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推荐]咨询的价值体现和技术困境

[复制链接] 9
回复
94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4-17 11:3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和君论坛,作者huxianghua。标题是我自己加的。

如果对咨询服务价值评估真的有兴趣,不妨读读《咨询绩效评估--跟踪咨询项目的结果与底线》,上海远东出版社,翻译过来的。

但技术性的东西,在中国咨询现实条件下并不一定能做到那么精致。个人觉得,还是非技术性的评估手段更有效。当然,如果是营销项目,销售额的增长,利润的增长都是很容易评估的指标,但如果是战略、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就比较难了。还是当事人的感觉最重要。所以包老师有次在年中交流会上说:重要的不是你给客户提供什么,而是客户认为他得到什么。有玩笑的成份,我个人却觉得这更是现实的要求。

如果是非技术途径,有四种提供价值的可能: 1、准确地告诉客户他的问题在哪些方面?这应该是最低要求。 2、系统分析问题,告诉客户所有这些问题的症结是什么?也就是问题的主次轻重及内在关系。 3、告诉客户怎么解决问题?怎么一步一步去做? 4、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做,帮客户做成几件事。

和君创业做这么多项目,一直是以第4种方式作为要求的,但并不总是能做到。能达到第一、二层的项目应该在90%以上,我个人还没有看到过哪个项目在问题界定层面就走错了的。

与其做技术分析,不如看看企业老板们怎么评价和君创业。在中国,事实就是这样,老板的感觉比什么技术分析都有份量。

技术的努力,和君创业从来没有停止过。当然,任何一个其它的本土咨询公司都不会放弃在技术上的努力。

自己创新的技术有,但很少推广,大多局限在各项目组内,局限在各咨询师自己的脑子里面。而这些方法和模型,都是基于项目的具体要求开发,要转变为普遍适用的方法和模型,还需要针对方法的独立研究,以及在尽量多项目里的实践和改进,找到普遍规律性的东西。

这里面就产生了障碍: 1、不同项目在思路方法上的差异非常大,即使面临同样的课题,咨询师的习惯都是从问题出发,自己寻找解决的路径,别人的东西最多只作为参考。甚至在企业文化上都有一个导向,如果你用别人的方法,那就体现不出你的水平,如果是自己研究的结论,哪怕水平差一点,都比用别人的好,这就是所谓的“原创”,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于是一个方法被反复用的机会就只能在一个项目组内,机会就大大减少。

2、即使一个方法在不同项目里被应用,也会在效果上大打折扣,实际上,由于方法本身的独特型,需要项目组进行二次开发,如果项目组愿意投入,问题研究透了后会宁愿自己开发,所以用别人方法的项目组,大多将该部分作为非重点看待,也就是不会仔细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用起来效果就不好。结果是觉得方法不好,恶性循环。从和君创业的经验来看,一个方法原创的时候能有很好的效果,第二次被人用,结果打八折,第三次再打六折,第四次就变成走形式,然后就不会有第五次了。

3、如果要跟踪和研究一个方法和一种技术,需要专人,还需要是懂行的人,有机会用到方法的人,把就只有咨询师了,但处于生存阶段的和君创业,对咨询师的价值导向是多做项目,所以有项目做的人不会有心去专门研究方法,没项目的人使劲跟踪和开发项目,谁也不把技术研究当回事了。咨询的技术研发跟生产企业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它不能被被安排到单独的研究部门来做,必须是生产环节的咨询师自己来做。如果说有研究部门来组织咨询师做,结果也是一样,关键的问题在于,咨询师的心不在这里。

包老师曾说:做咨询师得有理论偏好。这也是和君创业招咨询师的一个重要考虑维度,所以在技术研究的能力上不会有问题,但这事情确实受制于制度和文化,受制于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甚至受制于目前阶段的社会心态(比较浮躁和追求短期成效)。

归根结底一句话:任重道远。

以上是独立研究的技术,如果是采用国外的咨询技术,除了一些管理咨询常识性的方法,在一些有深度、专业性强的方法上,要咨询师适用首先面临的障碍是“没有原创性”,只有比较少的人愿意用国外公司的成熟东西,老觉得这样“没面子”。

另外,我不知道是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技术,还是不会应用,反正在国外大公司奉为圭臬的很多模型,在中国的咨询实践中往往产生不了好的结论,于是觉得不过尔尔,还不如自己来。

国外技术的应用,绝对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国外被重视的因素,国内也许并不重要,相反,国外被忽略的东西,在国内可能是关键,如果一味简单套用,难免变得舍本求末。

最后,研究技术没有办法在现阶段体现出一个咨询公司的专业优势,并且越来越多的客户不认这东西。所以和君创业也变得越来越不重视咨询报告,而看重咨询过程了。比如就项目建议书,公司领导提了三年了,说和君创业的项目建议书是业内最简单的,但这状况一直没有大的改观,相反,如远卓、新华信等公司,建议书和报告的水平这几年确实在上升,至少在技术方法的使用和报告形式上是如此,尤其远卓,报告形式已经与麦肯锡等不相上下。

而和君创业却朝另外的方向发展,强调帮助客户做成一些事情,重过程、重调理,这就真的变成老中医了。于是个体化倾向越来越重,因为这些人发育的是个人能力,对和君创业的依赖主要也是对领导和某些同事的依赖。更多的时候,咨询师(或项目组)是在企业里独立作战,处于“放养”状态,所以才会对“咨询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有那么深的理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17 11:36:53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4-4-17 22:55:28 | 只看该作者

和君创业的个人能力,我认为是国内咨询公司里面最高的,这似乎有点自夸,多说无益,有机会接触后大家自有明断。

和君创业尽管是本土最大的咨询公司,但从管理运营上,肯定不是最好的咨询公司。否则以其合伙人和员工的能力水准,远不止目前的规模。应该说,业务上的张力没有发挥出来。

“本土专业时代”,具体指什么?如果是以技术和模型为导向的咨询公司,和君创业确实还成不了标杆,甚至显得有点落后,但本人也斗胆说句大话:什么时候和君创业在技术研究上发力,不出一年,定能在业内(本土)领先。原因一是国内其它公司也无研究可言,即使有研究的过程和投入,也无好的成果可言,看看各大本土咨询公司出的书就知道,有多少技术创新,个人以为在“技术含量”上,都还不如和君创业的人力资源丛书。

自吹的话就不讲了。回答几个挑战的问题。

和君创业是否需要调理?跟人一样,最健康的人也得通过调理来保持健康,而世界上本没有任何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也没有任何一个不需要调理的公司。有些人生病需要借助药物和医生,有些人生病可以自己康复,或者自己吃点药。和君创业当属后者。

战略联盟的路子,和君创业走了两年了,但效果并不好。今年本来计划再组织一次联盟合作的会议,但权衡半天还是没有搞,原因就是觉得很难有成效。很多事情,设想起来都很好,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

两三年以来,找到和君创业要求战略联盟的单位不下几十家,和君创业的态度很明确,你只要牵到大企业的高层关系线头(前提是有咨询需求),和君创业就会安排合伙人跟进;你要能自己开发出项目,和君创业就派出咨询师协助你做起来,你做出一定规模就成立和君创业在当地的分子公司。结果呢?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几乎没有开始过一个项目。说得都挺好,比如当地客户关系好,跟当地所有老板都很熟,但就上面这两件事情,几乎所有的人都做不到。

所以和君创业只好把扩张的的希望寄托在内部,寄托在队伍的扩张上,寄托在业务方式改变带来的单人工作效率提升上。两年走下来得出一结论,规模扩张的张力一定是内生的,外面的牵引靠不上。也或者是和君创业没有联盟管理的经验吧。

合作程序。和君创业的建议书是比较差的,但如果客户是务实的态度,建议书的内容也不会差到误事的程度。但和君创业的惯例是,先跟客户的高层见面沟通,双方在理念上达成一致才有下一步的项目建议书。不管你是多么正规,多么职责明确的公司,公司发展方向等大是大非总还是依赖高层一两个人。

和君创业也参加投标,但那不是重点。建议书能看出一咨询公司的水平?我不相信。但长谈后,咨询公司能不能给企业帮上忙,双方都应该是有感觉的。当然和君创业不参加投标还有一重要原因:价格没有竞争力。

如果双方没有经过长谈后的产生的那种信任感和合作意愿,双方都不会重视,项目推进起来就总不是那么回事。所以,寻找咨询公司的关键不在于“闹明白要做的事情”,这是企业自己要首先想明白的,寻找咨询公司的关键在于:谁能帮上你的忙。城里公司,乡下公司,都不外乎这个道理。

板凳
发表于 2004-4-19 10:45:3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咨询的困惑太多了,越来越不明白
4
 楼主| 发表于 2004-4-19 16:08:03 | 只看该作者
“贴身”,和君创业一直都做到了,通常是“做咨询做成员工”;“定制”,和君创业一直倡导问题导向,以至于矫枉过正,甚至不太关注普遍性方法模本的研究与应用。

管家,不知道能不能做到,那就真的是员工了。和君创业以前大多是做成“师爷”,在幕后出点主意,客户自己整明白怎么做了就行,咨询师一般不亲自操刀,偶尔为之也是为了告诉客户这事情应该这样去做。

现在老有一种误解,认为好的咨询师应该有实际操刀的能力和经验,如果这样,咨询师就不成为咨询师了。咨询师的长处是看过的事情比较多,理解企业的知识学得多一点,系统思考的能力比较强,并且以思考问题和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为乐,咨询师的长处不在于操刀的经验。可以这样讲,最好的营销咨询师,在管理一支销售队伍上面,肯定比不上一个还可以的区域经理。如屈云波、宋新宇等,在科龙操刀又有什么好的结论呢?咨询师就是咨询师,不是执行人员。

5
发表于 2004-4-20 09:38:36 | 只看该作者

与木仁兄探讨:

我发现中国现阶段找咨询的企业的企业只有两类,一类如联想等,他们会找麦肯锡;另一类是以前挣了钱,现在企业扩大了或者想进一步扩大,不知道如何办的企业,他们会找本土的咨询公司。这类企业的共性是内部管理不规范,新的经营模式没成型,老板寄希望于职业经理人,却发现不能解决问题,没办法只有找咨询公司。这类公司并不缺规章制度甚至方案,缺的是一个可以整合企业资源的人。咨询公司如果要解决客户的问题,就必须承担整合资源的角色,就要实操。这是中国的现实决定的,屈云波、宋新宇的不成功就是不适合国情。

所以我目前的看法,实操是本土咨询人员的突破点。

6
 楼主| 发表于 2004-4-20 10:12:16 | 只看该作者

ztaisan兄的分析的确有道理。做很多项目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别做什么方案了,如果能够给他们找一个合适的人,大多数问题都能解决。这也就是你说的“缺的是一个可以整合企业资源的人”。

去年下半年做的一个项目,在整个绩效考评体系设计结束以后,从十月份开始到年底是导入期,由于他们管理基础比较薄弱,我从三个方面帮他们做了些工作:一是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二是协助他们招聘人力资源部经理,三是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离开他们之前,感觉应该可以先做起来了。后来因为其他的项目,虽然有时会打电话过去沟通一下,但是没有具体盯这一块。今年三月份,我又打电话问有没有需要我帮忙的,人力资源部告诉我,他们“准备”推行考评,但是觉得有些困难。

于是我又过去,按照他们最近的实际情况,把考评过程及表格做了大幅度的简化,看了表格以后,他们一致认为,这次肯定是能做的了。

前几天打电话过去,人力资源部又告诉我,他们招聘了一个行政总监,以前是在咨询公司专职做培训的,对这块比较熟,他们准备等他来了再做……

这个客户的老板是非常优秀的,客户跟我们的关系也非常的好,最近在合作成立新的公司,我跟他们的沟通也非常顺畅,他们对咨询的评价也比较高,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绩效考评在拖了半年以后还是没有能够操作起来。

这算是对第一段话的佐证吧。

但是,实操也许是本土咨询公司的突破点,但绝不是唯一的咨询方式。这个观点,我在前面写的“不存在唯一正确的咨询方式”当中有一些阐述。

企业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一种方式都是有利有弊的。就拿做咨询做成员工来说,你总不能老在客户那里做吧?你走了怎么办?如果你不能够帮助客户培养起一批合适的人才,你如何弥补你走了以后带来的空缺?如果你能够在实操中培养起人才,那我认为你不去亲自操作,在前期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人才也能够胜任工作,不需要你去实操作。

另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最终目的还是要为了咨询公司自身的利益。

有次感冒有点上火去药店买药,药店有很多柜台,有几节是专门卖保健品的。我说有些上火买点药,有个穿白大褂的对我说“买点蛇粉”吧,蛇粉退火。

其实现实生活中,双重偶合是很少的,双方的利益都能够得到恰好的满足?很难。所以在交易双方能够“接受”交易的条件,是绝大多数交易成立的条件。

说的有些散了,打住。你所说的本土人员的突破点,我的理解是,口才好的就去做演讲,逻辑思维强的就去做分析,实践经验丰富的就去做实操……,努力去发挥你的优势。

7
发表于 2004-4-20 17:17:27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个新手!

楼上的都说的很有道理我也深有体会。说白了公司请咨询师就是因为他的企业存在问题,而他自己又不知道,更谈不上去解决问题了。所以我认为咨询师不但要发现客户而且还要帮助客户这些解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的方式方法各异,但都是在整合资源!不是吗?所有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都可以说成是整合资源!呵呵比较流行这种说法!
8
发表于 2004-4-21 11:31:56 | 只看该作者

木人兄是和君创业的吗?我觉得你说了很多我一直以来的感受。不过三楼老弟的说法我也十分认同,中国企业缺乏关键人才。其实中国企业跟欧美企业相比,无论是经历的时间、所处的环境、管理者的来源甚至于文化氛围等等都有着极其大的差距,因此做咨询必然有许多国内特色。关键是不要拿国外标准来衡量国内咨询公司的准确与否。我觉得最终的标准就只有两个:你的客户长期认同你(衡量指标是企业客户中7成以上是老客户),第二,咨询公司的10年均增长率2倍超过GDP(成立10年以内的公司不作考虑,或然性太大!)。只有这样,我觉得这个咨询公司才真正的做到了价值体现。

9
 楼主| 发表于 2004-4-21 12:34:20 | 只看该作者

wangsunt兄你好,我不是和君的。

帖子是转过来的。

经常会到和君的论坛里逛逛,以前包政老师经常会谈一些内容,现在基本不出现了。胡向华(huxianghua)是和君比较资深的顾问,兼管论坛,从他的话中我得到很多启示,所以转来与大家分享。

wangsunt兄看来也有很多感悟,闲暇时不妨写点东西,与我等分享分享。

10
发表于 2004-4-22 11:33:0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说到底就一句话,你得帮客户挣钱。

做咨询最大的难处在于,“管理”的见效慢,如果要等到两三年后见成效,那就“黄花菜都凉了”。

咨询师也常犯的错误是偏离“帮客户挣钱”的主线,做了一大堆花里胡哨的东西,做到客户没话说,但也不满意。

咨询的价值体现就这么回事:能不能帮客户挣钱。能做到这点,技术上不会有困境,每个人都能看到的事;做不到这点,就不是技术上的困境,而是咨询上的困境了。

所以咨询师光有学识,有思维力也不一定行,还需要商业感觉,才能帮助企业。但这种商业感觉不一定是实操,让客户自己会做事情,让客户自己挣钱,这应该是咨询的基本原则。

见过太多的人,经营企业不错,或者做经理人做得不错,做咨询不行的。咨询师千万别舍本求末,为了让自己比职业经理人还会做事情,一头扎进企业里。即使做到了,也不一定就能成为优秀的咨询师,等你从企业出来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咨询师的感觉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