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南京做人力资源顾问做了很长的时间,,现在有些厌倦了,想换一份工作,你会往哪里去?
我先把问题搁在这。
前不久南京举办2004年南京人力资源高峰论坛,请了两位老师做了两天的研讨会。第二天下午,来自南京几个尚有些名气的公司的HR总监与老师互动,讨论一些相关的问题。
论坛组织者是业内的朋友,因为比较熟悉的原因,后来在MSN上我就向他打听:你觉得参加会议的HR总监水平怎么样?他回了一句:除了**公司的HR总监水平尚可,其他的都比较差。
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则如我等做咨询做久了,眼光不免有些高,在评价企业实操者的时候,标准往往过于理想;二则就是目前流行的人力资源理念(这里流行并非时髦之意,而是比较为大众所接受、认知的意思)与企业的实际差距的确是太大了,正如彭剑峰老师曾经说过的,理念在天上飘,行为在地上爬。
两者可能兼而有之。
从自己做过的这么多项目当中的观察,包括跟很多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的朋友的接触,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就是对于南京的绝大部分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细致程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当中的高度,都与咨询顾问所倡导的,或者与咨询顾问认为所应该达到的,差别很远。
在这样一种现实下,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前面的问题,“我”的境遇就非常现实:该何去何从?
也许有人会说:“我”如何选择,取决于“我”想得到什么。没错,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途径来进行分析。
一、咨询做烦了,“我”想到企业当中找份薪酬更高、更轻松的工作。事实上,如果咨询的确做的不错,在面试过程中包括在日后的工作当中,与其他人相比,会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是职位要满足“薪酬更高”、“工作轻松”,还挺不容易。薪酬更高意味着工作岗位比较重要,这里就有了空降的意味。一般企业对于空降的人期望值都挺高,想要轻松,恐怕很难。
企业当中老板感觉的“头痛”的人的问题,基本上都不是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够解决的。如lzl1548兄发的帖子揭示的那样,对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他所头痛的人的问题,或者他所关注的“规范化”的问题,其本质上不是技术性的设计工作,而涉及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想要轻松,很难。
二、“我”想到企业当中去亲自实现自己的理念。
这跟前面说到的论坛的事情联系起来,你就会觉得,操作操作还可以,要想实现自己的理念,很难。这里面需要斟酌的因素挺多的:
首先,进什么样的企业?最基本的条件是,老板要明理、企业规模要比较大。有人说,老板要明理是肯定的,规模不一定要大吧?你这样说也可以,但是规模不大的话,你所实现的就不是人力资源的理念了,这就涉及到下面的“位置”问题。
其次,什么时候进去?雪中送炭的工作咱们肯定做不了,只能是锦上添花。那基本要选择公司业务发展的比较好的情况下进去。这其中的一个悖论是,老板对于问题解决的渴望是跟企业业务发展情况成反比的。
再次,到什么样的位置?人力资源部经理?我并不觉得是一个能够发挥作用的位置。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变革的工作绝对不是人力资源部经理能够完成的。这时,能够有一个更高的位置就显得非常关键。
即使符合了这三个条件,还是不能保证理念能够得到实现。抛开“我”的能力问题,还是有大的“气候”的约束。还是前面那句话,在南京这边做人力资源,要做到一定的高度很难。
有人会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干嘛非要实现所谓“理念”啊,咨询当中提出的很多东西本就非常理想化,在企业当中能够发挥一些作用就可以了。没错,但这里面,一是有很多“基本”的理念仍然没有得到实现,二是做顾问做久了,习惯了系统地看问题,到企业当中失去了这份“权力”,整天忙于非常琐碎的工作,也是一种很痛苦的折磨,特别是“我”是想去做点事情的时候。
“我”想到企业当中去体会一下实操的感觉。很多做了一段时间咨询的人,都感觉好象在实操方面有欠缺,在外面是不能体会到实操者的感觉,包括成就感、无奈或者郁闷。
这个倒是可以。跟一些实际做人力资源工作的朋友交流时就感觉到,虽然有些地方自己能够体会到实操者的感觉,但在一些关键的地方,没有操作过的人跟操作过的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实操之后呢?“体验一下感觉”,这样的选择本身就有着临时性的特征,或者说并没有解决更为根本的问题。如果这样来看,做这样选择的人一定是年龄较小,“体验得起”,年龄大一些的人,就很难做出这样的选择。
数来数去,没什么太轻松的选择。当然这里剔除了去上海等其他地方发展的因素,只是考虑在本地重新选择工作,看看,挺难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其他的建议?
(谨以此文献给刚刚离开公司的一位同事,祝她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