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IT是碗‘青春饭’,年纪大了靠边站”。果真如此吗?近日,记者走访一些IT企业和人才公司发现,年龄稍大的IT人士更有优势。
众所周知,IT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迫使从业人员必须不断补充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武汉软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高级软件工程师邓昆介绍,IT从业人员普遍压力比较大。因项目工期是定好的,赶任务时经常需要加班,因此,公司招聘的员工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但这并不是说年纪稍大者从事IT业就不吃香,相反,在软件行业,领导岗位基本已被35岁至40岁的高级人才占领。
邓昆说,IT从业人员做到35岁时,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设计思路更严谨细致,一般的编程工作无须他们来完成,他们在转为管理者的同时,只负责部分技术指导,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据一名IT资深猎头透露,他“猎获”的中高级IT人才都在30岁以上。在集成电路制造业里,技术人员一般要有5到10年的工作经验才能成为成熟的工程师,研发人员一般要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但一般来说,硕士毕业已26岁左右,工作三四年就30岁出头了,因此,30多岁正是从事IT工作的黄金年龄段。
青春饭,究其本质,还是就业机会少。为什么经理们喜欢用比自己年轻的?因为年轻意味着涉世不深,好管,对自己不构成威胁。同时,年轻意味着经验不足,搞产品可以搞很长时间,产品搞的时间越长,工资发的越多,不然,一下子搞完了,大家不都失业了吗?反正出钱的是老板又不是自己。
那么,老板又是怎么想的呢?他选用手下的那些经理们,同样要求不能对自己构成威胁。而且,老板面对的还有市场和投资成本,他是希望尽快把产品搞出来,而且投入是越少越好的。这样,他希望用熟练的研发人员,最好是一个顶仨。
这样,老板和他雇佣的经理们就存在一个利益上的博弈:经理们希望产品周期尽可能延长,在不影响出产品的情况下,自己的手下越笨越好;而老板则希望自己的基层员工一个个生龙活虎,一个顶仨,把产品以最快速度搞完、搞好,另外最好是每个部门的员工人人都可以取代这个部门的经理。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是没有。首先,老板应该让经理们感到无后顾之忧,如果一个经理时刻感到自己地位不稳、利益时刻会被剥夺,他会想办法维护自己的利益的(就是上面说的用人方法)。但有些经理确实不合格,难道还要让他呆在这个位置上吗?这就要求老板在选人用人之前一定要仔细、慎重。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请神的方法,不同的老板有不同的办法,但有一个最基本的,就是人才的合理流动。要制造一个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送神,要把神哄好,要满足他的利益要求,毕竟,老板的用人失误,受损失的不应该只是被用的人,老板自己也要承担一些损失。这样,双方才能心态平和,对维持公司的发展目标大有好处。
其次,正向的激励机制也很重要。例如,老板和经理们签定项目合同、设置项目奖金等。让经理们的利益取向和老板自己一致,都是以最快的速度搞好产品。这样,经理们自然愿意选用熟手。当然,经理们也会算一下帐,我拖个4、5个月甚至一年所得到的,比我节省这么多时间所得到的,哪一个更多、更划算?这应该是老板和经理们签定合同时,各怀的心腹事吧?
其实,老板、经理们和员工有一个共同的担忧,就是:一个产品搞完了,下一个搞什么?没有新产品,经理们和员工都会失业,老板也会失去利润来源。因为现在社会,靠一个所谓拳头产品是维持不了多久的。这就是政府部门要考虑的问题了--怎么样培植产业链、创造就业机会。
当然,你会说这是公司产品战略规划部门的事,国外情况是很多企业靠自身创新,在不断创造和孕育新的产业,创造了不少的就业机会啊。但,那只是我们未来的目标,我们和人家差距有多远啊。我们的基础研究、我们的基础工业多么落后和脆弱,多么不堪一击啊。但建造壁垒成吗?我们不让人家进来,人家也不让你出去啊。这样不又回到清朝、或者回到毛泽东时代了吗?不改革开发哪行啊。至少,如果遇到灾荒,我们不会成千万人地饿死吧。象北韩,不还保留了一个当年的样本吗。去看看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6 17:25:0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