽车开始大批涌入美国市场,将美国企业打得一败涂地。于是,美国开始研究日本企业,发现他们的特点、做法。比如,丰田搞精益生产时,如果其供应商不懂,丰田就派人过去手把手教他们,帮助其把成本降下来。美国企业由此开始认识到:供应链不只是赤裸裸的市场关系,还应该有协作。
现在,美国企业虽然会频繁招标,但对待供应商还算OK,说是资本主义,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原始资本主义的做法。但很遗憾,有些中国企业其实比原始资本 主义更资本主义。比如,在拿到招标价之后,美国企业一般不会说:在这个基础上再给我打折;但有些中国企业会。这就是中国的麻烦:整个供应链的"链主"不考虑从增加价值的角度把产品做好卖高价,而是把供应商压得很低,把价格降得很低,这就导致企业间战略趋同严重,产品同质化,没有创新;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其参 与国际竞争,因为被压榨的供应商没有能力创新,成不了国际一流的供应商,而没有国际一流的供应商是做不出国际一流的产品的。
好消息是,工资上涨正在迫使企业转型。在深圳做讲座的时候,我能明显感到一些企业的需求:要做好的产品,卖高价赚钱。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我们不能永远做那些低成本的事情。
供应链管理的第二个关键是"链接",即通过集成、连接供应链伙伴,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在过去二三十年的美国,外包盛行,导致企业的竖向集成解体、横向联 合加强。比如,郭士纳花了十多年时间把IBM从一家生产型企业打造成一家服务型企业,大部分产品转移到供应商生产,这样,供应商就成了它的一部分"位 移"。看起来是不同的企业,其实是一家企业和它的生产设施,他们之间要链接起来,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要非常通畅,"通则不痛"。如果企业和供应商之间 只是一纸合约,"什么价格什么东西给我多少,什么时间放到什么地方",至于你怎么实现,和我没关系,就会导致信息流不通畅,产品流经常出现问题,资金链也 经常中断,从而整个供应链成本很高。
不过,"链接"本身是个技术问题,不解决"关系"问题,技术方案就没法实现。"关系"是精益供应链中最基本的问题,很多供应链之所以"理不顺",都跟"链主"的行为有关。我来讲一个我太爷爷的故事:
从前我们家是地主,有几亩地,几头牛,是那一片相对有点儿钱的富户,相当于供应链中的"链主",周围的人都是佃农。有一年大旱,没有粮食。中午要做 饭的时候,我太爷爷就到一个高山上去,看谁家的烟囱没有冒烟,就知道那家断顿了,送点儿粮食过去。穷人可能由于怕你、不好意思等各种原因不来跟你借粮,但是我太爷爷觉得不能让孩子们挨饿,他认为那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俗话说,"好汉护一方",如果你是一个很有本事的好汉的话,就要照顾那一片儿地方的利益。供应链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是"链主",就要做那些大家没能力做的事情,现在咱们的供应链"链主"有没有这种心态?很难!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