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转帖]梅花岭上汉服祭史公

[复制链接] 2
回复
145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5-26 18:4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梅花岭上汉服祭史公

----于扬州十日大屠杀第360个纪念日 目录:

一楼:史公词简介,附祭祀照片、祭文

二楼:汉服宣传纪实,附路上见闻(照片)

三楼:关于史公的一些评论,(历史版的精贴)--对史公有异议的人过来看

五楼:[告示]征诗词对联,附史公祠内和前人的一些诗联。

历史已经过去,但时间流逝并不能使人忘记。 三百多年前的扬州大地上喷涌而出的热血,今天已经冷却,凝结成绯红的宝石,成为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晶莹的宝石切面,在阳光下奕奕生辉,折射出耀眼的大字----“气节”! 我们前来寻找先人留下的宝藏,扬州――梅花岭――史可法纪念堂。

2004年5月22日,扬州十日祭――第三天。

位于扬史可法纪念堂,为祭念守卫扬州而被满清侵略者杀害的民族英雄史可法而建。

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号道邻,河南详符(今开封)人,自幼好学,为左光斗所赏识。应考少天府试,中第一么秀才,崇祯元丰年四月中进士,六月任陕西省安府推官。史可法深受其师左光斗的影响,为官清正,办事干练,声名大著,官至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后自请出朝督师扬州,指挥了震惊中外,名留青史的扬州保卫战,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

史可法为政很有惠声,以“廉政爱民”为朝野称道。当六安城垣倾圯时,他自捐俸修葺,“佐以节省之姿不下二千金,而不支金帑,不费民财,虽一砖一石,亦目寓而心经焉。”而他自己却“终岁布衣蔬食,约己裕民。”当他看到六安学事废弛,开“礼贤馆,广咨问,以拔才能”,当他看到官吏借“签点法”无偿征收百姓马匹,致使“中人之产立尽”,“百姓苦之”时,他立即改革,永除其弊。他“事无巨细,咸属亲裁,目视、耳听、口答、手批、靡不赡举,而始终无倦,致百废俱兴。”当他巡抚凤阳等处时,大胆“劾罢督粮道三人,增设漕储道一人。”表现了他嫉恶如仇,整饬吏治的胆略。

从弘光元年(1645年)阴历4月15日到25日(阳历:5月20到5月30日),这就是扬州十日保卫战。清兵至少十万人,扬州守兵仅万多人,可谓敌众我寡。多铎不断派明降将劝降,史可法说:“我为朝廷首辅,岂肯反面事人?”接着多铎亲自出马,连发五封书信,史可法都不启封,全部付之一炬。史可法清楚地知道,在这样的艰难的情况下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他只能抗战到底,以一死报国。他首先招集诸将说:“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之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接着他一气写下了五封遗书,除一致豫王多铎,其余都是给家人母亲、夫人、叔父、兄弟的,21日又作遗书给母亲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和">和ERSONNAME>夫人:……北兵于十八日围扬城,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随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无益,不如早早决断也!25日城西北崩塌以后,清兵攻入,城陷。史可法欲以佩刀自杀,部属强行夺过佩刀,拥其走入小东门,清兵迎面而来,史可法大呼:“我史督师也!可引见汝兵主。”遂被俘。多铎以宾礼相待,口称先生,当面劝降,许以高官厚禄。史可法骂不绝口,严加拒绝:“我为朝廷大臣,岂肯偷生为万世罪人!吾头可断,身不可辱,愿速死,从先帝于地下。”“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壮烈牺牲于南城楼上,时年仅44岁。 在扬州场外梅花岭,有民族英雄史可法衣冠冢。前有对联: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

祭史公可法文

煌煌先烈,昭昭国魂;炎黄苗裔,帝胄天骄。

苍天蒙难,悲哉甲申;失我衣冠,毁我文明。

人民流离,尸骨曝野;壮士赴死,忠良遭戮。

山岳支离,川河血色;扬州十日,四世犹痛。

幸哉中华,天不我亡;雄英纷起,同铸共和。

驱散阴霾,光耀大地;亿兆黎民,俱获新生。

鼎器已成,大道尤艰;礼义待兴,衣冠未复。

痛隔一子,宝岛台湾;倭奴豺狼,觊觎我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昊等不才,愿为前驱。

甘冒锋镝,不避死难;亲执剑戢,卫我正道。

尚武崇德,诏令天下:明犯强汉,虽远必诛。

治世嘉年,适逢甲申;拜祭史公,以告圣灵。

复兴中华,塑我国魂;崭新世纪,再造乾坤!

尚飨 甲申年初夏

在来史公祠之前,我以为汉网同志是少有的几个还能记得史公忠正的中国人,不过史公祠一行,让我增添了信心。

我们在参观飨堂的时候,听到堂外解讲员在给几位游客讲史公的事迹,我凑过去,所穿的汉服引来那些人异样的眼光,不过谁也没好意思说什么。

讲解员是个四十多岁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干练的">干练的ERSONNAME>女士,一谈起史公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她滔滔不绝的宣讲着史公当年在扬州守城的情景: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部将李栖风、高歧风产生变异。四月三十一日、李、高二人想挟持史可法弃城。史可法义正词严的说:我与城共存亡。

史可法面对满人的多次劝降,毫不动心,他把扬州分为数段,分别派人把守,并对众人说:“能上阵则上阵、上阵不行就退守,退守不行就巷战、巷战不行就对拼,对拼不行就自杀,决不投降。”……“她说得铿锵有力,仿佛如史公在临阵训话一般。

当着别的游客,我说:“您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城破之后的情形?”

提到破城之后的事,她非常激动:

“满清破城,便开始了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共杀了八十万人,我们说南京大屠杀也不过三十万,而满清在扬州杀人是南京的三倍。多铎称“守城几日,就屠杀几日”,扬州守城十天,所以要大杀十日。但实际上杀到第三天人就已经死得差不多了,地面积尸老高,有两条巷子专门是堆积尸体的。扬州有一处低地,血涌过来,犹如洪水一般。第七日已经看不到人了,最后整个扬州仅余两户。”她还说“扬州当时已经没什么人了,我也不是扬州人,是很搬来的。现在扬州清朝建筑特别多,实际上当时城破之日,扬州就已经全毁了,完全变成了一座死城!”同时她也提到嘉定三屠、江阴之屠的惨烈。“嘉定三屠当时只杀得只剩两人,江阴之屠杀了十七万!”

我给她补充“中国人口崇祯年间有五千一百万,到顺治就剩了一千九百万,全国人口净减三分之二!”她说“不仅是大屠杀,还有文字狱也非常厉害!”我们两个几乎是一唱一喝的讲完那段历史。

等其他游客走后,她对我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问我们是哪儿来的,是不是演员?我指着门口的那副楹联:

“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

衣冠复古处、梅花冷艳伴孤忠。”

告诉她:“当年满清实行剃发易服政策,改换衣冠,使汉服消亡,我们今天是专门穿汉服来祭史公的,不是演员。衣服是我自己的”她非常感动。在此之前她也知道,并且提起过汉族衣冠之亡。我对她说:“我穿的正是明朝妇女的常服。我们穿汉服来祭史公,已经把祭文供在史公墓前了。”她十分惊讶铁血汉魂还写了祭文,捧着祭文不停的称赞,因怕放在公开的地方被小孩毁掉,所以就收了起来。

此时,她不仅是感动,仿佛人生得遇知己一般,不住的称赞我们的行为,又专门给我们详细讲解了飨堂内外的陈列,很多都是没有对别人提起的。她说“史公能有此高风亮节,并非一时一刻,从他的为人处事、甚至是书法都可以看出。史公书法草书、楷书遒劲有力。”她指着一副石刻说:“那是贺敬之写的:史可法人可法书可法史可法全可法永可法!正说明此点。”她还细讲了飨堂内的楹联,一副最妙的 “生而有道文信国(文天详),死而后已武乡侯(诸葛亮)。”史可法之母怀孕时梦到文天详,所以说史公是文公转世。这个比江泽民赞赏的那副还要妙!

我们在飨堂看完,就去了后院,她就留在前面。我们转回来是时候又遇见了她,她十分兴奋的给我们说:“刚才她还对别的游客提起:“今天有学生穿汉服来祭史公。””要是她以后每天都能这么对游客说,就等于给我们宣传了。于是给了她汉网的网址和论坛地址www.haanen.comwww.haanen.com/bbs

告诉她,今天正好是扬州十日的第三百六十个祭典,扬州十日是从5月20到30日,明年的5月20日正是扬州十日的三百六十年周天祭,359年前,乙酉,四月二十五,史公在城破当日遇害,现在汉网的兴汉论坛正在办扬州十日祭的专题,汉族服饰版就是专门介绍汉服的,包括汉服的消亡史,也有扬州十日。这些她都记在了纸上。

这时,有几个游客过来,附身看到了我们放在史公墓前的小纸条,那上面是笑非的诗:

“绵绵青丝,

……

 钢刀在颈,

碧血长流。”

那个解说员大发慨叹,即而又说到现在的教育问题,她说“史公的精神教育了不止一代人,连他的敌人都对他表示敬佩,我国很多名人,如朱自清等都受他影响。现在有人认为满族是中国是一员,所以史可法不能算做民族英雄,但是他们不理解其实史公的精神对于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意义。爱国教育应从青少年开始,到年纪大了就不管用了。”能在汉网以外听到这些,对于久与满遗清妖斗争的我们,是很大的鼓励:)

出来之前,我们去买了史公祠的纪念册,发现那上面也有王秀楚的文章《扬州十日记》,实事是掩盖不住的,历史会给这段故事做出公正的评价的。

到此,已是返程的时间了,史公祠并不大,也没有珍贵的文物古迹,但是里面所保存的却是中华民族的浩浩国魂。

http://www.haanen.com/bbs/dispbbs.asp?boardID=8&ID=30010&page=1

沙发
发表于 2006-11-22 10:38:24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总是让人感概,尤其是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历史。

晚明清初,我们这块大地上涌现了无数史可法、顾炎武、归庄、柳如是等英雄人物,

也涌现了无数吴三桂等当时历史道德所公认的汉奸,

我也常常想起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我们民族的悲哀。

历史真的是个小姑娘,任后人打扮。

但史可法、文天祥类的人物,永为我等敬重。

板凳
发表于 2006-11-23 10:43:01 | 只看该作者

"梅花岭上祭史公"是我小学写了3次的游园作文,看此文标题甚感亲切.忆童年!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