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目送飞鸿 于 2012-2-14 08:42 编辑
在一次与客户的深入沟通中,飞鸿得知他们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产生了争吵。问其原因,大概情况如下: 该公司是才成立两年的集团公司,有十几个股东,股东和业务遍布全国。通过收购兼并,公司发展很快,业务延伸到几个不同的领域,采用事业部制的管理方式。董事长和总经理是EMBA同学,几个副总是被集团收购公司的老总,分管不同的事业部。 公司做的是与IT服务有关的业务,从成立到现在,公司发展战略和目标经过多次调整,已经与成立时的初衷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其中董事长与总经理密切合作,根据市场情况不断地进行判断,并说服董事和股东同意。甚至有时还对不积极配合、起到不好作用的董事进行撤换,以保证公司领导层思想统一。从而使公司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前年,公司没有完成预定的业绩目标,总经理受到质疑,压力很大。所以他下决心要打翻身仗,全力以赴实现突破,公司上上下下都背有业绩目标。在总经理的眼里,谁的业绩完成得最好,谁就是公司的英雄,是公司的榜样。因而一年多来,不断给公司拿到订单、不断投标成功的销售经理俨然成了公司的明星。 董事长却对这种情况不以为然,而且日渐不安。他认为公司这样做太过短视,很难持续,发展下去,将会给公司带来极大的危害,因而建议要组织产业研究。通过此,帮助公司定出发展战略和行动目标,引导公司走上比较健康的发展道路。为此,召开董事会给总经理降低年收入目标,减轻业绩压力,启动和思考产业研究,同时要求总经理要着手组织这项工作。 虽然董事会开过了,但总经理从思想上并不太认可,总认为公司现阶段不能来虚的,必须要实打实地“打粮食”。因此,凡是对公司没有现实业绩贡献的事情,都不同意去做。在这种情况下,董事长试图通过与几个副总的沟通影响总经理,建议他们着手进行产业研究。但效果不佳,有的副总还为此受到总经理的批评和指责。几个副总在两个领导不一致的情况下不知所措,向董事长透明他们的困惑,以求得解决方法。 董事长为此与总经理沟通,结果产生了争吵,谁也说服不了谁。 飞鸿了解到该公司的情况后,与自己的总经理进行了沟通。总经理认为这种情况在中国的企业中普遍存在,这也是中国企业为什么生存期较短,平均就是三至五年寿命的主要原因。他们公司总经理的这种做法,将会把公司置于危险的地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他提出自己的意见: 一是必须要做产业研究,以此指导公司发展方向。一个完全靠拿订单、到处参加招投标生存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后劲的。因为市场在不断变化,只要是有利可图,做得好的业务一定会有人挤进来竞争。最终的结果就是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越来越薄,生存越来越艰难。要想摆脱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在企业业务稳定后就必须要立刻启动产业研究工作。通过关注产业生态,了解行业现状、了解竞争对手、了解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清楚了,就能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在产业中的位置,思考和部署下一步发展战略。正所谓居安思危,不要等敌人都包围上来了才想着要左冲右突如何突围,而应该在此之前就看清大的趋势,主动寻求生路。 二是要平衡业务发展和产业研究的关系,建立机制培养多方面人才。产业研究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对于一个才创业不久的企业来说,不可能一下就投入很多资金去做此事,也没有必要,现阶段还应该是以业绩为第一目标。但一定要认识到产业研究的重要性,从现在就开始进行安排。在人力和资金的分配上,可以从一比九、二比八等逐次增加,这种投入是必须的。其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公司寻找和看清发展方向,还可以培养相应的人才,人才才是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定不能把公司发展的宝全部压在那个能拿到订单的销售经理身上。且不说这样做风险很大,从另一方面说,一个只知拿单的人,是很难有精力去思考公司长远的发展战略,这也不是他的职责。做为公司领导,一定要清楚,能把公司支撑起来的,不应该只是一根大梁,否则这根大梁一倒,整个公司就会垮掉。如果有多根栋梁在支撑的话,公司才会很稳固,也能持久。而多方面的人才就是这些栋梁。多年来,飞鸿所在公司的业务经常调整,每次调整时,都会有不少优秀的业务人员甚至公司高层离开,但公司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近二十年来,靠的就是公司长期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他们积极适应公司的变化,与公司同甘共苦,他们是公司的基石和栋梁。这其中,有许多人就是在按照公司的要求,不断进行略嫌枯燥的产业研究和艰难的市场探索过程中培养和成长起来的。 三是通过产业研究确立公司在行业中的位置,体现公司价值。有钱的公司不代表着就一定是好公司,有钱人不一定社会地位就高。一个公司是否能被行业和社会认可,主要要看其是否能够给他们创造价值。有不少煤老板、油老板有钱,但他们自己感到没有社会地位。主要原因是他们中的一些人挣了钱后就是挥霍,或大量购房,或一掷千金,或花天酒地,所挣的钱没有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而类似海尔、联想这样的企业,政府就会很重视,大众的口碑也很好。这是因为他们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国家贡献了税收,为民众解决了问题。只有得到社会认可的企业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才有长久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公司如何能够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保持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是需要有人去做研究的。因此,一定不能目光太短视,只看眼前,不计长远。企业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好评,同时也就意味着他所能得到的资源也就越多,发展就会越健康,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也就越强。当然给股东创造的财富也就越多。这是一个正循环。 四是一定不能拿自己的常识去想问题,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常识使我们认为,当自己还比较弱时,什么事都应该自己干,因为没有人会愿意与你合作,看不上你。但实际上往往不是这样,常识性思考常常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许多事情,如果与别人合作,可能会更好,如果什么事都自己去做,就会太慢。在产业中要象下围棋一样,学会看大势,学会布局才能赢。而如何看大势,如何布局,是需要学习和研究的。不学习的话,往往就会陷入自己主观的、直观的、常识性的判断。因为没有理论体系支撑,很难知道判断的正确与否。当发现有问题时,再回头往往已是不归路。所以作为公司,不光是老板要学习和研究产业和生态环境,更应该培养或要求公司的高管做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通过此,摸清行业规律,找到并借助分析工具。从一两个点入手,找到更多的相关市场,再整合资源,寻求合作,联手突破,很快占领和扩大市场。这才是公司健康持续发展的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