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各个领域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同样作为一个大学生来说,我们以后所面对的社会,不再是说成绩好就等于一定能给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了。而我们这里需要职业规划来帮我们,这也是我们大学非常缺失的一块。
很多大学生在真正面对找工作这个现实问题以前,很少或根本没有听说过“职业规划”这个词,然而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学生18岁进入大学教育,当地政府设立的职业研究中心,就会帮助该年龄段的人群进行职业咨询。
反观我们的大学,入学之初很少有学校开展职业规划方面的咨询,更多的是军训和社团生活,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显得很迷茫、无助。
曲琳是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和她的许多同学不同,曲琳最后一年大学生活将在荷兰度过。8月20日,她就要飞赴荷兰,进入蒂尔堡大学,学期一年。
曲琳的升学轨迹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小学毕业后升入大连市第65中学,后来又考入了大连市第24中学,然后考入了东北财经大学。然而在知道了曲琳对她上大学前后的生活安排,记者看出她的取与舍的与众不同。
规划 高中时争当小记者,大学时却拒绝参加社团
说来也巧,曲琳还是大连晚报社学生记者团的第一代小记者。2001年,刚刚考入24中的曲琳看到了大连晚报社招聘学生记者的启事,第二天就来报名了。当时,报名的学生很多,但高中生很少,重点高中的学生就更少。曲琳对记者说:“当时来报名,就是想体验做记者的感觉。”
曲琳说:“我的很多同学把他们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补习班上,其实我觉得,人最自由的时间是高二以前,我的想法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小的时候我喜欢画画,再大一点我喜欢上文学,当上了校刊的记者。回想起那段日子过得很精彩。”
很多的学生考入大学都有一种感觉,日子一下子轻松了。大学新生都会选择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投身其中。然而考入了东北财经大学的曲琳却恰恰想反,她拒绝了所有的社团,一心沉入了金融工程全新的学科领域。
“对于我来说,这些社团和以前所体验的大同小异,已经没有新鲜感了。”曲琳还说,在他们班,同学分为几类,一种是学习型的,还有一种是实践型的。“很多同学并不知道大学毕业后自己会从事什么职业,只是凭直觉在丰富自己,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综合能力。”
规划 参加国际大赛,争取留学荷兰的机会
曲琳说,她可能是属于学习型和实践型结合的,只不过她的这种结合和同学们的不一样。
金融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投资咨询师、证券分析师等方面的人才,以前只在研究生的课程中才有涉及,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很高。曲琳在高中的时候就偏爱数学,上了大学后,她更是对数学情有独钟。2006年初,曲琳迎来了一个机会——国际大学生数学健模大赛。曲琳说:“这个大赛一直以来都是理科和工科的学校参加。”和数学组的老师沟通后,老师认为很难,因大赛很少有文科学生参与,而且各国的名校都会参加,比如像麻省理工大学,但曲琳决定参加。
后来曲琳和同学经过三天三夜的苦战,完成了参赛设计。不久,大赛的成绩出来了,曲琳所在的团队获得了二等奖。
在大三快要结束时,曲琳又面临一个机会。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每年都会给东财四个奖学金名额,资助优秀学生出国留学,还在上大三的曲琳获得了其中一个名额。曲琳选择了荷兰的蒂尔堡大学,这一次曲琳是以交流学生的身份到荷兰读书,不会拿到学位,同学们都觉得这样划不来,但是曲琳认为,这个尝试会对她以后的工作产生影响,曲琳说:“回来后我想选择一所美国的大学去读研究生,我的方向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投融资分析师,我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曲琳对“职业规划”的提醒
在采访曲琳时,她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段文字,以佐证自己职业规划的意义。
哈佛大学的爱德华博士对美国社会进步动力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他们在做每天、每周活动规划时,都会用长期的观点考量。他们会规划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计划。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刚刚跨入社会的职场人士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如果我们在学校时或参加工作后,没有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过长远规划,那么很可能等我们到了30岁,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真正专长和对自己准确定位,从而陷入在现有岗位继续下去出路不大,重新转行又要花费很大力气的尴尬境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