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他穷得叮当响,欠债数百万;12年后,他公司的资产被有关专家评估为数亿元。这个神奇般的人物,攻克了建筑业上最难的硬骨头,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他就是广东省廉江市星恒高效涂料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张炳强先生。
初次创业背负巨额债务
上个世经90年代初期,张炳强从机修这个行当走了出来,以股份制的形式,通过购买别人的专利,生产一种隔热防水粉产品。由于当初对市场过于乐观,产品没有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公司一下子跌入低谷,从而陷入了600多万元的债务当中,压得张炳强无法抬头。为了使公司从债务中解脱出来,张炳强四处奔走,找门路、跑市场、送产品。在如此艰辛的努力下,他仍然没有找到突破口。
一句话激起再创业斗志
有一天,张炳强到湛江技术质量监督局办事,在办公室里,负责监督局领导工作的赵峰对他说:“你是搞涂料生产的,楼面的隔热防水问题一直是建筑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你如果解决了,不仅能解决自己公司债务问题,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句话,成了张炳强人生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赵峰的一席话深深地刺激了张炳强。他想:千百年无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千百年来人们在不断地重复着某一种固定的模式,是习以成俗的套路延伸。如果没有突破原有惯性模式,就必然没有现成的创新。
上学时,张炳强就是一个有名的数学怪人,碰到越难解的数学题,就越能激发他的斗志。在建筑业这个千百年无法解决的难题面前,他没有丝毫犹豫,背起行囊独自出发了。
办起自己的科研所
一年多时间里,张炳强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大江南北,对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成的楼面渗漏进行分析。
当时,张炳强想:使用别人的专利容易受制于人,等于是瞎子徒步,让人牵着走;这样,还不如搞出自己的科研成果来。于是一条科研、生产、营销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在张炳强的脑海中深深扎下根。
走科研、生产、营销一体化,必须要拥有自己的科研所。于是,张炳强成立了星恒高效涂料研究所,并亲自担任所长,向社会招聘了一批高素质的科研人员,把科研、检测、调试、监控从企业中划分出来,形成一大块,使科研成为一种产业开发。
就是这个小小的科研所,把科技直接转化为生产,开发生产;生产直接消化科研,开发科研;产品销售为生产开通道路,并不断为科研提供市场信息,使销售同时转化为科研。这种环环相扣,步步相依的整体,使企业形成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主经营,不受制于人的完善的生产科研管理体系,从而终结了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漫长历史。
自1999年成立科研所,两年中,张炳强先后立项攻关了5大项目,全部成果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攻关,当年见效,科技成果100%地被直接转化为生产力。2001年,张炳强立项攻关四个项目,当年全部转化为星恒品牌,使星恒一年就迈出了四大步,一年就填补了四项国内空白和一项国际空白。这一举动像一股星恒旋风,一时把这个行业的市场搅动了。
攻克建筑补漏难题
一天,一个体养殖专业户在张炳强的办公室无奈地说:“我的几十亩虾塘由于池底严重渗漏,用了大量的沥青油膏进行补漏,结果经灌水使用后,全部油膏均浮出了水面,不仅没有补好漏,反而影响到虾的产量。”
出于职业的本能,张炳强感到这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科学命题,突破了,企业产品就会抢占更大市场份额。
张炳强立即着手对市面上销售的防水涂料进行调查。他发现,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防水涂料,均是以油性、油膏或改性油膏为主流产品。而油水不容这是一个基本的自然规律,以油性材料防水补漏,这岂不是陷入了“油水不容”的误区吗?
当他深入到各地建筑工地进行考察时,发现使用油性材料进行防水补漏的工程,经过太阳曝晒后,高温就会把油性成份溶稀,从表面上看似乎与楼面粘合,但实际上溶稀的油性只有经过太阳曝晒才能起到防水作用,如突遇低温或下雨湿水,便立即变硬而卷缩。经过反复卷缩,无孔不入的水便有了可乘之机,渗漏水便成为自然的事。因此以油治水,这是长期以来建筑防水工程陷入的另一误区。
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张炳强提出:建筑工程的防水补漏,必须坚持走“以水治水”的道路。他运用与水溶合后形成强膜良好的拉伸性化合物及憎水渗透化工材料为主要配方,经过反复的复合和试验,创出了新一代的水性防水涂料产品,张炳强把它定名为星恒牌强膜防水漆。
这种强膜防水漆问世后,在市场中引起巨大震动,国内外的商家和建筑队公司老板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
轻松打入国际市场
张炳强创造的隔热、防水、补漏等神奇产品的推出,像一记重拳打向国际市场,大大地震撼了国际科技界和经济界。一贯以应用技术著称于世的英国伦敦应用技术研究院发来信函,力邀张炳强为该院的研究员,把张炳强的发明列入该院的史册。一个处于热带地区的国家军队元首亲自签署文件,把星恒牌楼面隔热防水漆作为军内营房防暑降温的唯一指定专用产品并在该国全军推广使用。
几年间,张炳强研究的产品出口37个国家和地区。
本报驻湛江记者 马灿 通讯员 吴文琴
人生低点创新的开始
“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你总会有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丁磊在美国《财富》杂志里说的一句话。
在现实中,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句激励的言语,往往诱发一个创新的起点,是启动革新的开始。张炳强就是在人生最低点时,抓住了一把沙子。而这把沙子,仅仅就是一句激励的话。但对于张炳强来说,这句话给了他莫大的勇气和斗志,所以他全身心开展调查和研究,并成立了自己的科研所,开发出一批建筑行业的顶尖产品。
如今,人们所处的是一个创业的年代,更是一个创业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里,创业已没有年龄、身份、资历的限制,只要有足够的自信和尝试的勇气,谁都有可能成为老板———在激情背后冷静地思考,在机遇面前更理智地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