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读书评论] 司马炎不废太子的原因

[复制链接] 5
回复
224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11-25 09:5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司马炎一生儿子众多,有二十六个,夭折过半,活到成年的只有九个。这九个皇子后来全部被卷入八王之乱,七人死亡,唯有先天残疾的司马晏与幼子司马邺侥幸活了下来。
这些儿子大多是在晋朝成立后出生的,在做皇帝之前,司马炎只有四个儿子:正室杨艳生长子司马轨、次子司马衷、三子司马柬,侧室生司马景。嫡长子司马轨活到两岁就夭折了,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年初,司马炎立次子司马衷为太子,这时司马衷才九岁。
时光荏苒,太子一天天长大。宫中传出这么一个流言:太子是个痴呆。有这么一个笑话做为佐证,说有一次太子在皇宫华林园游赏,有蛤蟆在叫,太子静静听了半晌,问左右随从:此鸣者为官乎,私乎?随从哭笑不得,只好蒙他说: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太子听了这个答案,相当满意。
消息传了出去,百官哗然,司马炎也大吃一惊,觉得难以置信。
皇帝与太子的相处方式不同于寻常百姓家的父子。寻常父子在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处,对彼此的性情、能力了如指掌,皇帝与太子则不同,皇帝、皇后、太子分别居住于不同的宫殿,彼此相隔甚远,按规定太子定时都要向父母请安,但那是例行公事,过程充满繁文缛节,未必对亲情有益,而且像司马炎这样的风流皇帝,一退朝就坐着羊车到处猎艳,国事都可以荒废,当然更顾不上对太子的教育培养,即使当时太子想与皇帝亲近加深了解,恐怕也找不到父亲在哪里。
太子成年之后都要搬出宫城,单独居住于东宫,每隔五日回宫朝觐请安。朝觐有现成的规矩可按部就班,请安时该说什么该做什么都会有东宫官僚事先叮嘱指点,所以这种觐见形式重于实质,目的是向天下人展示父慈子孝的姿态,实际并不能增进父子间的了解与感情。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被自己的儿子蒙蔽欺骗,甚至死于儿子之手,这种扭曲亲情的父子相处方式是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司马炎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太子是个痴呆,这一点都不奇怪。震撼之余,司马炎不敢轻易相信这个传言,因为宫闰深处自古都是盛产谣言阴谋的地方,宫内嫔妃们勾心斗角,无所不用其极,其惨烈不亚于战场,而目的不外乎争宠夺嗣。
司马炎潜心观察,他发现自已好似雾里看花,一方面有人不停的提出种种证据,来说明太子是痴呆,另一方面又有人不停的把太子粉饰成圣子贤君。
司马炎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终于确认传言是残酷的事实,这时候太子十岁刚出头,现在撤换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君王家天下,撤换太子是国事,但首先是家事,司马炎先向太子的生母皇后杨艳征询意见。杨艳在司马炎还是曹魏臣子的时候就已经嫁入司马家,算是糟糠妻,她出身弘农杨氏,那是汉末以来资格最老、声誉最隆的名门望族,若不是司马炎做了皇帝,他绝对是高攀。史称杨艳聪慧,善书,姿质美丽,娴于女工,与司马炎成亲后甚被宠遇,生有司马轨、司马衷、司马柬三个皇子与平阳、新丰、阳平三位公主。司马炎称帝之后纳了一个又一个的嫔妃,后宫人数一年比一年多,但他还是十分尊重这个皇后。
司马炎对杨艳表示,司马衷也许不堪社稷重任,为了江山永固,应该另选佳儿做皇嗣。比如说,可以另立杨艳的幼子司马柬。
司马炎未必有什么深刻用心,但是杨艳显然十分敏感。她出身书香门第,应该听说过汉武帝那有名的李夫人说过的一句有名的话,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而恩绝。当时她已年过三十,自谓年老色衰,皇帝已经很少在她那儿过夜,而且皇帝三天两头的纳妃,生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皇子,令她产生严重的危机感。
司马衷的皇嗣地位现在是她唯一的保障,也是弘农杨氏未来的唯一指望。即使皇帝答应立司马柬为皇嗣,她也无法感到安全,因为司马柬不是嫡长子,废长立幼这种铁的法则不能破了口子,如果发生了第一次,谁能保证不发生第二次?
所以杨艳坚决反对换嗣,她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
        “
立嫡以长不以贤不是一句普通的话语,它出自《春秋·公羊传》,是被奉为圭臬的法则。司马炎没想到妻子的态度这么坚决,竟然搬出儒家经典来对付他。司马炎脾气超好,史书上称他一生未尝失色于人,也许他不想太拂了妻子的心意,也许他想太子还小,长大了就会慢慢变聪明。反正换嗣的事情就搁下来了。
到了泰始十年(公元274年),杨皇后病逝,那时候皇太子十六岁,已经加冠礼并与大臣贾充的女儿贾南风成亲。杨皇后临死,担心别的嫔妃做了皇后,太子的嗣位不安稳,于是推荐自已的从妹(注:堂房亲属为从)杨芷接替她做皇后,司马炎是重情义之人,他当时就流涕许之,并且果真在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册立杨芷为皇后。从此,司马炎每次动起换嗣的念头时又多了一个心理障碍,总觉得冥冥天际,杨皇后那对妙目正盯着他质问。但是,虽说君王家天下,毕竟这天下是天下人居住的天下,君王的贤与不才,关系到悠悠苍生的福祗。朝中百官议论纷纷,有相当一部分臣子对太子感到失望与否定,时不时的来劝谏一番。
有一次皇帝召集百官在凌云台宴饮,司空、太子少傅卫瓘假装喝醉,走到皇帝御座前,抚摸着御座连连叹息,说:此座可惜!司马炎当然明白他想说什么,卫瓘是太子少傅,最清楚太子的情况,他说可惜,是觉得太子配不上这个御座。可是司马炎实在狠不下心来废太子,他只好装糊涂,说:公真大醉邪!”——你看来真是喝醉了啊,一边凉快去吧,这事不是你该操心的!
另一个臣子,中书令和峤,就没有卫瓘那么含蓄了。他直截了当的对皇帝讲: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当不了陛下家事。司马炎被他说得无言以对,顾左右而言他。
人世间的诡异总是超出人们的想像,一边有人说太子确实白痴,另一边又有人说太子成年之后,已经变得聪明起来了。说太子聪明的那些人,无疑才是真正的聪明人,他们看穿了皇帝的心理,他们知道这是皇帝最想听到的话。
果然,司马炎兴奋不已,他派和峤与中书监荀勖去东宫,看看太子是不是真的变聪明了。荀勖回来后,把太子大大的称赞了一番。皇帝很高兴,又接着问和峤的意见,和峤很扫兴的来一句:太子圣质如初。”——太子还是老样子。
史书上说皇帝的反应是很不高兴,帝不悦而起,拂袖而去。
和峤未尝不知道他说的话是皇帝很不想听到的,但是在这关系国祚江山的大事上,他不允许自己说谎。忠臣与奸佞的区别就在于此。
皇帝还在继续摇摆,在他心里其实并不想换嗣,但是,他又知道太子确实不成器,他需要借口来说服自已,来说服心怀异议的朝廷官员。
于是皇帝继续进行对太子的测试,他布置了一次考试,把一些难以处理的国事写在纸上密封,交给太子,让他写上处理方案。为了防止太子的从僚替太子捉刀,司马炎把东宫的大小官员都召到宫里来喝酒。但是即便如此,太子还是作弊成功,帮他作弊的是太子妃贾南风。皇帝没有意识到,关于太子的废立已经不只是他们父子之间的家事了,而是几大利益团体的斗争。已经有许多朝臣牵扯进来,如太子妃贾南风的家族、皇后杨芷的家族还有贾、杨两家的党羽荀勖等人,他们已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当然不容许太子的地位动摇。
皇帝拿到太子作弊得来的答卷,喜出望外,他把答卷展示给群臣看,那些说太子白痴的臣子明知其中有鬼,但也没有办法,只好随着大家一起向皇帝表示祝贺,山呼万岁。最后促使司马炎在嗣位问题上一锤定音的关键人物,是太子的儿子司马遹。
沙发
发表于 2011-11-26 12:10:34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好,还有下文吗?很期待中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11:33:37 | 只看该作者
就是这些报谓的顾忌,导致窥许王位的司马家族"八王之乱",这些混蛋王爷手中有兵有权,还勾结少数民族,向匈奴、鲜卑借兵,形成最后的五胡乱华局面,战乱纷战持续了200多年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09:20:09 | 只看该作者
太子的儿子司马遹很聪明,司马炎认为这是个补偿,可三世而安,后来到了清朝,方苞为康熙皇帝选继位人出谋划策时,当康熙皇帝为四子和十四子举棋不定时,方苞就是这样让康熙下决心的,因四子有一个聪明的儿子弘历,这是个非常好的继位人,因此皇位就传给皇四子了,因此雍正皇帝在他的皇父心中,就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人物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1:39:45 | 只看该作者
后面就是"八王之乱"了,司马衷最后毁在他的历害皇后贾南风手里,这个女人自作聪明,引狼入室,不仅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也为司马氏巧取豪夺来的曹氏江山落入他入囊中
6
发表于 2011-12-3 17:36:5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没有下文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