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才要面向未来· 通过多年的团队建设,我总结出,管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培养人才,而未来的人才是学校里读书的学子们,他们能力的培养对未来创新极其重要。对此,我认为,未来的人才需要两种能力,第一个就是理论能力,第二个就是创造力,把这两种能力编织在一起,就会创造出对人类有贡献的技术或者产品。 为了培养未来人才,我又投身到推动英特尔与各大高校的合作中。而这些合作,英特尔除了捐赠设备、援建机房、配备计算机及软件外,还通过研究项目支持、研究生培养、奖学金设置、课程开发、各类学术会议资助等多种形式深入地参与到高校教学和科研中去,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建立了软件学院。 当软件学院第一届毕业生需要寻找实习单位,接触了许多企业都无果时,学院的老师找到了我,我感到义不容辞,就一口答应下来。软件学院对学生的实习十分重视,学生们也有三分之一的学业需要通过实习来完成,这也就等于我的团队要承担对每名学生不少的教学任务,无疑是不小的挑战。但是,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虽然要付出很多,但非常有价值。 很快第一届软件学院的学生顺利毕业了,在毕业典礼上,看着这群学业有成的未来人才,我很有感触,想到当初答应他们实习的时候,心里还没底,不知道能不能把这件事做好,但是这时看到优秀的学生都已找到很好的工作,真是既欣慰又激动。 在高等教育项目中,英特尔嵌入式大赛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嵌入式大赛的由来却也十分简单。记得有一次,我与徐国治教授在谈及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时,徐教授建议说,“ 我们办个竞赛吧,国内学生都喜欢通过竞赛名次展示自己的能力。 我很受启发,于是一拍即合,嵌入式大赛应运而生,随后又得到教育部和工信部( 当时的信息产业部)的支持。对于竞赛的内容,我认为,太简单就不利于创新,因此,比赛的起点一定要设得高一些。这样,第一届比赛的题目就是在最先进的嵌入式处理器做成的主板上,做硬件和软件的创新。对于当时这一尖端技术,老师和学生们都不熟悉,虽然英特尔花了不少时间为大家做培训,我也并没有对竞赛结果报太大的希望,只是希望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没想到三个月之后,这个创新比赛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当我和英特尔的资深院士兼副总裁Richard 结束在浙大的访问,冒着寒风连夜赶到交大成果验收现场时,惊奇地发现学生们不仅做出了很有创意的作品,而且演说也颇有条理,逻辑清楚。 这时,我深深意识到,国内的学生并不是创新能力差,而是缺乏好的环境、好的机会、好的平台。就这样,学生们的出色表现和公司的大力支持,使得嵌入式大赛一鸣惊人,现在已经从国内大赛扩展成为国际大赛,变成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创新交流盛会。除此之外,嵌入式大赛还激发了国内高校对嵌入式这一新兴、前沿技术领域的兴趣,带动了整个嵌入式研究、教学以及教材改革,为中国这一举世瞩目的新兴市场培养更多的人才创造了环境,因此,这也成为我引以为豪的又一得意之作。 王文汉摇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 谈及自己二十年的经历,醉心于人才培养的王文汉说,英特尔有太多非常优秀的人,自己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与这么多聪明人、优秀人一起共事,在英特尔通过不断学习,感觉自己每一年每一天都变得更聪明了一些,正是这 种感觉让他舍不得离开这个“聪明冶的大家庭。 当谈及由技术人员到高管的转变时,王文汉坦言,自己也遇到过心理上的挫折。面对这些挫折,他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帮助研发人员充分发挥才干,而自己从台前退到幕后,确实会有一些失落感,但作为管理人员应该懂得,自己的职责更多的是诲人不倦,帮助更多合适的人才找到适合的位置冶。王文汉还记得自己刚刚做管理的时候大概是十五年前,也就是1995 年,那时候老板对他说一个部门暂时找不到人负责,让他先代为管理一下。没想到,这一“代冶就是十五年。而这十五年中,他也慢慢领悟到“在一个科技公司,不管做管理还是做技术都要有自信,从技术转型到做管理的人都会有一个体会:有时候看到项目自己不能做就有些手痒痒的。但是自己的使命是让整个大任务大团队成功,而团队的成功、项目的成功才是管理人员的真正成功,才能实现持续创新的大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