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解说 在我国河北、山东、河南等省的广大农村,就流传着一派古朴而神秘的武术拳种——梅花拳。梅花拳古称“干支五势梅花桩,因为在百余根桩阵上练功而得名。据《梅拳秘谱》记载:“干支五势梅花桩为”为昆仑派,梅花拳是一种,又八卦是一种,此两种拳为昆仑派之基本拳。昆仑派之祖师化名云槃,在西域天槃云程孝县,即今昆仑山一带,因而有昆仑派之称。”《梅拳秘谱》又说:“梅拳之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之,至今已有一百二十余世矣。” 一、
梅花桩功夫——古老的干支五势梅花桩,是在百余根桩阵上锻炼架子、成拳、器械等全部武功的。现在我们用的是可拆卸的活动桩,在桩上练功有什么好处呢?在桩上练功必须要随时掌握平衡,人的平衡能力是小脑的作用。而拳打脚踢的动作是大脑皮层指挥的,所以在桩上练武时人的大脑和小脑同时得到了训练。自古以来梅花桩武功的技击实战本领高强就是这个原因,久在木桩上练武的人在地上行走起来,无论怎样蹿蹦跳跃、闪转腾挪,都如五指抓地、步履平稳,永无颠覆倾侧之忧。 二、
落地梅花桩武功(即现在的梅花拳)——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到了现代梅花桩已经改为在地上练习,其步点及拳法的变化仍维持原来的要求。 1、基本功架子: 请大家看吧,架子有桩步和行步(连续运动的动作)的区别。桩步静站3-5个呼吸,有左右两个方向的大、顺、拗、小、败五个姿势。它们分别对应着金、水、木、火、土五行,按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进行左右两个方向的五势变化。练习桩步五势及其变化时,都要呼吸自然,凝神忘形,屏息一切杂念。 桩步——,。五个姿势,。练习桩步时因桩步五势擅长于变化,它们的变化“本阴阳之理,太极之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蓄劲如开弓,发劲似射箭;知宽知窄,随高就低;一气贯穿,刚柔相济;步随身换,气随意发;静之如山岳,按之有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苍。一动似江河,行之似波浪;浩渺如江海,圆耀如三光。” 行步——根据练功者在拳场中运动的方向,有摆法(在拳场中作横向运动时)、撤法(在全场作斜向运动时)、扎法(在拳场中作纵向运动时)。练习行步时要舒展大方,自然流畅;能“任意横走竖撞,拗步斜身;走如风,站如钉仰之弥高,俯之弥深;进之则长,退之则促;随东就西,声左则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使敌者如坠入五里雾中,不能辩其方向矣。” 梅花拳架子练习时,从“五势头”开始,拳场的每一方向(角)练左右两个五势变化,如盛开的双朵梅花。而上角的行步如同梅树的干枝,当八个方向(角)练完后,再返回原方向(角)练左右两个五势变化,到此就为一趟。在整趟架子中,动静相间。这是任何其他拳派所没有的“动静互根”的特殊练法,而且练的时候要做到“团团聚聚在中宫,隐而不发节节灵”,而且一动一静都要“无思无为”、“凝神忘形”,长久练之使人伸筋拔骨、百脉流通、气盈丹田,能动中求静和忽然而动。梅花拳架子是一切有形武功的基础,有练形、练气和练神的明显效果。 1、
梅花拳的成拳与拧拳 成拳是比架子高一级的练法,从形式上看是二人抓、拿、摔、打的对练,但是它和其他拳派的对打,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对打双方不是在竞争、对抗、比输赢,而是互相“喂拳”,由于“喂拳”,成拳的对练没有输赢,也不分什么名次。什么叫“喂拳”呢?“喂拳”就是对练双方交手时要互相照顾,互相迁就。交手的目的是为了练习感觉(即“知觉运动”和“运动知觉”),也为了在交手中体验“兵法”。“孙子兵法”是东方人特有的智慧,这才是战胜敌人最有效的手段! 通过成拳训练人的感觉,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因为灵敏的感觉,是技击时的重要因素,也是大脑灵性的基础。虽然在成拳中见不到技击时的那种凶狠劲,也没有那些直接打击对方的手段。但是成拳却真正训练了练功者的技击实战本领。 双方“耳眼鼻舌身意”的感觉灵敏了,对打的动作自然就和谐圆融。因此,梅花拳是和谐的拳法。成拳练久了,不会使对练双方变得“好狠斗勇”或养成咄咄逼人之势。会使人灵敏机智而又心平气和,增进了师兄弟间的感情和团结。因此,成拳也是修心养性的良好方法。 拧拳是比成拳更接近实战的一种练法,此时出手上步都无固定的招法和套路,即“手无定形,脚无定步,随势而布,见空按豆”的打法。拧拳交手时不能拦截架挡、硬顶硬抗,而是见劲使劲借他劲、闪化即打。 2、
梅花拳的器械 梅花拳器械锻炼时,步法是大八方乱点,各种器械只有使用的规则,没有固定的招式和套路。懂得了兵器的使用规则后,就可以“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左翻右转,”任意地东砍西杀、直刺横打地“练时无人似有人。”能支撑四面,总揽八方就行。 练习梅花拳器械,是练神的重要方法,出手上步都要“不着不住”、“凝神忘形”。 3、
梅花拳的拳理与文理 梅花拳是古代文武双全的大将们练的拳法,它突出的特点是“文武合一”。梅拳弟子们练拳的同时,必须还要学习深奥的拳理和文理。所谓文理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包括佛、道、儒三家学说的精义,周易的神奇变化和孙子兵法的谋略。因此,自古以来老百姓就称梅花拳为“文武大法”,是一门“培养大将之才的学问”。梅花拳的基本功架子,是梅拳弟子入门的必由之路,老百姓又把它叫作“无字真经”。意思是说梅花拳架子,有着教育人(渡化人)“超凡脱俗”的作用。 什么是“超凡脱俗”呢?是指人们能冲破世俗观念的束缚,挣脱一切思维惯性(保守观念)、特别是逻辑思维习惯的影响。能领悟东方文化中“空”、“无”、“不二”等终极观念的精神,充分发挥大脑的灵性和智慧,随时适应客观世界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这就叫“超凡脱俗”,而不是某些人所鼓吹的成仙、成佛等谬论。 一、
梅花拳对人体的作用及其锻炼价值 由于梅花拳的所有武功——包括架子、成拳、拧拳、器械等,都是在“隐而不发”和“凝神忘形”的心态下锻炼的。这就保证了在锻炼时段内,练功者的大脑是处于“潜意识活跃,显意识被抑制”的状态,在这种意识活动状态下,大脑的灵性(多为直觉思维活动的结果)和灵感思维很容易被激发。所以,梅花拳武功的锻炼,能增强大脑的灵性和培养灵感思维的能力。世界上所有创造力旺盛天才人物,主要是由于他们大脑有灵性和灵感思维活跃。因此,训练大脑也就等于培养天才。 若谈到运动和练武,还有人的身体健康等问题时。不少人都把注意力放到了,人的脏腑、肢体或者气血等层次上。其实,真正对人体健康、活动、工作、学习等,起主宰作用的应该是大脑。人的大脑健康了,它的功能增强了,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一切问题吗?《梅拳秘谱》认为:梅花拳练武时是“神役以气,气役以形”的。这就是说“神”才是人体活动的主宰,“神”是什么呢?不就是大脑的功能吗?从这个科学的观点出发,梅花拳的武功就成了一门训练大脑灵性和开发智慧的科学。 当今社会是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年轻人通过武功锻炼增强大脑的灵性和开发智慧,这时多么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情啊!梅花拳十七代传人燕子杰教授,从1984年开始在山东大学传授梅花拳。25年来以山东大学为中心不断向外传播,陆续培养了数千名文武双全的大学生、研究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和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中不少人已成为专家、教授、政府官员等社会各界的精英。全国各大中城市已有25所大专院校成立了梅花拳协会,在法国、加拿大等也成立了梅花拳组织。我们在大学的知识分子中传播梅花拳,一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这事实也证实了梅花拳的真正价值,是在于增强大脑的灵性和开发智慧。 二、
梅花拳的文化特色及其对历史的作用 由于练功者时刻都要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而且保守思想也会不断地在每个人的大脑中产生。所以梅花拳每一种独特的练功方法,时刻都离不开它文理的指导。梅花拳的文化特色就是文武合一、内外一体,它的每一项武功锻炼都离不开“求一”的精神和“返本还原”的思想。“求一”、“整体观”、“返本还原”等,本来就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梅花拳说它是拳术——可以,说它是文化——也可以。梅花拳在拳术和文化上是“不二”的,有人早就说过,梅花拳就是个“不二”拳法。所谓:梅拳即“没”拳也,没有固定的形态。“不二”原本就是“自然”的本来面目,所以梅花拳也就是宇宙的真实。 不要看中国历代帝王们,有的信佛、有的信道,很多帝王也都拜祭至圣先师——孔子。但他们在真正传统文化的精髓面前,却都是不能容纳的。梅花拳在整个清代,都是被排斥和压制的。到了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在军事侵略之后,又凭借着西方传教士之口,把西方文化硬塞给了中国人。以梅花拳拳民为首义的义和团运动爆发了,这实际上是在政治斗争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冲突。梅花拳作为一个拳派,对近代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
梅花拳今后发展的方向 梅花拳是一支特殊的传统文化,也是一门训练大脑灵性开发智慧的科学。它掌握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中,其发展方向也是不同的。我们这支山东省梅花拳研究会所属的代表队,30人中全部是大专以上的学历,94%以上的本科,硕士7人,博士5人,教授3人。 我们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梅花拳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梅花拳的“以武治心”是增强大脑灵性、开发智慧的最好方式,年青人在大学里接受了梅花桩武功的训练后,不仅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具有一定的自卫技击本领,更重要的是他们反应机敏、头脑聪明、具有坚强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道德修养。 梅花拳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的“以武治心”作用,是教育人的良好方法。为了使它能在现代社会中广泛传播,就要必须对梅花拳中一些过时的教拳方法进行改革,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认识和传承它的文理。梅花拳也要适应现代社会,它的训练方法和理论,都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应当把对“空”、“无”、“不二”的认识,与大脑灵性的研究、训练等统一起来,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结合的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