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这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自杀前面对明朝即将覆灭的感慨。 朱由检在位期间,关内农民起义猖獗,关外满清虎视眈眈,他非常清楚当时的局势,他也非常明白明朝危在旦夕。他雄心勃勃地铲除阉党,勤于政事,节俭朴素,用于批判,希望带领明朝走向复兴。然而,面对着缺乏精神意气的诸臣,无才无能的诸臣,只知损公肥己的诸臣,他毫无办法,毫无策略,只能自己更加努力地勤政。 面对明朝逐渐走向灭亡,朱由检心中满怀愤烈。他晓得君王是历史的奴隶,自己将背负亡国之君的骂名。他也很郁闷:自己明明是堪比朱元璋朱棣的好皇帝,怎么生在了这个年代。由此看来,“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并不是他的推托之词,“朕非亡国之君”是他无奈悲壮的呐喊,“诸臣皆亡国之臣”是现实情况的反映。 在现在的中国,应该有一批企业家对朱由检的遭遇有更深的感触,因为他们的情况类似。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有挺拔俊秀的优点,也有无法掩盖的缺点;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白手起家,含辛茹苦地把企业拉扯大,由求生存的阶段进入了求发展的阶段。 然而,企业没有取得预期的发展,甚至还有衰退的迹象。企业组织与企业当前实务不协调,而且缺乏有效地管控,大事小事基本上没有规矩,什么事都要指望老板。而老板天天忙着四处救火,累得半死,老板看事几乎很少走眼,但看人却屡屡不准,面对企业的事情,老板心中忧伤、肚里水苦。企业的员工也没有精气神,表现出的多是抱怨、郁闷。这类企业简直可以用“散、乱、差、弱”来形容,有的企业虽然取得了省市级的甚至是国家级的荣誉,但也名不副实。 令企业兴奋或不安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纷纷进入了结构优化期,企业在这过程中较难明哲保身,不是整合别的企业,就是被别的企业整合,最终形成产业中的寡头垄断竞争格局。而中央政府的全国产业布局,地方政府的区域产业规划,管理咨询机构的服务介入以及风投私募的暗中发力都将加剧这一进程。而上述类型企业如果不能建立基于产业战略的理性管理体系,将难逃厄运。 上述类型企业状况和所在产业形势是中国商业原生态中一极小部分,它已经进行了好多年,并将持续进行下去,直到产业演变到终极状态。作为咨询师,要有意识的沉潜到中国商业原生态的第一线去,去观察、感受和体验它们的生存状况和欢乐苦痛,为它们提供能够解决问题的专业帮助。也正因为在中国商业原生态的第一线,我们会有一种眼界、一种见识、一种对时代的感悟力,能够从它们的命运变迁中发现思想的源泉,找到存在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