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国内券商的日子不好过,传统业务进入持续下滑通道,创新业务“小荷才露尖尖角”,109家证券公司净利润同比大降49.23%。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的转型和分化已悄然开始,抢占先机提前布局新业务的券商逐渐步入收获期,而大部分同业仍难摆脱“靠天吃饭”的境遇。
2012年,业内翘首以盼的转融通、新三板扩容、集合理财产品备案制、券商PE基金,甚至国际板引发了市场对券商业务扩张的憧憬。未来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改进的方向?券商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做大做强以及走出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看多中国》的作者——中国证券金融公司总经理、证监会融资融券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聂庆平。
制度改进方向
随着去年10月证券金融公司的成立,转融通正式步入“倒计时”阶段,对于近日证金公司将于3月正式运营的市场传言,聂庆平表示目前转融通工作正稳步推进,尚无具体时间表。
他表示,融资融券试点推出后各项工作平稳推进、稳步发展。具体来看,试点券商规模逐渐扩大,营业部范围逐步覆盖到全国,客户量大幅增长。截止目前,开户数已超过30万户;交易量逐步增加,累计接近7000亿元。
“从目前情况来看,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控制良好,即便2011年股指经历大幅波动,25家试点券商的客户也没有出现强制平仓情形,整体风险可控。反映出各种风险控制指标的设计还是比较周全的”他谈到。
观近两年资本市场制度建设,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业务的推出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内券商的业务模式和竞争格局。对于未来资本市场制度改进的方向,聂庆平认为有两个重点,一是继续沿着市场化改革的思路不断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二是逐步形成以价值投资为理念的市场风格。
“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主要体现为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制度的市场化。从目前来看,我们也在逐步地参考西方IPO建仓制进行改革。在这个改革之后,一级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会更加充分,届时应该说中国整个资本市场的制度性框架已基本完善。”他表示。
券商出海应“先易后难”
金融危机后,国内券商出海的步伐提速,目前已有多家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对于这一趋势,聂庆平认为,未来3-5年是中国证券公司走出去的重要战略期。他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时,不仅外资要进来,国内企业也要走出去,包括在海外市场进行大量并购、布局网点,这就需要有相应的金融服务配套。
其次,中国的证券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已经有了走出去的实力。目前国内主要的银行和证券公司都已实现上市,并且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和改革。最后是香港因素,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目前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在香港有网点。
虽然处在战略关键期,但聂庆平认为国内券商出海不可盲目。他认为,在走出去过程中规避风险重要的前提是与公司发展的实力相匹配,去不熟悉的市场贸然开展业务是不明智的。国内券商走向国际市场后不能“大干快上”,要根据自身的团队力量、产品开发能力、客户基础以及业务内容合理确定公司在海外的拓展计划,宁愿慢一点,但可以稳步行进。
“另外,中国证券公司在走出去前还要充分了解当地法律风险。不注意控制风险,就很可能因为小概率事件对公司的品牌、信誉和形象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过去到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中,有部分靠概念上市,起初可能受到追捧,不过一旦投资者发现这个概念并不可靠,甚至公司业绩作假的时候,后果可想而知。”他表示。
聂庆平强调,国内券商出海一定要稳住步伐慢慢来,制定本土化战略。只有在全面了解境外的投资文化、经营管理以及工作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够稳步发展。
更多信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