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3-4-8 11:23:00
|
只看该作者
新华信5、6年以前就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和标准,首先我们倡导和欢迎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咨询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咨询就是生活”。这话说得太大,但真的就是这种感受。我从心底可以看到在每一个角落、每一件小事情上都有咨询的力量和咨询的市场。比如说,我们咨询顾问有一个职业毛病,出差的时候特别挑剔宾馆服务员的态度,挑剔他们的接待方式。就像医生看人就像X光一样,看的是骨架而不看人的外表。这就表明,这个社会在工业化和服务业信息化进程中,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进。这就是市场,也就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第二,要做咨询,要“先做人,后做事”。一个公司的信誉来自于个人的信誉。我们到一个企业去,通常只去3—5个人。比如到北大,我们今天就来了3个人。但是所有的同学都认为新华信就是这3个人代表的,他们不会去看到另外347个没有来北大的我们的员工他们是怎么表现的。同样的完全适用于我们咨询顾问。他到任何一个企业去,都是几个人去的,几个人代表一个公司的形象。所以对个体的要求其实是非常高的,其实不只是基本专业化的素质问题。首先是一个做人的基本道理的问题。所以公司在招聘新员工和新员工在培训和同化的过程中,我们是非常注重和讲究这些细节的。细节出文化,细节出竞争力,细节出效益。这就是基本的含义。
第三,在中国做很多事,都是没有现成的事情可做,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要去创造一些先例。所以我们说“只有做不成事情的人,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这就是强调,在中国实际情况下,你要创造性的运用中国特色的方法去解决企业的基本问题。如果你做不出来,只有你的经理帮你做,如果你的经理做不出来,只有你的合伙人帮你做。你这个团队做不出来,只有换个团队来做。换了团队的话,你就不能回去了。这也就是咨询的挑战性所在。
第四,咨询公司的所有资源来自于品牌,品牌来自于声誉。所以,对于咨询公司的每个成员来说,珍惜公司的声誉和信誉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另外非常重要的就是,咨询公司的顾问在客户那里,不管他是在开会还是吃饭,在任何时候,我们的客户都是用非常挑剔的眼光看着你的:这样的人是否足够聪明和智慧能帮助我解决企业管理的问题。在现阶段中国客户的教育水平下,由于大部分的企业高管人员还没有受过MBA教育,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价值观来看待你的时候,你是非常痛苦的。因为用的价值尺度和标准是不一样的。新华信非常高兴也非常鼓励我们的员工如果被企业相中以后,他到企业里面做高管,就像撒了一颗种子在企业界一样,他会给企业带去对咨询的正确认识,带去对我们咨询产业正确的发展。只有大部分的企业的高管人员,在受到商学院良好的MBA教育,有过在咨询公司做过咨询的经历,他才能正确的看待咨询公司的优和劣,扬其长而避其短,使我们产业的发展有一个正常的环境。去年、前年社会媒体对咨询行业的种种褒和贬,我认为都是发热、发烧和发昏。任何一个产业都不是全能的,任何一个产业都不能具有无限的希望。任何一个产业都有他的存在价值。因为它有几个案例失败,因为它有几个项目没做好,而说这个产业没有价值,对整个产业发生动摇和怀疑的话,就像我们把眼睛闭上说外面没有道路一样,是荒唐可笑的。我们研究产业发展的规律,要从更高的环境来看待这些问题。对个体来说,一个咨询顾问高度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学习,永远创新,善于抓住重点,这些要求是很多公司都在提的,我们这里也还是提出来,因为这是核心能力。在校的同学,不管你本科是学什么专业的,管理类的,经济类的,理工类的,都没有关系。我们公司合伙人大多数人都是学工科的,我本人本科是学计算机软件的。这些都没有关系,你只要是掌握了能力和方法。大部分知识都是在你工作以后才积累和提高的。
我们来看一看发达国家是怎么样,然后看一看中国的咨询产业会是什么样的情形。这里有我们去年年底的时候对中国和美国的咨询公司做了一个实证的比较。我们拿2000年的公开资料做了一个对比。假定外部环境都一样,假定我们只是研究公司的规模和市场的发展,那么,2000年美国最大的公司是埃克森石油,美国最大的经典管理咨询公司是麦肯锡,两者之间的收入比例是1:62,大家可以看到科尔尼是1:150,贝恩是1:300,总之有很大的差别。再看最大的IT咨询企业,埃森哲,和埃克森石油的比例关系是1:20,比经典管理咨询公司的差距小一些。如果这不存在着可比性的话,我们看另外一组指标,GDP。美国最大的经典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与美国GDP的收入比较是1/2800,最大的IT咨询公司埃森哲与GDP比例是1/930。假定其他因素不考虑,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公司,在中国,就应该有一个有59亿人民币的咨询公司。179亿人民币的IT咨询公司。按照GDP的标准,中国应该有个32亿人民币的咨询公司。同样,IT咨询应该有个97亿的公司。我们把新华信从1998年到2002年的年均增长做过测算,取了一个非常保守、非常低的数字。按照十六大的要求,2020年人均收入要达到4000美元的水平。我们算了一下,假定按这样的速度增长下去,最多只能达到42亿人民币的收入。42亿人民币换成美元,就是5亿多美元。一个产业成不成熟,上市公司是不是个标准?除了国家禁止上市的公司以外,只要是市场化的产业,比如化妆品、家电、电子、化工是不是都有了上市公司了?保险、银行也有了。但大家想一想,中国有管理咨询公司上市的吗?美国是有的。今天的几大公司和几大会计师事务所转化和分解出来的公司都是上市公司。中国唯一的上市公司是去年12月底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赛迪顾问。多少营业收入?2500多万港币。多少利润?255万港币。融了多少资?4000多万港币。这是中国在境外第一个上市公司。就从管理咨询公司在还没有上市公司这个角度来讲,这个产业就有巨大的潜力。过去的5年,是任何公司都有机会生存和发展的阶段,但未来的5年,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为什么。因为未来的5年在中国一定会出现上市的管理咨询公司。而新华信就希望能再次成为其中的第一。
新华信是1992年11有11号3个人创办这个公司的。现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地方有分公司,总人数是350多人。我们很多的顾问都来自国外商学院。我们现在公开宣称的营业收入是人民币5000万。你在中国,这个行业里找,看有没有这样的公司。我说,没有。我们所奉行和恪守的咨询管理的使命和宗旨是六句话。第一是现代管理理念的传播者。我们出了很多翻译的书和自己写的书,希望传播这些现代化管理理论。第二是东方管理方法的创立者。我们认为,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和市场里面,是有可能创造出一个世界级的管理公司。有这个土壤和这个市场。为什么?很多产业在香港,在台湾,在日本都很发达。但在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有没有咨询公司?说不出有特别大的咨询公司。全世界所有咨询公司最大的,都是在美国、德国和英国。日本有一个野村证券,它是在一个大的产业集团下的一个研究机构,它不是独立的。为什么,它们就没有管理咨询公司?而中国为什么就会有一个大的咨询管理公司?有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我们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缓慢转型的国家。缓慢转型的过程给了我们本土咨询公司成长发展的生存空间。我一直有个“悖论”。大家知道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很希望北京能办下来。作为一个企业家,作为一个管理顾问公司的老总,我不希望它办下来。为什么?因为一旦它办下来,我们这样的咨询公司就死光了。在新华信的发展历史中,最困难、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没有人才。92、93年我们找不到本科生。因为那个时候,国有企业非常好。当时政府没有裁员,国有企业效益非常好,外资大量进入,合资企业大量成立,高校还在进人,所以毕业生根本看不上我们,本科生都很难找。我们最早的创业老员工,除了我们3个创业人之外的本科生都是94、95年才有的。到了98、99年的时候,我们又面临新的痛苦。那就是,找不到MBA的学生。MBA那时毕业生很少,一个人拿着好几个工作机会,工资都很高,都被吸引走了。没有人,怎么竞争?大家看一看,世界上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它们都位于什么地方?它们一定位于大城市!在美国,波斯顿,纽约,芝加哥,这是最多的。当然还有其它的地方。但毫无例外,它们都是在大城市。所以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在中国,如果有著名的咨询公司的话,一定不在深圳,一定不在广州。因为世界上所有大的咨询公司的背后,一定是有著名的高校。这就是我们为什么1999年会捐款给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原因。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是管理咨询的源动力。你可以看到,经过5年的发展,中国最好的咨询公司就在北京和上海。这个现象非常值得深思。所以中国的咨询公司如果不在北京和上海发展,终究不是长久竞争力的公司。因为它背后靠人的机制没有解决。而必须有来自著名高校的优秀毕业生,这个咨询公司才能持续不断的发展。所以从心底说,我希望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早日挤身世界一流著名的管理学院,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咨询公司。回到刚才的话题,世界大的集团决定进入一个国家与否,投资与否,经常会问的一个问题是这个地方是否办过奥运会。如果办过奥运会,就不用看了,所有硬件设施都不成问题,我就投资。这些大鳄资金一旦进来,就意味着一大批优秀人才流过去。人才被掏空,你这个企业永远就没有前途。因为没有办成奥运会,所以给了我们8年时间。这8年可不要小看。我们就是这8年起来的。5年之前都还没人知道新华信。3年之前新华信还远不是北大学子们孜孜追求的公司,但现在我们的机制、工资、待遇、品牌都可以在国内招到一流的大学生。这就是3、5年的变化。接下来还有6年时间到2008年奥运会,这给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可以成为一个上市的咨询公司。一旦融到了足够的资金,我们就可以用国际的标准去聘请国际一流的人才,然后去和国际的公司竞争。这个产业是最典型的人的竞争。所以,如果哪一天,中国出现了上市的咨询公司,中国出现了上亿收入的咨询公司,这个产业才刚刚开始了与国际的竞争。我们远没有像家电业等制造业发达。对照家电行业,我们还是处在八十年代初期,现在市场上有大量需求,但是却供不应求。从去年开始,我们几乎累死,因为特别多的公司需要咨询,这就是WTO带来的好处和十六大带来的好处。
第二个原因就是整个中国文化从根上和外国是不一样的。一百五十年前,中国这个概念,不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包括缅甸、越南、朝鲜、日本、台湾等,都是汉字文化的受益地区。大家看一看世界上四个新兴的欠发达市场: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只有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的文化的根是独立的。印度、巴西从语言到文化已经被彻底殖民和西化了。只有这两个国家从文化上有天然的底蕴。在中国,咨询的对象是企业家,而企业家大部分都没有读MBA,所以你要解决的是很现实的问题,不然他就不付你钱,你就失去了生存的可能性。客户付钱首先是一种认同,所以你要培养的一定是具有操作能力的。而实际操作能力在中文的环境下,你就必须了解中国。比如说,在中国,一批企业家,我们都称之为“老三届”的。如果一个外国的咨询公司,它的顾问怎么也不会理解“老三届”。我们一听说一个企业的老总是“老三届”,我们都肃然起敬。为什么,我们对这段历史都非常了解,都知道,如果一个老三届的人,到现在都还是公司的老总的话,他一定是个人才,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但是,这种文化的根基,外国人是没有的。如果要从这样的角度看的话,全世界只有俄罗斯和中国才有可能。但俄罗斯是采取的市场经济迅速占领和快速转变的体制改革,短期内全部私有化,短期内全部市场化,这就没有空间,不可能生长就把你捏死了。
第三,最最重要的是,中国有一批大的制造业公司,像海尔、联想这些公司,它们做大了,才是我们做大的前提。咨询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只有国际的中国大公司出现,才有我们的国际的中国大管理咨询公司的出现。所以我们从心底里非常盼望中国大制造企业能够迅速成长起来。也只有这样才有我们的竞争力和未来。你看美国咨询公司怎么进中国的,它都是跟着制造业进来。所以,如果我们没有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的话,就没有可能成为世界级的咨询公司。但恰恰中国的现实已经证明了一批企业可以成为世界级的公司。今后还会进一步证明,我们中国一定会有世界级的公司。台湾都有世界级的公司,为什么我们不能有?由于它们存在,我们就可能有机会。所以这是中国能够培养世界级管理咨询公司的三个充分又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东方管理思想的创立者,是对我们核心竞争力的要求,也是我们巨大的机会。
第三,是复杂管理问题的解决。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的解决,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是非常具有不同特点的。通常情况下,很多在MBA书上讲到的案例,在中国是不一定适用。而在中国很适用的案例,不是来自于通常的课程。我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家有没有看到过案例,说在外国公司中,用过“全员下岗竞聘”的?从来没有说用“全员下岗竞聘”来解决企业的人事问题。但这就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用得最多和最有效的办法。这就是叫中国特色,是在复杂的情况下采用的,很土,但是很有效。这就是中国企业的管理特色。
第四,成为成功管理经验的总结者。如果我们研究一下在中国成功的外资企业走过的道路,再研究一下我们中国成功企业所走过的道路,会发现一个非常大的差异。外国企业在中国做得好,不管是摩托罗拉还是惠普,它们的成功经验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但你要看看中国成功的企业,联想、海尔和长虹,每个公司的路子都是不一致的。所以中国企业成功的个案、特殊性和个性,远远大于国际公司。研究总结这样的成功经验,就具有新意义。在中国有一个陷阱,或者禁区,就是你永远不要学别人。说我要学海尔,像海尔一样发展。但中国只有一个海尔。它的模式永远不能被别人复制成功,只能有一个。你学远大也学不像,学华为也学不像。所有成功的模式就是一个。新华信的成功模式在所有的公司中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有三块业务,一块是信用管理,一块是市场研究,第三是管理咨询。你再找不到世界上有一个公司像新华信一样的模式,有这么三块隔得非常远的业务在一个公司。但是就是在中国,在新华信这个地方,我们就实现了,而且获得了成功。我们现在三块业务都是在各自的细分行业的前几名。当时98年我们做战略决策时,就面临这样的选择,到底是只做一个业务还是做三个业务。三个业务同时做,是最典型的相关多元化或者无关多元化,是风险最大的。但是我们恰恰选择了这个,而且还是成功的。这个道理,其实按照书本上的东西是解释不通的。但是在中国巨大机会下带来了成功的可能。所以我经常给海外留学的同学和朋友,包括我的家属和亲人讲,在国外,失去的不是你现实的人民币和什么,失去的是你不可想象的成功的可能。因为在中国,做哪个行业都可能成功,由于产业水平的落后,所以你只要用心去做,都可能做成功。
第五,是时代管理创新的推动者。进入WTO后和十六大以后,这样一种不断的渐进性的改革,一方面当然是一种机会,但另一方面就是挑战。三年之前你可以到处看到的公司,三年后就不存在了。这种问题实际上对很多管理咨询公司是一种挑战。最大一个问题就是现金流问题。咨询公司的价值靠什么实现?是体现在你的营业收入。不是体现在你的账面上的,而是体现在你的现金流上。在美国,已经有几例著名的咨询公司因现金流问题转卖或者倒闭了。在中国过去的一年中,也同样出现了两例著名的案例。
最后一个就是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者。我们非常高兴的是,新华信过去的员工,自己创立办公司的,已经是很多了。离开是被人拉走的,而不是自己主动离开的,那就更多了。而且离开以后经常是到我们同行的竞争对手那里去做骨干的。到我们公司来的人,我们这边的高级管理人员,到目前为止都是自己培养的,而不是国内别的公司给我们培养,然后我们拿进来的。我们的很多人培养完了之后,到别的公司去做了高管,或者自己去办了公司。这说明什么?说明出去之后有竞争力。说明在这里学到的东西和做的事情,在市场具有先进性和领先性。所以我经常对同学或同事讲,你不要觉得做咨询很辛苦,你在这短短的两年,五年,换取你的五年,十年,十五年,因为你在这边学到很多别人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学到的东西。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人员构成里面,最多的是海归,占了约三分之一。除此之外,北大的毕业生是最多的。我们业务所占的比例,还有我们的行业经验,也都是领先的。谢谢大家!
在回答新华信与国外咨询公司的竞争优劣势问题上,赵民回答说:“对照着国际的知名咨询公司,我想说,我们在市场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也起到作用,但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是跟进式的。我们这些国际同行每犯一次小错误,就给我们喘息和发展的机会。所以我们很注意总结它们在国内咨询的一些动向和效果。因为这样的成功经验和不成功经验,对我们都是非常难得的。”赵民还认为“我们能够在相对低的人工成本和综合成本下面,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甚至超出咨询项目结果的服务。”
有同学希望赵民先生谈一谈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案例。赵民强调了“客户不说,我们不说”的行规。他将咨询的“满意度”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客户不满。第二是客户满意,我们不满。第三是客户满意,我们满意。”衡量客户是否满意不在于客户是否终止合同或者拒绝付款,而是是否成为“回头客”。现在新华信的老客户率在一半左右,换句话说,还有一半的客户用中国人得体的方法,来表达了他们的不满。而不是说客户要到媒体上去说咨询公司的坏话才算不满。那已经是“极端不满”了。
在回答“咨询是治病还是保健”的问题时,赵民说: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是在出现问题没有办法了来找咨询公司,还是“治病”的阶段。将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会把咨询当作维护企业健康运行的手段,咨询越来越成为一种“保健”,那正是咨询业所梦寐以求的。有同学问“咨询公司是企业的医生,谁是咨询公司的医生”,赵民认为咨询公司本身也是市场的一个机体,和其他产业的企业一样,也有生生死死。“就像看癌症的医生也一样会死”。
有同学问赵民先生在选择企业的时候是否“惟利是图”。赵民回答说:他们把客户分为两类,一种是做利润的,一种是做品牌的。有的客户你一定要赚钱才做,有的客户你不赚钱也得做,因为你看重的是长远利益。品牌的利益是无形的。做不赚利益而赚品牌的事情,实际上是获取了最大的利益。这类叫“公鸡客户”,不下蛋,但会叫。有的叫“母鸡客户”,虽然没名气,但是“下蛋”,能赚钱。两只鸡都要。
有同学关心毕业生在咨询公司发展的路径是什么。赵民说,这个行业的客户非常看重“名牌”。因此,在新华信,只有硕士以上学位,才能进入高层。硕士是培养研究能力。新华信鼓励自己本科学历的员工在职攻读硕士。做咨询在思想上需要“自以为是”,有强烈的主观意识。但在行为上要谦逊。赵民将其概括为“北大的思想,清华的行为”。
对于有些同学关心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对于咨询行业有无决定作用的问题,赵民认为,做咨询没有严格的专业限制,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是最重要的。行业经验在这个行业里起次要的作用。对绝大多数行业来说需要的是通用的知识。只有个别的产业如金融、电信,特殊性占主导。
在回答“咨询业与广告、策划关系”的问题时,赵民强调,所有岗位和职业,都应该在大学找得到对应的位置。广告在大学能找得到广告系,咨询也有商学院相对应。问题就出在策划。策划在国外是没有这个产业的,在中国发展的某一阶段在中国却非常兴旺。但能不能在大学找到不断培养学生来做这个事情,这是一个产业发展成熟的标志。第二就是看这个行业有没有上市公司。在美国,咨询、广告都有上市公司。但策划在任何国家都没有上市公司的。从管理的体系中来看,广告是管理中营销体系中的一个很小部分。赵民还谈到“管理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的问题。
一位同学希望将来创办咨询公司,请赵民先生提出建议。赵民建议,做咨询公司的第一招,是物色好自己的团队,找好能够和自己磨合好的合伙人。并以自己的经历说明:志同道合的优秀团队伙伴非常难找。这是不需要毕业,而是现在就可以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