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和君论坛,作者huxianghua。标题是我自己加的。
如果对咨询服务价值评估真的有兴趣,不妨读读《咨询绩效评估--跟踪咨询项目的结果与底线》,上海远东出版社,翻译过来的。
但技术性的东西,在中国咨询现实条件下并不一定能做到那么精致。个人觉得,还是非技术性的评估手段更有效。当然,如果是营销项目,销售额的增长,利润的增长都是很容易评估的指标,但如果是战略、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就比较难了。还是当事人的感觉最重要。所以包老师有次在年中交流会上说:重要的不是你给客户提供什么,而是客户认为他得到什么。有玩笑的成份,我个人却觉得这更是现实的要求。
如果是非技术途径,有四种提供价值的可能:
1、准确地告诉客户他的问题在哪些方面?这应该是最低要求。
2、系统分析问题,告诉客户所有这些问题的症结是什么?也就是问题的主次轻重及内在关系。
3、告诉客户怎么解决问题?怎么一步一步去做?
4、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做,帮客户做成几件事。
和君创业做这么多项目,一直是以第4种方式作为要求的,但并不总是能做到。能达到第一、二层的项目应该在90%以上,我个人还没有看到过哪个项目在问题界定层面就走错了的。
与其做技术分析,不如看看企业老板们怎么评价和君创业。在中国,事实就是这样,老板的感觉比什么技术分析都有份量。
技术的努力,和君创业从来没有停止过。当然,任何一个其它的本土咨询公司都不会放弃在技术上的努力。
自己创新的技术有,但很少推广,大多局限在各项目组内,局限在各咨询师自己的脑子里面。而这些方法和模型,都是基于项目的具体要求开发,要转变为普遍适用的方法和模型,还需要针对方法的独立研究,以及在尽量多项目里的实践和改进,找到普遍规律性的东西。
这里面就产生了障碍:
1、不同项目在思路方法上的差异非常大,即使面临同样的课题,咨询师的习惯都是从问题出发,自己寻找解决的路径,别人的东西最多只作为参考。甚至在企业文化上都有一个导向,如果你用别人的方法,那就体现不出你的水平,如果是自己研究的结论,哪怕水平差一点,都比用别人的好,这就是所谓的“原创”,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于是一个方法被反复用的机会就只能在一个项目组内,机会就大大减少。
2、即使一个方法在不同项目里被应用,也会在效果上大打折扣,实际上,由于方法本身的独特型,需要项目组进行二次开发,如果项目组愿意投入,问题研究透了后会宁愿自己开发,所以用别人方法的项目组,大多将该部分作为非重点看待,也就是不会仔细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用起来效果就不好。结果是觉得方法不好,恶性循环。从和君创业的经验来看,一个方法原创的时候能有很好的效果,第二次被人用,结果打八折,第三次再打六折,第四次就变成走形式,然后就不会有第五次了。
3、如果要跟踪和研究一个方法和一种技术,需要专人,还需要是懂行的人,有机会用到方法的人,把就只有咨询师了,但处于生存阶段的和君创业,对咨询师的价值导向是多做项目,所以有项目做的人不会有心去专门研究方法,没项目的人使劲跟踪和开发项目,谁也不把技术研究当回事了。咨询的技术研发跟生产企业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它不能被被安排到单独的研究部门来做,必须是生产环节的咨询师自己来做。如果说有研究部门来组织咨询师做,结果也是一样,关键的问题在于,咨询师的心不在这里。
包老师曾说:做咨询师得有理论偏好。这也是和君创业招咨询师的一个重要考虑维度,所以在技术研究的能力上不会有问题,但这事情确实受制于制度和文化,受制于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甚至受制于目前阶段的社会心态(比较浮躁和追求短期成效)。
归根结底一句话:任重道远。
以上是独立研究的技术,如果是采用国外的咨询技术,除了一些管理咨询常识性的方法,在一些有深度、专业性强的方法上,要咨询师适用首先面临的障碍是“没有原创性”,只有比较少的人愿意用国外公司的成熟东西,老觉得这样“没面子”。
另外,我不知道是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技术,还是不会应用,反正在国外大公司奉为圭臬的很多模型,在中国的咨询实践中往往产生不了好的结论,于是觉得不过尔尔,还不如自己来。
国外技术的应用,绝对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国外被重视的因素,国内也许并不重要,相反,国外被忽略的东西,在国内可能是关键,如果一味简单套用,难免变得舍本求末。
最后,研究技术没有办法在现阶段体现出一个咨询公司的专业优势,并且越来越多的客户不认这东西。所以和君创业也变得越来越不重视咨询报告,而看重咨询过程了。比如就项目建议书,公司领导提了三年了,说和君创业的项目建议书是业内最简单的,但这状况一直没有大的改观,相反,如远卓、新华信等公司,建议书和报告的水平这几年确实在上升,至少在技术方法的使用和报告形式上是如此,尤其远卓,报告形式已经与麦肯锡等不相上下。
而和君创业却朝另外的方向发展,强调帮助客户做成一些事情,重过程、重调理,这就真的变成老中医了。于是个体化倾向越来越重,因为这些人发育的是个人能力,对和君创业的依赖主要也是对领导和某些同事的依赖。更多的时候,咨询师(或项目组)是在企业里独立作战,处于“放养”状态,所以才会对“咨询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有那么深的理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17 11:36:5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