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古尔浪洼 - 

[管理综合] 给工作注入灵魂:一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职场感悟

    [复制链接] 741
回复
19346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11
发表于 2011-11-26 15:03:1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主出书,,以飨读者~~~~~
3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21:43:48 | 只看该作者

052:做深做细做精

三年前,我换了工作。我加盟的新工厂,是做电子材料的,算是个新兴行业。了解中国制造业现状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基础材料、精细化工和机械加工水平不是太好。不幸的是,我们所需要的所有原材料(电子材料、精细化工材料)100%需要进口。甚至我们需要的一种纸,因有较高的尺寸稳定性要求,寻遍全中国,都找不到,能满足要求的,只能从日本进口。更加不幸的是,我们用来加工产品的设备,我问遍了所有中国可查的专业设备加工商,我们所提出的精度要求及自动操作设计要求,没有一家能达得到。为此,我曾经请教过行业的多位专家,他们的一致答复是:这么高的要求,只能从日本进口。而且,这类设备,目前也只有日本提供。我在国内寻找设备的希望,基本破灭了,最后还是去了日本进行考察。

在从日本回国的途中,我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是10年前的同一集团不同公司的同事打的。在中国,很多同行是冤家,我们这个领域也差不多。加上,我们所要做的是新型电子材料,一是基本没有同类工厂可参考,二是类似的工厂同行业也不愿意交流。但因为我们有十年的友谊,而且他所做的产品也跟我们所做的产品不冲突,所以他给我介绍了一家国产设备厂。他的原话是:“这家公司值得一看,他们的设备可算是开创了中国这类设备的新纪元,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我一听,乐坏了,刚从青岛机场下机,行李箱还没有拉出到达大厅,掉头马上上楼,买了直飞上海的机票,跑去工厂看。

但当我坐着出租车,跑到工厂的时候,第一眼,便将我从云端,摔到了冰窖:一家破烂小院,还被分成两家。门口堆放着一堆破铜烂铁。接待我的,是一个穿着一身旧工作服,话不多,多少有点木讷的中年人。他就是老板。说实话,我当时想掉头就走。但碍于面子,我还是进去看了看。不料,这一看,我的眼睛像粘了不干胶,粘在他们里面的车间里,再也不愿意移开。

车间里摆着一条刚刚组装完成的生产线,无论是设计,还是加工能力,都非常出众。因为我刚从日本回来,在日本看了几家厂的设备,甚至不乏世界500强的公司。但说实话,这条设备,跟他们的设备摆在一起,丝毫不落下风。

但光看外观还是不能令我放心。我想让他们开机,实际操作一下。木讷的老板毫不含糊,一瞬间变得神采奕奕,立即命令员工备料开机。设备的运行及加工效果,也非常理想,完全能达到我们所设计的精度要求。而且设备操作设计也非常的合理,人性化。我内心狂喜,立即通知设备、工程、技术、品质人员准备,以最快的速度飞过来,论证这台设备的加工能力,极限产能,及后续改进安装的可行性。

晚上十一点多,我们才忙完,一起到达酒店。坐下来,聊天。我很好奇,问老板:你是如何将设备做到这个程度的?为何有这么好的加工能力,还窝在这一小的一块地方?为何不做广告,产品销售要靠人们口口相传?

一谈起这些,老板的木讷一扫而光,谈话有逻辑而富于激情。他告诉我,他的学历只有中专,二十年前,毕业后,跑到广州工作,找来找去,找不到工作。最后在朋友的介绍下,进了一家台湾公司的设备部当维修员。因为自己的基础不是很好,刚开始什么也不会,被台湾上司骂得半死。他觉得自己确实不懂,所以也没有什么怨言,天天跟在台湾上司的屁股后面,用心学习,晚上在宿舍半宿半宿啃理论书籍。台湾上司对他本来是有意见的,但看他这么勤快,又肯学,慢慢由讨厌变喜欢,常常在维修的时候,喜欢带上他。上司一边修,一边多讲解原理。而他,用心他将上司教记下来,晚上再整理成笔记。

因为他成长的很快,慢慢地,很多工作,台湾上司便很少去亲自动手修了,都是交给他做。他则是无论大小毛病,统统全接,不修好,绝不罢手。因为他们的设备都是日本进口的,中国内地还没有厂家生产类似产品,所以他每次独立维修的时候,都拿上各类工具,将零配件,全部测绘下来。每天晚上,其他人都玩牌,或者进入梦想的时候,他则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将白天所测的数据,全部画成CAD图档。偶尔有零件买不回来,或者跟日本厂家谈不拢的时候,他还会画好图,交给采购找厂家加工。每次加工的时候,他都申请前往,亲自跟进。不到三年功夫,他将两条功能不同的生产线的所有零件及设备整体设计图,靠自己的积累,全部画了下来。

后来,他们的副总出去创业,将他也带到了长三角。他在新公司任副理,负责整个设备采购论证和安装的工作。这次,他们进口的是日本另外一家著名公司的设备,因为有以前扎实的实际操作经验和理论基础,他在谈判中表现的非常抢眼,就连日本人都对他直竖大拇指。他也去日本考察了好多次,更加深入了解了设备的设计理念和架构构成,并与日本公司设计人员一起,对设备存在的一些缺陷进行了改进。也因此,跟日本设计人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设备安装完成后,他仍然像几年前一样,每天都测绘设备的一部分器件图,不到两年功夫,就将全套设备的所有零配件及架构图,自己画了出来。

三年后,他觉得时机成熟了,便离开了原来的公司,自己开了一家零配件及辅助设备加工厂。他整天沉浸在研发和雕琢的乐趣中,制作各种零配件,研究表面处理的技术,还根据原来掌握的设备特点,重新改进和制造了很多零配件。他的零配件,一方面买到了原来的工厂,另外一方面,也被国内的类似的设备长大量采购。后来,因为原日本的设备生产厂家因为生产成本太高,将很多的配角委托给他的加工厂来代工。就这样,他和她的团队慢慢积累起了高水平的加工经验。

又过了两年,他觉得加工经验也积累的差不多了,想尝试整机加工。因为他手上有日本三家设备的完整测绘图纸,加上自己这么多年的实践和实战,特别是对于加工技术的深入了解,所以第一台设备,他采取了各家所长,所以设计不是太难的事。但加工时,还是面临了各种挑战,特别是机械精度,国内很多的加工厂达不到。最后,一些核心的部件,他还是不得不外发到日本去加工。但无论如何,经过六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他的第一台机,还是按照客户合同中规定的时间,按时制作了出来。

客户当初对他的加工能力其实也是心怀疑虑的。但当设备安装到现场,测试的时候,还是大大出乎了客户的预料。从此,他的客户变成了他最好的广告宣传员,到处去宣扬,到处去推广。他的第一个客户,也就是我十几年前同集团的那位同事。因为他的设备质量好,口碑好,订单很快就如雪片一样飘来。他说,他在短短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接了整整一年半工作量的单,现在他都不敢接单了。

我问:你为何不扩大工厂?为何不做广告?他答:机械加工是个细致活,需要不断的雕琢和提升。人员培训更是辛苦。我现在的操作加工团队,是经过三年精心培训,才慢慢培养出来的。如果我只是为了做业绩,贸然加人,接单,设备加工的质量必然下降,迟早会砸掉这个牌子。所以,现在对我而言,最急的不是多接订单,急着交货,而是把好质量关,把手上的设备100%做成功,让客户100%满意。即使未来,我也不打算大肆扩建团队,我就维持现在这样的规模就行了,但设计能力和外观精细方面,我还要下狠功夫。将我们的设备跟日本的设备摆在一起,大的功能模块,我们都能实现,但细节方面,我们还是有差距的。我们要真正做深、做细、做精。我希望5年以后,或者10你以后,无论是我的设备设计能力,还是机械加工精度,乃至外观漂亮程度,都能达到或者超越同类的日本工厂。虽然我的工厂小,但一样要做成世界级的,我希望我的设备不仅能在中国竞争,在国际上也一样能跟一流的设备进行竞争。至于广告嘛,现在完全不必要去考虑。手上已经接到的订单,都已让让我忙不过来了。这个事,等以后需要的时候再说。

谈话间,已是凌晨三点。因第二天我要赶路,他也要出差,所以只好依依惜别。

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们都是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充满了梦想,充满了干劲的人。每次我去长三角,都会约他出来吃个饭,聊聊工厂的现状,以及对未来的设想。如果时间充裕,我还会去他的工厂坐坐。他也已经从那个小破院子里搬了出来,买下了一栋30亩大的厂房。我去看的时候,发现,五金加工现场整整齐齐,漂亮有序,看起来简直不像是个机械加工厂(我看过太多的五金、机械加工厂,给人的感觉,似乎永远都是一幅脏兮兮的样子)。而他的设备已安装到我们工厂中一年多了,运行非常良好,加工精度和稳定性,一点都没有输给日本设备。而他的故事,也常被我挂在嘴边,给我的同事,给我的朋友,乃至我的客户讲。他就是我心目中,中国制造业一个活生生的榜样。
313
发表于 2011-11-27 19:04:28 | 只看该作者
还真的是要出书了,期待吧
3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07:53:33 | 只看该作者

054:琐碎的时间是珍珠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时候,我浪费了很多时光。上班时,自己的工作和思路,总是被别人打断,一天到晚,几乎做不了什么像样的事。好不容易没人打搅的时候,却又快下班了,又觉得十几分钟,二十分钟,能做什么呢?还没开头,就得下班。还不如下班算了,等晚上找个整块的时间,再做。结果呢,晚上,宿舍又太吵,总是熙熙攘攘, 人来人往,跟本就无法集中精神。可是,哪家公司的集体宿舍是安静的呢?于是,想做,想学的东西,又不得不丢在一边。时光,就这样,不知不觉,浪费掉了很多。

有一天晚上,宿舍里,照例很燥热,很嘈杂。我啥也做不了,啥也看不进去,只好窝在床上翻一本文摘。无意间,翻到了一篇文章,是一位美国人写的。他说,他一年四季很忙,到处出差,做演讲,做咨询,做项目,在全球各地飞来飞去。但他每年都出两到三本书。为何在这么忙碌的情况下,他还能每年都出几本书呢?原因是,他善用了所有的琐碎时间,在吃饭后,等车的半个小时,在机场候机时,一个小时,或者四十分钟,乃至,整块工作后,休息的十几分钟间隙,他都写上几笔。多的时候,可写千字,少的时候,只有一两句。但这些积累起来,就不得了了。 最后他说:琐碎的时间是珍珠,它们散落在各个角落里,只有将它们串起来的时候,才会灼灼生辉,产生价值。

琐碎的时间是珍珠。我心中忽有所悟。可惜,我们都明珠暗投,将它们,当垃圾给扔掉了。我应该学习他,将各种琐碎的时间利用起来,让它们闪光才对。

此后,我开始训练自己,充分利用各种琐碎的时间。比如,开会,有人晚到的十几分钟,等待时,我会在会议室里,将我心中构思的方案写上几笔。晨会前的十几分钟,吃过了早餐,我一般不在外面晃荡,而是先到座位上,将当天的工作重点列一列。下班前的十几分钟,没事了,我把昨天看了一半的论文拿过来,再看上个两三段。这些过去我从没认为是时间的时间,一旦点点滴滴集中起来,竟然能做很多事。

在上班之外,我也充分利用空闲时间,重拾我的文字梦,开始写东西。一句,两句,一段,两段,被人打断了没关系,忙完了事情,得空,接着以前的思路,再写。嘈杂也没关系,能写几句算几句。渐渐,我发现,我的抗干扰能力大增。有时候,我看书,或者写东西,竟然能做到充耳不闻同宿舍其它床铺上吆五喝六的打牌声。再后来,外界环境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即使在隆隆的机器声中,我也可以爬在机械臂下的横杆上,照例写我的工作总结,或者改善提案。犹如此刻,小媳妇正在客厅里开着电视,看她喜欢的AXN上的《CSI》纽约篇,而我,则在开着音乐的房间里,侧坐在我的袖珍小书桌前,敲着这篇文字。

后来,我发现,时间不仅仅是我用到的这些。其实,有块宝贵而又安静的时间,被我忽视了。比如早上。因为,早上是一天时间里,最安静,最少人打扰,人的头脑又相对比较清醒的时候。但这样一块好时光,我竟然用懒觉给打发了。于是,我开始调整作息时间,将睡觉的时间略略前调,比如常常一两点睡,压缩一下,十二点左右睡。本来是七点多起床,调早一点,五点起床。高质量的睡眠,其实五六个小时就够了。想想,几十年后,当我们去向马克思报到的时候,有的是时间睡,现在少睡点,也没啥大不了的。

虽然只是多了两个小时,但这两个小时利用起来,可不得了,我发现,我往往可以一个早上完成平常日子三天左右的的学习量,或者写作量。一天等于三天,一周等于三周!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我们拥有的时间其实没有两样,区别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它,并用好它。而我养成的这个五点即起的习惯,不仅帮助我加快了学习和写作的速度,而且,还在后来的日子里,帮我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我离开第二家公司后,去了一家马来西亚的外贸公司工作。当时,公司的客户,大部分是美国客户。过去,公司的很多职员都受不了,主要是因为这边是正常上班时间,在那边,对方正好是晚上八九点,所以根本没办法沟通。若要沟通,则必须熬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行。我的那些同事们,刚开始还行,熬久了,各个都顶不住。而我早上五点起床,是他们的下午四五点钟,沟通时间正好,没有任何障碍。所以这份工作,我做得很顺手,没有任何问题。

离开贸易公司后,我去了一家制造工厂。工厂一般都八点上班,而我照样五点起床。起床后,我早上的内容调整为:先看google阅读器上订阅的博客文字和新闻,每天约500多条。大多数可一扫而过,少数感兴趣的,或者觉得有用的,我会标注,并拷贝下来,发到同事或下属的邮箱里,供参考和研究。而后,我会回复晚上客户、同事、供应商发给我的邮件。虽然我谨守邮件不过夜的原则,但在我下班处理过邮件之后,还是会有些邮件,在更晚的时候发进来。另外,作为管理者,还必须考虑下属的效率问题和工作能力提升问题,所以,我会在每天早上上班之前,准备好要跟他们沟通的问题和话题。自然,自己的工作也要做个计划,分一下主次。这些都做完之后,我会写写有关管理的案例,或者话题。如果顺利的话,我可以写到1500字以上。不顺利,至少也能完成基本的构思和框架,留待再有空闲时,补写出来。

实际上,现在的日本和美国,正在流行早起上班之风。尤其是美国,有“活力早餐”之说。所谓“活力早餐”,就是将商业谈判,从中午挪到早上吃饭时间进行。这样的好处是,效率较高,一些谈判遗留的问题,可以在下班之前解决掉。而下午两点以后的谈判,往往会显得冗长,效率低下,而且,一旦遗留下问题,往往得等到第二天才能补充完成。特别是中国,更是喜欢在晚上招待客人。晚上吃饭,满桌子的菜,倒不完的酒,一边喝,一边扯,话题散而乱,时间拉得过长。其结果是,吃得太多,营养过剩,不利健康,回家太晚,骚扰家人,有些,甚至喝得醉醺醺,反要家人照顾,徒增家庭摩擦。

不过,也有好消息。据说,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很多人会在早上赶到办公地,与同事一起一边早餐,一边讨论工作问题。晚上,则会尽量赶回家。即使有应酬,也浅尝即止,不会酩酊而归。如此甚好。若能将这良好的风气贯彻,再利用好琐碎时间,则中国职场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想必会有一个新飞跃。
315
发表于 2011-11-28 10:29:03 | 只看该作者
写的不错,受益很多
316
发表于 2011-11-28 11:36:33 | 只看该作者
哈,恭喜楼主,出书在望,预感畅销!有一点小疑问:楼主平时写工作日记吗,如何能将这些经历记得这么清楚,观察入微又颇为有心,再次佩服:)
317
发表于 2011-11-28 15:16:55 | 只看该作者
恭喜楼主,终于要出版了,出版的时候,记得在家园里通知一下啊!
3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09:55:42 | 只看该作者

055:妥协也是一种能力

我在很长很长时间里,说不出口的三个字是:“对不起!”这与我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有关,也跟我这个乡下人的矜持、执拗有关。我觉得向别人认错,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件非常屈辱、示弱、伤及尊严的事,所以,参加工作后,虽然我内心深处会有很多自己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但我从没有在嘴上承认过。有时候,甚至为了嘴上官司,原本自己以为自己错的地方,从嘴上不认错,影响到微妙的心理变化,慢慢回变成心里真的不认错,结果,最后会演变成没道理的不认错,不妥协。

直到有一件事情发生。

一次,我与将我从员工中发掘出来,并一直悉心将我培养成长起来,最后,将我推荐到了跟他平级的上司争吵了起来。那时候,他任制造部经理,我任品质部经理,我们两个人的吵架,让两个部门的主管无所适从。平日我对他其实是很尊敬的,但那天我的情绪太激动,盛怒之下,打碎了一个杯子。他也气冲冲摔门而去。那天,那时,那刻,是我第一次从内心深处想说“对不起”的一次。但最后,我还是没有拗过我的矜持,没有动。不料,却是我的老上司去而复返,向我道歉。他说:“对不起,小李,刚才是我的态度不好。”那一刻,我的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马上找个地洞钻进去。我觉得他的胸襟非常了不起。那次,也是我们共事以来,他教给我到目前为止,对我成长最重要、最宝贵,对我最有触动的一个常识:知识多少,是可以积累的,一时对错,其实不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但一个能超越自己成长的人,得有胸襟,能面对跟自己争吵的人,坦然说对不起。

其后不久,他有很好的机会,去一家新公司做副总了。又两年后,我也离开了原公司,去了新公司。再后来,他去了长三角,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现在经营的非常成功。而我一直在珠三角发展,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在一起共事过,但我心中一直记着他,保持着良好的友谊。此为后话,暂且不表,让我还是言归正传,继续前面的话题。

在他离职后不久,公司新聘了一位总经理助理,兼任制造部经理。说是总经理助理,其实行事着副总的职权。 因为老板常常不在,委托新总助来管理全公司。 这下就难搞了。虽然品质部是独立归总经理管的,但在职能设计上,只是个部,比总助低了半级。再加上老板这一委托,就纯粹变成低一级,简直是制造部一个课了。虽然原则上来说,我有独立的判断权,但从职业伦理的角度讲,我得服从总助的管理和安排。因这位总助主要的职责是负责制造系统,所以,常常,难免会站在制造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忽略掉很多品质的因素。比如,当生产进度与品质要求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会降低品质要求,来确保生产的进度。而我的职能又决定了我不可以盲从,我得在产品不符合品质要求,或者合格率达不到既定目标的时候,要求整顿,或者停产。于是,矛盾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最紧张的时候,是他以公司委托管理人的身份,要求我:“你离开!”但其实我是离不开的,因为他没有这个权限。而且,品质部的签字权是独立的,我不签字,产品是出不了货的。于是我们就僵持到了那里。他有追求业绩的迫切心情,又有职位高半个级别的尊严和矜持。而我,职责在身,不可以无原则妥协。如果我不坚持,任由达不到品质要求的产品出货,可能给公司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怎么办呢?

最后,我想到了上次,我跟老上司吵架时,打破僵局时他的道歉。于是,我主动去总助的办公室找他,跟他说:“威廉姆,对不起,是我考虑的不周全,没有预算到出货时间会这么紧张。但这个客户,我们已经交了一年货了,他确实对产品尺寸要求很严,一点毛刺都不能接受。这批产品,我们在抽检时,发现10%不合格,有毛刺,需要返工。我知道制造部现在赶工,人手很紧张。我刚刚清点了一下,我们品质部有5个人可以抽调出来,帮忙返工。我算了一下,现在开始,明天早上8点钟能全部完成,可以赶上交货。您看,这样安排怎么样?”威廉姆很意外,沉思了片刻,说:“好!”于是,一场剑拔弩张的冲突,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以此为契机,我们坐下来好好谈了谈。我向他全面介绍了一下现在客户的状况,哪些客户对品质要求很严格,哪些客户接受标准相对比较宽松,哪些客户有哪些特殊的要求,还哪些客户的产品其实可以略略降低要求。威廉姆听后,很开心,也向我敞开了心扉。他坦诚,他跟我发生争执的产品,其实他也觉得有隐患,但考虑到出货进度,所以他才想冒险。既然现在有很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最好弄好了再出。我们还讲了一些其它方面,与工作关系不大的,比较轻松的话题,我甚至跟他开了个玩笑。当我离开办公室的时候,他叫住我,说:“谢谢你,小李!”转过拐角,下楼,我感觉到他的真诚,沿着楼梯一直追了下来。

此后,虽然我们没有变成无话不谈的朋友,但说实话,我是他在那家公司任职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聊天和谈话最多的对象。记得有一次,我跟采购部经理发生了争执,结果将她气哭了,于是她去找威廉姆告状。威廉姆找我进行协调,在例行的公式谈话后,他忽然凑过来,跟我低声说:“她嘴太碎,其实我也很讨厌。”而后,又坐回去,一本正经跟我说:“不过,我们男人嘛,要大气,不必斤斤计较。”而后,两人相视,哈哈大笑。

在他离职前的那天晚上,他忽然约我出去坐坐。在工厂附近的小店坐定,他点了自己最爱喝的柠檬乐,也给我点了一杯。他一边啜饮,一边淡淡地说:“小李,我明天就要离职了。”我很惊讶。他神色不变,继续跟我说:“我觉得你的专业水平不错,人品也不错,所以,临走前,想跟你讲讲心里话。”而后,告诉了我很多在公司相处的各自冲突,他觉得自己受掣肘,难以发挥,不如尽早离去。谈完自己后,谈我,他告诉我:“你做品质也不少年了,专业方面也很过关,但知识结构太单一。如果想进一步发展的话,你应该去做做制造部。制造部在管理方面的难度会比较高些,而且更能锻炼人。如果你想在这条路上走更远的话,制造系统是你必须经历的过程。越早开始越好。”最后,他说:“还有一点,我觉得你懂得妥协,这点很重要,做越高职位,越要懂得妥协。太刚则折嘛。只有懂得在适当时机妥协的人,才能走远。努力吧,小伙子!”他重重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这次谈话,对我影响深远。自他走后,我确实努力争取过去制造部当经理。但老板不同意。其后不久,一个合适的契机,我去了广州一家工厂。在广州,我虽仍然是当品质部经理,但其中有一年多,我被调出来,专门推进精益生产,算是真正体验了一把制造之艰辛。再后来,我才有机会去珠海当厂长。到珠海后,我深刻体验到威廉姆那番话之语重心长。确实,制造部是个真正锻炼人的地方,如果没有制造部的管理经验,很难想象可以管理好一家工厂。我在其后的经历中,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他最后讲的那番话:职位越高,越要懂得妥协。当资源和权力增加的时候,相应的,你就得去做很多人做不到的困难的事。越是困难的事,你就越要协调更多资源(部门、人力、物力、财力)参与。而每一个资源的重组,都会有冲突,自然也就需要妥协。你要做的,是在冲突与妥协中找到平衡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项目的推进史,实际上也就是一部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妥协史。

2011.11.29

点评

有用: 5.0
妥协意味着具有气度和胸怀  发表于 2012-5-30 12:45
实际上讲,这是一种协调能力和人际能力,方针目标管理中对这两种能力也是很重视的。  发表于 2012-3-22 12:30
在这个社会,想要成功,妥协是很重要的,太刚易折的道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才能真正体会!!!  发表于 2011-12-12 18:58
有用: 5
"你做品质也不少年了,专业方面也很过关,但知识结构太单一。"受益匪浅,谢谢!  发表于 2011-12-1 12:05
319
发表于 2011-11-29 15:26:56 | 只看该作者
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妥协,妥协是一种能力,为了饭碗而妥协,妥协是一种懦弱。
320
发表于 2011-11-29 15:31:41 | 只看该作者
又看到远或者近,这一章节,心有戚戚焉。有孝心,无所谓远近,想做一件事,无所谓忙闲,总能抽出时间……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