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国家战略的八种模式

[复制链接] 2
回复
97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12-3 19:4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家战略的八种模式
  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把国家的战略分为八种由低到高的模式。
  (一)国家战略之海洋模式
  所有的国家战略模式中层次最低一种,就是海洋模式,海洋模式肇始自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理论,就是要求分工。那么按照海洋模式,全球就应该形成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优秀的发达国家做产业链的高端,落后的拥有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的国家做产业链的低端,贸易在原材料和发达国家之间联通起来。全球形成一个有效的分工,每一个国家都在更大的基础性贸易产品过程当中,分到一杯羹,每一个国家都不用把所有的产品做全,把所有的产业发展起来,只需要做他最擅长的部分即可。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超越企业内部分工,上升到全球意义上以后,就构成了一种更广泛的全球资源整合概念。
  按照海洋模式的认知,全球各个国家发挥自己所长,利用一个国家的战略纵深,一个国家能力的动员,来把整个国际产业链里面的某一个板块,或某一段做好,这样全球的各大产业链条,基于不同的产业链链主国家的拉动,全球各个国家,依着每一个产业链条不同的结构,分别分工,形成一个全球大整合,全球蜘蛛网式运作。这样一来,全球贸易体系就构成了。
  所有伟大的科技发现,所有先进的技术,所有最新的成果,所有对生活质量的探索,都可以借由这个贸易网络,得到均匀的全球的分布。全球福祉最大化,然后全球的资源利用度最大化,这就是所谓的海洋模式。
  客观上海洋模式是发达国家所输出的一种重要的理念,它是一种典型的推行他们的霸术的一种洗脑行为,但凡发展中国家接受了海洋模式,甘于在国际产业链里分工,试图或妄图通过多年的打工仔,在产业链条里逐步提升自己的定位,最终走到产业链上端去,事实上是一个很可笑的行为。原则上,发达国家会通过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产业链不断的升级、核心技术的不外扩、分工时期有意识保密,以及对最先进技术、最先进设备的局部使用,先进国家和落后国家分层次的技术的应用等手段,控制发展中国家得到核心技术。即使发展中国家发展出整套的核心技术,也因为标准不掌握在他手上,形不成一个广泛的销售基础,没法完成对原有强势产品的替换,以及绕过过高的整体更换成本。所以发展中国家一直将处在弱势境界,甚至这种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海洋模式是一种发达国家在完成海外掠夺以后,完成对全球强势资源的积累以后,为了巩固他形成的国际秩序,所宣扬的一种奴化思想。但是当发达国家形成强大的这种海洋模式营销,并且用各种公共产品,和平,防务系统,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全球的碳交易,国际航运指数,货币供给,争端解决等等,一些公共产品来维系海洋模式的时候,海洋模式看起来有它的局部合理性。而且也局部利用,在一些刚融入国际体系的新兴国家,大量给他一些倾斜性的订单,使得他刚一融入国际秩序,就立即得到较大的优惠等等手法,掩盖海洋模式的弊端,使得海洋模式在相当长时间里面,不为很多国家所警觉。
  再加上很多国家的经济学者,大多是自由市场理论的兴奋者,而自由市场理论,事实上是与海洋模式的内在是高度一致的,所以这种集体无意识,集体的盲区,使得他们看不见海洋模式所带来的,对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发展链条当中的锁闭效果,一种端位锁定,矮化效果,只看到了可能带来的对国家贸易体系的拉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带入,和所产生的GDP等等,这样一些效果。而殊不知,这样一些评价体系,这样一些直观效果,恰恰是为海洋模式进行鼓吹的,是迎合于海洋模式的一种概念营销体系。所以它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意识形态所形成的对全球秩序的一种鼓吹。但凡接受了海洋模式,除了在产业链里面处于中下位置,除了不断地必须通过大量的出口,形成一定的顺差,来形成国家盈余以外,甚至会迫使他牺牲未来,牺牲环境,去换取这种顺差,来获得国家地位的提升。而这种诱导效应,何尝不是一种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的绞杀和掠夺呢?当今天西方谴责中国重商主义的时候,中国是否回顾过,是不是海洋模式对我们有一定的误导作用呢?这是第一个模式。
  (二)国家战略之大陆模式
  第二个模式叫大陆模式。大陆模式事实上是一个国家本身的发展模式,往往结合海洋模式共使用。大陆模式认为,当一个国家幅员比较辽阔的时候,就不应该均衡态发展,应该优先发展部分地区,滞后发展部分地区,利用二者之间的发展差,形成一个梯级分布,这个梯级分布本身会造成贫富差,但是没有关系,这种梯级分布本身也会形成一个战略纵深,如果客观地来看的话,它是一体两面的,是这样一种认知。所以大陆模式往往用于幅员辽阔的国家,优先来发展沿海产业,通过航运、港口、沿海产业,外向型经济,形成一个强大的临海产业带的隆起。然后让腹地送资源出来,送劳工出来,让腹地自觉地形成产业配套,自觉地拉升整个产业链条。这样腹地的人口到沿海来打工,挣到钱以后,这些钱可以返回到腹地去,拉动腹地的成长,而沿海也解决了大工业化,密集工业化过程当中,劳工不足,资源不足,原材料不足等等问题,这是一种典型的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海洋模式的一个延续。虽然看似在解决一个国家利用发展中自然的不均衡,如何形成一个有效的发展张力,从而利用二者的势能差,拉动该国的腾飞,但是本质上,如果大陆模式没有很好的理念的话,自然而然的会沦为海洋模式的一种注解。因为你优先发展沿海,事实上沿海产业最简便、最合适做的,就是国际产业链分工。当你把这个事情做完以后,内陆的来打工,内陆的来给你做原材料,牺牲内陆的发展,来支撑你沿海的发展,在本质上也在补贴外国的发展,补贴发达国家的发展。你的经济再怎么都实现不了腾飞,虽然临海的产业,当发展到一定程度,过时了以后,先进程度落后了以后,我们再把它转移到内地,沿海再继续承接新的更高端的产业,内地到一定时间,也得到发展了,但是从时间轴上来看的话,这仍然是一种假想,仍然是沿海剥削内地,外国剥削沿海。所以中国发展这么长时间里面,同时使用了大陆模式和海洋模式,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本质上,更加强化了我们的产业弱势。
  (三)国家战略之三大模式
  第三种模式就是山地模式,山地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没有港口,内陆国家不得不采取的一种很笨拙的发展模式,就它没有办法优先发展沿海或边境地带,他没有办法去依赖贸易,他的物流不方便,他的原材料尽管多,但是他的原材料的价值挖掘和转换能力较差。所以天长日久,他们干脆依着本国所拥有的原材料,从零开始,倔强地发展本国的重工业体系,基础工业体系,逐步地基于重工业体系的发展,把本国的原材料,矿产,农业,自然资源转换为装备,转换成基础产品,转换成中间体,再通过基于工业体系、重工体系,发展民用体系、轻工体系,把已经转换到一定程度的原材料、资源,进一步转换成为消费品。通过长链条来提升自然资源的价值,化解因漫长的物流带来的成本,从而使得国家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
  这看起来是最笨拙的、最无奈的一种发展模式,但是我们发现,在许多闭关锁国的国家里面,当他无奈获取国际上的优势,当他没办法和国际体系接轨的时候,他只好发展自有的工业体系,像先苏联就是典型的模式,中国在闭关锁国时期,事实上在大飞机、胰岛素、装备、重卡上面也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山地模式它本身就是一个靠得住的模式,本身是值得研究的,德国斯图加特模式,美国丹佛模式,都是这种内陆型地方,典型的用强行崛起,无中生有式发展,进行硬突破所带来的一种必然结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果没有这种山地模式式的硬突破,没有基于对国际潮流的思考,对国际产业脉络的考察,跳代地走到产业前面去,硬崛起式地缔造自己的产业的话,他将一直处在国际产业被迫的分工阶段,而只要他接受别人制定的游戏规则,只要他接受分工,一直会被基于分工,基于支撑体系,锁定在某一个方位当中,他永远不能突破,每当他突破的时候,他原先的基础就会被毁坏,就好象很多代工厂商后来不敢创造品牌一样,为什么呢,一创造品牌,原来的代工订单就没有了,但是人人都知道,如果不创造品牌,持续做代工是没有出路的,台湾富士康目前典型地处在这种尴尬当中,但是只要你创造品牌,你的代工订单就会丢掉。当处在两难悖论当中,一个国家很难得下一个巨大的决心,尤其是当国家战略,国家团结失去以后,国家优秀政治家群体失去以后,让一个国家下决心是非常困难的。就像今天的日本所面临的困境,亦是如此。所以山地模式,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恰恰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当中,必须需要的一种模式。
  (四)国家战略之基干模式
  第四种模式,我们把它叫基干产业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认为,我必须要拥有一整套基础骨干产业,在核工业、重工、材料、半导体、军工、装备、钢铁、大化工等等领域里面,我要有从最基础的原材料的开采,大宗产品的获取,基础工业产品的冶炼、提成、加工,我要有一整套的工艺、装备、技术,自有技术,自有知识产权,并且要形成相关的装备制造能力,工业体系。那么如果按照国际产业链分工理论,一些发展中国家就不需要形成基础骨干产业,那多浪费啊,你发展出独立的一套,事实上那你接受国际分工干什么。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聪明的决定,使得发展中国家理解不了对于我本身的自然资源禀赋如何加工,如何制造出最大价值,如何以我独有的优势,第二套、第三套,或第N套产业路径,去输出向国际的创新。
  事实上任何人都知道,基干产业的拓展,不光是基干产业本身,你要拓展这个产业,你就要完成若干硬科学创新,基础材料创新,装备创新,很多基础科研课题的创新。而这种硬课题的创新,不仅可以使得你对原材料的形态的转换,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合理的结构,国家有一个完整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这些基础、硬科学,会延伸出N多你意想不到的软科学应用,若干种组合。就像NASA,美国航天局在发射航天飞机到天上去的过程当中,产生了数以千计的专利,产生了这些专利带出的数以万计的民用产品,包含微波炉等等。这种意外效果,恰恰是发展中国家看不到的。美国军用技术,在大规模军事打击过程当中,仍然要保持各个部队之间基础联系的一个需求,使得美国国防部发展出来了互联网的雏形,等等。这样一些硬科学创新,往往是有很深刻的根源的,只有一个国家想着如何独立自主,如何迎接一些大课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从高度上去立项,去形成很多大课题关注。大课题关注越多,档次越高,幅面越宽,越有可能带来整个国家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好象美国目前把下一轮国家的发展,立足在对太空的探索,对火星的探索,对金星的探索,太空产业,宇宙产业,可能是下一步美国发展的一个非常大的焦点。与此同时,中国把下一步发展的焦点放在海洋上,这一高一低,一远一近,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当基干产业形成了以后,不仅很容易产生一些原创性的、源头性的、关隘性的、关卡性的创新能力,而且这种创新能够由高打低地来整合全球,因为只有基干产业技术的拥有者,才知道自己要把持哪几个要点,然后把哪些板块输出到境外去,让其他发展中国家、友好国家,分别在产业链上扮演远近亲疏怎样的关系。正如我们知道,美国会联合他的北约,以及其他盟国,共同来做坦克和飞机,但是最高档的坦克和飞机是供给自己,第二档次的是供给英国、德国、法国,第三档次的供给比利时、西班牙之类的,第四档次的才是给日本、韩国之类的,第五档次是给其他的外援性盟国。大家都在出钱,但是得到的技术,档次,保密级别,功能级别是完全不同的,美国很深刻地知道,按照我的远近亲疏,按照我日后长久的战略考量,我应该给你怎样的布局,对你进行怎样一个长期防范。甚至有人认为,美国对这类问题思考的长度,至少达到了一百年以上,战略长考的时间到了这么长时间。也因此美国这是一个国家级的秘密,拥有基干产业到底会导致什么,但是尽管它是个国家级的秘密,但是如果深入思考,它里面的秘密是不难发现的,只不过需要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才可能把基干产业拿下来。
  纵观全球,日本是洞悉了美国的这套秘密,全球只有两个国家有一整套的基干产业,也就是说如果第二天醒来,除了美国以外,别的国家都消失了,或者除了日本以外,别的国家都消失了,这两个国家仍然能保证他们的经济是完整的,有秩序的,不会缺少任何装备、机器和材料。但是除了这两个国家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拥有整套的基干产业链条的,原则上我们认为德国有3/4的基干产业,法国拥有1/2的基干产业,其他的国家原则上是没有基础产业的,中国只有少数局部的基干产业,整个基干产业链条,基干产业板块是完全匮乏的。所以基干产业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可惜意识到一个国家应该缔造基干产业的国家,少之又少。
  基干产业事实上是一种国家战略,军工产业现在在中国是发展得不好,从全球来看的话,基干产业都是通过军工产业来扶持的,就不搞科研院所,你发明一个隐性飞机,国家昂贵的几亿、十几亿美金地买,一口子下多少单子,但这些单子持续很久,没法真正规模化,看着单子大,其实利润并不高,所以他必须把他做军工过程当中所有的硬科学、软科学民用化,发展出大量的民营产业,包括把技术专利销售掉,然后对外投资掉,技术转移掉,最后才能赚钱。所以高额支付军工产品,是一种典型的促进核心企业做硬科学研究,然后把硬科学民用化的一种非常长的一条路。一个国家没把这块做起来,没把重工做起来,事实上国家产业是跑不通的。
  (五)国家战略之基干产业加科技模式
  那么第五种模式,是基干产业加科技模式。很多国家意识到了,光有基干产业,就是把原材料的开采,原材料的初次价值转换,制造机器的机器,母机这种能力掌握了,一个国家就有可能向别的国家输出基本能力,做机器的机器,输出他人不可模仿,不可超越的一些核心平台能力。但是毕竟,这些平台能力的价值,因为他们是基础性的,很多国家意识到,基干产业本身只是一种源模式,或者初级模式,粗糙模式,它不可能是个完整模式。所以第五个层面,基干产业加科技模式,就是形成一整套知识产权战略,科技体系,从最基础的国家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体系,国家和其他国家在科技方面的交易界面,合作界面的形成。到本国的专利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人才体系,科技激励体系的形成,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学术自由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属于科技模式的一个范畴。
  一个国家如果要走科技体系,不仅这个国家的研究,研究文化,研究人员,研究环境要得到非常大的建设,而且要形成相关的立法体系、政策体系,支撑创新氛围的形成,科技环境的形成,以及以国家平台,来保障本国的知识产权在全球的发展应用,以及对知识产权在本国的消化应用。那么科技体系使得很多国家意识到,在基干产业的基础之上,如果形成几个全球绕不过去的大产业链,形成全球绕不过去的一些专利网络,密集地形成本国一个科技高峰,那么在国际贸易当中,国际产业的相互交换过程当中,就能立起本国的一席之地。美国走的是硬科学加软科学双维度的道路,日本主要走的是软科学、应用科学的道路,欧洲很多国家走的是点状,按照本国形成的优秀的学者、专家、科研院所,本身的禀赋,自然禀赋,能做什么做什么,隆起什么做什么,它不是一个战略的产物,不是一个规划产物,是一个自然的产物,大体形成了这么一些科技模式,这是第五种。
  (六)国家战略之基干产业加科技加金融模式
  第六种,在以上基础之上,还形成了一种基干产业加科技模式,加金融模式。很多国家意识到,如果我与各国之间,只是一个简单的贸易的话,那么恐怕过不久,我们国家在全球是立不住的,尽管你有了基干产业,你有了科技,但是你没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所以他国可以通过货币供给,原材料价格的涨跌,你们国家特别需要的一些稀缺资源的控制,海运的控制,以及你们国家稀缺的需要从国际上获得的一些特有装备、技术、体系、价格的控制,最终把你的贸易成果掏空。
  所以很多国家意识到,我必须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小到我要形成我自己的国际货币,我要形成我自己的金融产品,大到我要参与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我要形成主权基金加国际货币,加对贸易话语权的左右,加上对若干重要产品的定价机制的探索,等等维度,来维护我在国际上的地位。
  当然更高境界是形成金融霸权
  金融霸权战略。金融霸权是霸权国凭借其压倒优势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金融实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并将自己的意志、原则或规则强制性地在整个体系推行,从而获得霸权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并不存在金融霸权,因为金融本身就是一国经济的核心。本质上,金融霸权是军事霸权和经济霸权的延伸,而军事霸权与经济霸权是金融霸权的基础,没有雄厚的军事与经济实力根本谈不上金融霸权。
  作为金融霸权国,美国利用美元霸权、投机资本、衍生金融工具和其背后的政治霸权、高科技力量确立了自己的金融霸权地位,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形式实现对其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剥削:
  美元霸权
  即利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权地位和增加
  目前,美元仍是无可争议的国际货币,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4%、外贸结算的48%和外汇交易结算的83%。美元的这种特权地位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首先,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使美国获得数额巨大的铸币税,从而白白占有了境外持币者的资源。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约有半数美元(约3750亿美元)在美国境外流通,使其每年大概获益15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0.2%。
  其次,分享其它国家经济成长的成果。美国相对而言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举债,却不必对等地或干脆是不负责任地偿还它们。美国可以通过美元的贬值,既减轻外债负担,又刺激出口,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仅在1985年3月至1986年3月的一年间美元贬值就减少了美国约三分之一的债务。
  第三,转嫁危机。当美国出现经常帐户逆差时,可以通过印刷美钞来弥补赤字,维持国民经济的平衡,将通货膨胀转嫁给其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出现金融危机时,美国可以直接增加货币发行量避免信贷紧缩和信心崩溃带来的经济危机,把部分损失通过货币政策的变化转移到世界各地。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并没有给美国经济带来实质性的衰退,但发展中国家却深受其害。这也是为什么其它国家(如1997年的东南亚各国)出现持续的经常帐户逆差就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而美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巨额经常帐户赤字而安然无恙的主要原因。
  通过这么多个层次的运作,最终我们发现,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体系当中立得住。
  当然,这不是简单的一个贸易体系的概念,一个国家要立得住,除了在贸易体系上立得住,还必须在军事体系、文化、政治、外交等等多个体系上立得住,但是贸易体系是一个根,是一个本,基于这么一个根,一个本,很多国家形成了,比如说军事工业一体化运作,还有很多国家形成了基于意识形态的贸易体系,还有很多国家把意识形态、贸易、金融融合在一起,进行意识形态式的交往,政治化的贸易,这都属于对国家战略的一个升华和应用。
  (七)国家战略之联盟与互补模式
  第七个层面,很多国家意识到,即使我掌握了基干产业,即使我掌握了科技,即使我形成了我国家强大的金融能力,但是独木难成林,除了少数霸权主义国家以外,大部分国家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很多局部国家对于结盟、联盟,形成强大的互补,地区形成一个封闭的贸易体系、文化交往体系、军事互助体系、政治交流体系,有强大的兴趣。东盟十国是一个,欧盟是一个,前苏联是一个,美国和加拿大、墨西哥的大交易体系是一个,日本之前探索过的大东亚共荣区是一个,等等。那么这种贸易联盟及互补模式,事实上是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中小国家,中弱国家,发现自己打造不出完整的基干产业,自己也形不成强大的科技模式和金融体系以后,退而求其次,所进行的一种基于大文化认同,地源政治的一种类国家行为,他超出了简单国家的行为,但是只有他们构成联盟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们把战略纵深拉大了,他们拼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势国家的一种版图,能够跟超级国家对垒博弈,这是当代国家战略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往下来看的话,这种合纵与连横之道会持续进行,以美国为首的,美国和东欧,美国和日韩,美国和环太平洋国家,美国推行的中东马尔他之音,等等,是一种典型的合作,以美国为核心,整合国际上的所有国家联盟或地区联盟,他是一级化运作,强化美国霸权的锁定,延续美国长长的统治期。而地区的各个国家之间的局部联盟,一方面是对国际霸权的回避,另外一方面,是想形成一种独立的,与其他国际经济体叫板,同时又能够获取利益,既开放贸易,又在局部产品,局部产业上内部锁闭式贸易,既想享受国际化的好,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国际化劣势的一种首鼠两端的一种投机性运作。但是在国际体系,从所谓的G7、G8到G20尚未确立,G2,美国和中国都不承认,G3,美国、中国、欧盟模式,正在形成的过程当中来看,在G3的空白处,在G3威力不能共同到达的地方,在G3势力不均衡的地方,出现大量的联盟与互补型国家战略,这是势在必然。
  (八)国家战略之国家管控模式
  我们必须说,它是国际战略运作到高峰以后的佼佼者,迄今为止,只有前苏联和美国探索过这种伟大的国家战略,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国家管控体系模式,建立一个单级国家,对国际秩序的控制。控制全球治理,控制全球公共产品的给予,控制国际秩序的变化,形成单级的国际秩序的塑造,并且用军事力量、文化力量、联盟力量、议题力量来锁定这种单级国际秩序,在国际秩序当中大赚其钱,极其地放大自己的利益,形成一个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到目前为止,我们说这种国家管控模式的探索,绝对不是小国所为,也不是小国可以探索的。放眼全球,也只有美国、中国、俄罗斯三国,有空间,有能力,有思考,探索这种模式。
  国家管控体系五层面
  华彩咨询专家认为,完整的国家管控体系,由国家机器、国家大战略、五个管控平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横向管控机制、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等五个层面构成。在不同国家、国家不同发展阶段,五个管控平台运用组合与侧重点会有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管控平台是国家管控体系的基石,横向管控机制和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都是基于五个管控平台进行设计与运作的。
  国家管控体系各要素是相辅相成、互动循环的。统治者通过国家机器来制定国家大战略、有效设置管控平台、实施横向管理、打造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建立国家管控体系。
  在国家管控系统中,各层次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
  (1)国家机器主要用于维护和实现国家大战略一切活动的有序化。
  (2)国家大战略是国家各管控平台设计和运作的依据和导向,它将综合地反映出国家管控体系设计和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3)在不同国家、国家不同发展阶段,五个管控平台运用组合与侧重点会有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管控平台是国家管控体系的基石,横向管控机制和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都是基于五个管控平台进行设计与运作的。
  (4)横向管控机制,通过将不同管控平台进行巧妙整合或改变管控平台内部结构,跨越平台进行操作,并通过对管控平台涉及领域扩大来构建优势放大和锁定系统。
  (5)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是国家管控体系的灵魂,只有形成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国家管控体系才能成为一个能够自我循环、自我进化的有机生命体。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是国家管控体系运作和实现国家战略利益最大化的推动系统与支撑系统。
  2、国家管控体系的可设计性
  华彩咨询专家根据对社会系统和国家演化历程的深入研究,认为国家管控体系也是可以设计的;而且随着世界格局的日益复杂和多变,只有对国家管控进行主动的设计和有效的运作,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下获得自主的生存和发展。
  美国“钟摆式”的贸易政策无疑说明了这一点。在主导精神上,美国贸易政策一直在自由主义和保护主义的两极间徘徊。一方面,美国政府不仅向世贸组织提出,取消所有制成品贸易关税和各国进一步开放农产品和服务贸易市场,还积极推动着南美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另一方面,美国保守势力不断通过反倾销、反补贴等方式大兴贸易壁垒,与欧盟、中国、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大打贸易战,并阻碍着全球性贸易斡旋的进展。这样做可能会带来其绝对利益受损,但追根究底是为了谋求“相对利益最大化”。这里的相对利益是相对于欧盟、中国等主要经济竞争对手而言。从这个视角审视,美国“钟摆式”贸易政策的主导精神就显现出了清晰、规律的国别差异——对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等拉美经济小国大展自由贸易,对欧盟、中国等经济大国大行保护主义,美国最大限度实现了“相对利益最大化”。
  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和国家管控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但其实施的步骤和程度都须纳入国家管控的规划之中。如果忽视了市场经济只是作为一种发展经济的手段属性,而幼稚的将其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和信条,那么只会使中国永远沦丧于世界价值链的低端,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继续腾飞的垫脚石和牺牲品。
  三、国家机器
  国家机器原本是一个政治术语,其含义是,统治阶级建立的一整套法律、制度、执行机构,并依赖于这些法律、制度和执行机构才能实现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专政机关都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所说的“国家机器”已经突破了其传统政治范畴的局限,是指国家在实施其大战略活动过程中担负职责和功能的载体,主要用于维护实现国家大战略一切活动的有序化。国家机器包括国家体制、政府机构、立法与司法、国家职能等。
  1、国家体制
  资本主义国家依据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学说,形成三权鼎立的权力结构、政权组织形式,三权分立与制衡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设计与组建机构的理论原则和法制原则。所谓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形成鼎立之势,而又互相制约和平衡
  2、国家体制与政府机构设置
  国家机构,又称为国家权力组织、国家机器、国际政权机关,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军队、警察武装力量以及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是统治阶级在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治组织中,最主要最强有力的政治组织,是一个纵向层次和横向部分的政治统治组织系统、复杂严整而有活力的政治统治组织体系。
  3、立法与司法
  1)立体
  立法体制是指国家关于立法主体的组织系统、立法权限的划分和行使制度。
  我国的立法体制就是“一元两级多层次”,即:一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两级包括中央一级立法和地方一级立法。
  国家立法情况如下:
  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宪法和基本法律,像刑法、刑诉法、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等,人大常委会行使人大闭会期间的权利。
  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国务院各部位和直属的行政单位制定规章制度。
  各省级政府人大和常委会制定地方法规。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特别行政区有自己独立的立法权。
  2)司法
  在我国,司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司法组织在办理诉讼案件和非讼案件过程中的执法活动。狭义的司法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办理诉讼案件中的执法活动。
  司法机关是指负责侦查、检察、审判、执行的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监狱机关。
  司法组织是指律师、公证、仲裁组织。后者虽不是司法机关,却是司法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链条和环节。
  司法制度是指司法机关及其他的司法性组织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组织与活动的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等方面规范的总称。我国的司法制度包括侦查制度、检察制度、审判制度、监狱制度、司法行政管理制度、人民调解制度、律师制度、公证制度、国家赔偿制度等。
  4、国家职能的四维特性
  国家职能就是与国家根本任务相适应的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最主要方面。它所回答的问题,是国家活动的总的方向以及国家的使命和目的问题。国家职能是由国家本质决定的,它是国家本质的外部表现。国家职能,一般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职能是主要的,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延续。国家的对内职能,执行着统治阶级的路线和政策;国家的对外职能,在与其它国家的相互关系上、在国际事务中,执行着国家的外交路线和对外政策。
  首先,国家职能是随时间而演化的,具有时间维特征。
  其次,国家职能具有空间维特征。
  再次,国家职能具有价值维特性。
  最后,国家职能具有领域维特征。
  (1)在政治领域,国家体现的基本职能应是保证社会公正的实现。
  (2)在经济领域,国家应体现的基本职能是促进竞争。
  (3)在文化领域,国家应体现的基本职能是为公众提供价值体系。
  (4)在社会领域,国家应体现的基本职能是提供秩序。
  (5)在军事领域,国家应体现的基本职能是提供国家安全。
  四、国家大战略
  国家大战略基本上由国家生存、安全、发展与扩张战略构成。华彩咨询专家认为,从其演化过程来看,国家大战略体现更多的是其连续性与根据环境变化调整的灵活性,这种连续性和灵活性的根源没有变,那就是争取国家战略利益最大化,这是实现国家生存和永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因此,国家大战略制定与完善都应该是围绕着国家战略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进行。
  (一)国家大战略构成体系——国家生存、安全、发展与扩张战略
  1、国家生存战略
  国家生存是国家大战略的底线,主要由国家机器、军事与政治外交来实现。
  2、国家安全战略
  国家安全包括了领土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民族安全等,主要通过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五大管控平台的整合运作,以及国家联盟等横向管控机制来保障。
  3、国家发展战略
  国家发展侧重于国家内部建设,包括经济发展、政治改革、科技创新、民族文化及产业建设、社会稳定等,主要通过国家机器,五大管控平台运行,产经联与战略产业发展等横向管控机制来实现。国家发展战略是未来国家扩张战略的支撑。
  4、国家扩张战略
  国家扩张主要体现了国家生存空间与可控空间的扩张,包括领土扩张、经济扩张、文化扩张、政治扩张等。主要实现手段包括:五大管控平台的有机运行;全球化、国际体制、产经联与战略产业、军事联盟、道义领导、金融霸权等横向管控机制的超综合运用;及横向管控机制所形成的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
  国家扩张战略是国家强盛的核心,只有通过扩张生存空间、可控空间,国家才能强大,进而维持这种优势。
  (二)国家大战略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国家战略利益最大化
  不论国家大战略的历史特点和最终表现形式如何,其目的根源都不会变化,那就是争取国家战略利益最大化。
  国家战略利益兼具客观存在和主观认识两个层面。国家战略利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侧重点。对国家战略利益的判断不同,必然导致战略资源配置和对外政策制定实施的极大差异。
  决定国家战略利益有国内、国际两种因素之分,有既定变量(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自然禀赋等)和因动变量(如国民素质、经济绩效、国际影响力等)之别。其中,国内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安全利益构成国家战略利益的基本核心。
  国家战略利益是一个整体,其中经济利益、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社会利益、国际利益都是根本性的国家战略利益,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国内国际背景下有着不同的作用。
  (三)国家大战略体系完善
  国家大战略的制定与完善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综合过程:
  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下:
  (1)国家利益的战略取向确定;
  (2)国家大战略制定;
  (3)根据国家管控体系运作情况,确定是否对国家利益的战略取向做出改变;
  (4)如果国家战略利益变化了,则相应调整国家大战略;
  (5)如果国家战略利益没有变化,则进一步判断国家大战略的实施过程是否在正向推动国家战略利益的最大化,如若不符合,则调整国家大战略的实施;
  (6)在对大战略体系的管控过程中,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各管控平台的运作进行动态调整。
  编辑本段五、国家管控平台
  在不同国家、国家不同发展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五个管控平台运用组合与侧重点会有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管控平台是国家管控体系的基石,横向管控机制和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都是基于五个管控平台进行设计与运作的。
  1、政治管控——国家管控体系的“大脑”
  政治管控是国家、政党和政治集团在一定历史时期制定的全国性的政治活动和主要力量的总体部署,政治管控是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它是各种政治因素在全局性关系中彼此互相关联、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宏观统治行为。
  2、经济管控——国家管控体系的“血液”
  经济管控由八个子系统构成:经济体制和市场秩序、财政金融、生产流通和运输、粮食与能源、信息现代化、对外经贸和旅游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城乡建设、环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文化/意识管控——国家管控体系的“灵魂”
  事实上,自古以来,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的帝国,文化始终是与军事或暴力手段相对应的“软力量”。
  对内,文化的政治性表现为统一民众思想,即用意识形态来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而文化的文明性表现为民众自发的、自然沉淀的创造力和精神力的反应平台。
  对外,文化还起到同化周边民族、实施国家横向管控的重要手段。
  此外,文化由于其自身超强的时空延续性往往成为一个民族精神基因的进化载体。
  所以,文化的管控是保证整个国家管控持久性的支撑性要素!
  4、军事管控——国家管控体系的“拳头”
  军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机器,对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要取得长久的成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具有强大的国家总体行动能力,这指的是在必要时战胜竞争对手的能力。第二,在内政与外交之间形成互补的良性循环。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是确保形成这种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
  5、科技管控——国家管控体系的“肌肉”
  美国科技管控体系运作的成功,无疑将成为这一部分的典型案例。
  1、美国技术政策发展目标
  美国联邦政府在技术发展上的角色,从以往仅限于支持国防部太空总署或其它政府单位的基础研究与任务导向研究,逐渐转变为以达成下列目标为施政重点:
  (1)加强美国工业的竞争力与创新力;
  (2)创造优良环境以提高旺盛的技术创新能力;
  (3)利用新的想法以吸引投资;
  (4)确保政府各部门间的技术管理整合;
  (5)创造出工业界、政府单位、劳工界与学界间更紧密的关系;
  (6)重新定义现今产业与经济成长所需投入的信息、通讯、弹性制造及环境技术等关键技术;
  (7)肯定对基础科学承诺的新方向。
  另小布什总统根据“高科技政策纲要”建构国内新经济,促使国防科技移转商业化,提升国内高科技竞争力,当前主要政策目标有三:
  (1)扫除美国本土及海外可能影响创新发展的障碍;
  (2)建立足供美国发展高科技经济的劳动力;
  (3)建立稳定并可鼓励私人机构持续研发与创新的经济环境。
  编辑本段六、横向管控机制
  横向管控机制,通过将不同管控平台进行巧妙整合或改变管控平台内部结构,跨越平台进行操作,并通过对管控平台涉及领域的扩大来构建优势放大和锁定系统。通常意义上的横向管控机制包括:全球化、军事联盟、国际体制、经济贸易政策、跨国公司、金融工程、道义领导和奠基型工业等。
  华彩咨询专家对现代的国家横向管控行为进行分析,认为国家横向管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球化、军事联盟、国际体制、经济贸易政策、跨国公司、金融工程、道义领导和奠基型工业等。
  1、全球化
  从本质上来说,全球化最基本的动因是世界市场的财富流动、积聚和重新分配,由此造成在世界范围内的利益组合关系,同既存的以国家为单位的政治权利和以民族为核心的文化理念发生冲突,进而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政治与文化的全球化过程。
  德国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基尔施中认为,20世纪是“全球化的世纪”,世界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主要标志和特点是:
  (1)生产和经营跨越国界和地区界限,大公司从全球范围内进行最佳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
  (2)统一的全球大市场正在形成,特别是新兴市场正在成为大公司争夺的主战场;
  (3)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正在形成;
  (4)全球金融市场急剧膨胀,但全球外汇交易已融为一体。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后果:
  (1)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
  (2)全球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互作用,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
  (3)全球化向传统的观念提出挑战,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
  (4)全球化进一步深化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生产体系;
  (5)全球化为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全球性市场的日渐形成;
  (6)全球化推动国际企业的合并和兼并,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7)全球化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迫使国际金融机构加强监管职能;
  (8)全球化导致国际关系发生深远变化,相互协调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9)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追赶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创造了机会,同时也提出了挑战;
  (10)全球化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全球性国际问题日益增多。
  2、军事联盟
  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体系的目标是形成一个“一网两鹰”的格局。“一网”指北约。“两鹰”是指两个由军事基地群构成的战略区域:一个是以中东为中心,欧洲、西亚为两翼,即“中东鹰”;另一个是南亚为中心,传统的基于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新月形包围圈是其右翼,印度以西至西亚为其左翼,即“南亚鹰”。两个中心区域主要承担中央指挥和策源作用,是“鹰头”。两个鹰型区域各伸出一翼连成一片,互为犄角。
  3、国际政治——国际制度设计
  美国是战后主要国际制度的发起者和倡导者,推动了以经济和政治自由主义理念为基础的多边主义国际制度的建立及其在全球各个领域的扩展。美国的这种制度霸权体系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首先,以实力维持制度。
  其次,通过向其他国家提供公共物品以维护霸权制度的运作。
  最后,美国人身上所焕发的独特的“例外主义”在对外战略中表现为一种“双重人格”,即同时具有“与他人合作”和“我行我素”的特征。
  4、金融霸权——以军事霸权为扩张基础
  金融霸权(Financialhegemony)是霸权国凭借其压倒优势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金融实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自己的意志、原则或规则强制性地在整个体系推行,从而获得霸权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并不存在金融霸权,因为金融本身就是一国经济的核心。现在的美国即为全球金融霸权国
  5、道义领导——意识形态霸权
  所谓“客观公正”在美国根本就不存在。美国的意识形态霸权和精英统治阶层的出现都不是一个巨大的阴谋,而是美国社会建立方式和长期历史演变的结果。霸权是媒体、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机构建立和演化的结果,这不是阴谋而是系统的运做方式的结果。
  6、战略核心产业及产业链——国家生命的基石
  战略核心产业包括钢铁、机械、化学和电子,还有软件的基干产业如OS、DB等。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打造它自己的战略核心产业,迟早会沦为他国的打工仔,美名为国际产业链分工者。
  编辑本段七、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
  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是国家管控体系的灵魂,只有形成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国家管控体系才能成为一个能够自我循环、自我进化的有机生命体。国家管控体系中对各层面的优势放大和锁定系统的设计,是国家管控的核心。
  1、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平台
  国家管控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是由横向管控机制通过整合管控平台或者管控平台的部分领域形成,其系统平台实际就是各管控平台、或者部分领域、或者这些平台与领域的某些组合。
  下面,列举一些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平台:
  (1)经济、科技、军事管控平台整合。经济、科技与军事之间优势放大与锁定平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促进科技、科技促进军备,同时军备研究促进科技运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经济扩张,要求军事扩张,军事扩展要求军备和科技发展,同时,军事扩张,获取了人才,促进科技发展,获取资源,促进财富积累。
  (2)外交和跨国公司管控平台组合。外交为本国跨国公司争取利益,并通过跨国公司实现外交目的。
  (3)文化与外交管控平台组合。文化为外交提供指导思想,通过外交为文化扩张提供支撑。
  (4)国家联盟体系。国家联盟体系,放大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军事与政治优势。
  (5)产经联和战略核心产业。通过构建基干性工业体系,占据世界工业体系的优势,并通过经济贸易和直接投资,进行获取资源,放大国家优势。
  (6)整个国家管控体系作为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
  2、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分类
  华彩咨询专家按照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的具备功能差异可以分为:优势放大系统、优势锁定系统、以及两种功能兼有系统。大部分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是两种功能兼有的系统。
  可以将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按涉及领域或者平台与领域组合的不同分成以下几个类别:
  (1)整个国家管控体系作为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这是国家管控体系构建和演化的最终目标形式。美国国家管控体系初步具备这种机制。
  (2)跨管控平台形成的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华彩专家称之为平台组合系统。美国的经济、军事与扩张的环形系统,就是这种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这种跨平台的系统,主要通过横向管控机制来连通管控平台来实现。
  (3)某管控平台中领域与其他管控平台或领域运作形成的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华彩专家称之为领域与平台组合系统,与平台组织系统,统称为跨平台系统。
  (4)管控平台内部领域形成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华彩专家称之为平台内系统。平台内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是管控平台体系构建是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5)管控平台的领域作为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我们称之为领域系统。
  国家管控体系的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是多层次的,在各层面都涉及的。在各层面设计与管理中重点应该把握住优势放大与锁定系统的构建与管理。
  3、优势放大系统——美国形成了经济、军事与扩张的环形系统
  1)美国形成了经济、军事与扩张的环形机制
  经过历史的积淀,美国形成了经济、军事与扩张之间的环形机制。战争对于美国历史具有中心性。它不仅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工具,也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这是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根本区别,也是美国对外战略行为的根源。
  现在,这一环形机制正在进行历史性的膨胀。美
  2)军事转型是美国大战略选择
  要使经济、军事与扩张之间的环形机制膨胀起来,实施军事转型和发动对外战争必不可少。为了适应技术和社会的革命性变化,美国必须进行军事转型,以使经济、军事与扩张之间的环形机制能在新时期成功运转。所以,美国的军事转型不仅是作战能力升级换代的军事战略问题,而是国家大战略的选择。这项大战略选择酝酿于里根总统离任时期,成形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传统基金会的《新世纪美国工程》报告,其系统的启动则始于布什任内。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军事转型不是“军事革命”,新保守主义者推崇的“新帝国主义”也并非那么新,它们只不过是经济、军事与扩张的环形机制合乎逻辑的习惯性延伸。
  经济、军事与扩张的循环,就是美国大战略的内在动力和运转机制。
  4、优势锁定系统——国家结盟理念的变迁
  当今世界各国的结盟不再是单纯的理念结盟(比如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也不是文明和文化间的结盟(如儒家文化,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犹太文明等),也不再是传统的你死我活的排他性军事结盟(协约国-轴心国),而是一种复杂的结盟关系。这样的结盟关系是多层次和立体的,依照不同的题目和问题各国可以进行多样的排列组合,结成不同的联盟关系。这样的结盟关系被称为“议题式结盟关系”。
  这种模式在于,既要设计出一种国际治理体系,国际秩序,又要通过各种手段操纵这种模式的得以实现,然后又要用利益输出,公共产品的给予,用一打一拉的方式,使得所有国家清晰的站队,按照远近亲疏,站到我这个体系里来,像洋葱一样层层地把我包裹住,然后我再不断地通过升级,优化,强化国家能力,输出我国家的公共产品,不断地对周边国家进行再洗牌、再梳理,务求我的利益最大化,务求其他国家根本在这个体系当中,没有话语权,没有规则的影响权,更谈不上制定权。所以这就要求,既要设计这套模式,又要营造这套模式的基础支撑,又要不断优化这套体系,还要想方设法延续这套体系的霸权。
  从根本上来说,这里面的悖论就在于,任何一个国家,当它建立了一套国际管控体系以后,他从客观上要延续这他管控体系的持续存在。但是国际的发展,又使得一个国际真正需要的管控体系,应该是跳代的,非线性的,时间发展到一定程度,国际需要一个全新的、颠覆性的国际管控体系,但是当这个霸权国家输出一套既有管控体系以后,他就没有积极性,也不可能有能力自我颠覆。因为在旧体系破坏,新体系未建立过程当中,存在太大的变数,他的利益会受到重大的颠覆,任何国家的政治家群体,都几乎不可能有如此强大的意志统一能力和决策能力,来制定一个国际体系的切换。
  所以美国霸权,他的僵硬之处也在于这里。当某一个巨大的事件,以极其强大的变化来改变世界的时候,包括灾难、军事、金融事件和未来的国际贸易体系,包括大宗商品的供应方式等等,一些容易引发蝴蝶效应的要素出现,形成强大的剪切力的时候,你美国这套管控体系的过于僵硬,很有可能把原有国际秩序撕裂。如果一旦发生这么灾难性后果,那势必要求有很多核心国家,做好接棒子的准备。从目前来看,从道义高度上,从运作能力上,中国是很有可能的一个侯选者,欧洲道义高度是有,但是国家组织能力有非常大的缺陷。
  分析了这么八个国家战略模式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事实上国家战略不管走的是哪条路,我们永远知道,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地区组织,在这个地球上分布构成一个生态链的高端、中端、低端,各个国家和组织都自动在其中找到位置,或被迫适应一个位置。有些国家有战略自觉性,他知道目前这个国家战略不合适,但是他没有禀赋、能力,也没有意志力去改变。有些国家有资源,有能力,但是意识不到。有些国家是因为历史惯性,没法改变,一改变以后,有可能引来非常大的麻烦,所以他被锁闭了,他的各种利益,各种能力,都和某些发达国家锁闭在一起,他无力发动变革。
  凡此种种,我们看到,这就是霸术的存在,发达国家控制一些次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依附着发达国家,同时又控制着若干发展中国家,若干发展中国家控制着若干次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当然后者们也被发达国家和次发达国家控制,这是一个多层次的弱肉强食,多层次剥削,关系非常混乱的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如果简单地用贸易,用普世价值观来解释一个国家的好或坏,显然是走不通的。事实上这就是个霸术横行的一个体系。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家战略,没有长考能力,没有强大的社会资源动员能力,没有强大的决策能力,没有一个政治家群体,没有长达百年的战略思考,想要改变国际秩序,驾驭国际秩序,几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个事情。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引领道义高度,引领价值观创新,输出意识形态革命,仅仅通过苦干、巧干、实干是没有出路的。
  所以如何在国家发展层面上面,来辨识霸术。如何理解国家发展过程当中的霸术,如何理解发达国家对我施于的霸术,我如何回敬他,以及如何设计我对其他国家要输出怎样的霸术。还有如何理解与我博弈的若干国家,对我输出的,对我进行钳制的霸术,以及我如何对这些霸术进行回敬。包括我们还要思考,目前我在国际上的格局是这样的,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国际上能形成更新的格局吗?基于时间考量的长期霸术思考。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为什么德国的威廉遗嘱,一直影响到了希特勒,包括影响到了今天德国政府对国家的看法。俄罗斯的彼德遗嘱,一直影响到了斯大林,对前苏联的一个操纵,对勃列日涅夫,对托洛茨基都形成了强大的影响。日本的田中奏折,把日本对俾斯麦的学习和崇拜,一直影响到了日本今天的发展。如果我们有这么一些时间长考的认知,我们就知道,国家战略就是一步霸术史,是有意识设计的一个体系。
  原则上我们认为系统是不可以被设计的,系统是自然生成的,但是我们必须说,这是个假想,是假认识,传统上我们在系统上认为,系统的局部是可以被设计的,短时间是可以被设计的,但是长期来讲,系统是运作的产物,是实践的产物,系统是不可以被影响的,它有内在规律,它有自己的一套生命法则,但是这是一个局部学说,研究全球,我们就可以看到,事实上至少我们可以说,系统是可以影响的,一个企业一年里几乎做不了任何事,但是十年里几乎可以做任何事。一个国家十年里几乎做不了任何事,但是一百年里几乎可以做任何事,长考,大幅度地可以扭曲时间和空间,可以设计规律,可以设计系统,从根本上来说,国际秩序就是个人工的系统,人造的智商,人工智能,它是可以被设计的,一些卓越的,具有时间长考能力的政治家群体,具有正确系统学说的人,具有对源头规则强烈认知的人,是可以引导明天的国际格局的生成的,尽管这个生成过程当中,有原始的设计,有根据原始设计带出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以及对后果一些导向性的加工,但总的来讲,我们至少可以说,系统是可以被影响的,至少是可以按照一个模糊的方向,按照一个大的意图去影响,去推进的,尽管它不可能是严丝合缝的一个设计结果,但是我们又可以通过金融、军事联盟等手段,对超出我们预想设计的系统进行剪切、修理、人工的调整,这就像计划经济一样,是可以用人手来调的。虽然全球都在信奉市场经济,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前苏联也好,今天的美国也好,每当国际秩序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超出他们的控制以后,他们总是用军事手段,用金融手段,再把系统拉回到他们想要的,他们可控制的那个范畴里面去,这不就是计划经济的手段吗,这不就是系统设计的手段吗?(华彩咨询白万纲)
沙发
发表于 2011-12-5 11:46:09 | 只看该作者
用军事手段,用金融手段,再把系统拉回到他们想要的,他们可控制的那个范畴里面去,这不就是计划经济的手段吗,这不就是系统设计的手段吗
板凳
发表于 2011-12-6 15:34:5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混积分也把出处写一下吧。
小心白万纲找你要版权费。
之前就看到好多楼主的帖,全是这样,受不了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