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大家讨论一下--PLM还是ERP?

[复制链接] 0
回复
414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4-2 13:5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LM还是ERP?

■ 赵 敏

源于:计算机世界

--------------------------------------------------------------------------------

在企业信息化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时候,最常听到的一些说法是:“ERP是现今最佳的管理模式”、“ERP包含了CRM、SCM甚至PLM的所有功能”、“企业信息化就是上ERP”。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PLM和ERP是两种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但如何正确地选用和部署它们却并非易事。以上的错误说法就是佐证。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人们经常把PLM与ERP混淆起来,搞不清两个系统之间的差异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以至于走了弯路。

业界一种新的动向是:ERP厂商正在提供和充实他们的PLM功能,也试图加入到PLM的领域中来分一勺羹。那么,ERP厂商提供的“PLM” 解决方案与专业PLM厂商提供的PLM解决方案是一样的吗?回答是否定的。事实上,尽管许多ERP厂商正在开发和改进他们的PLM套件,但是大多数ERP厂商的PLM方案并不能在所有PLM需求方面做到完全令人满意。

由于历史原因,多数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ERP系统,所以经常提出的问题是:“我的ERP厂商能否也给出我想要的所有PLM功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可能!”“ERP系统将不能满足强调创新的制造业厂商的所有PLM需求”,这是AMR Research公司资深专家Michael Burkett得出的结论。

“控制力”与“创造力”:PLM与ERP的分界线

传统上, ERP系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下游过程中通过跟踪和保持营业账目的处理信息,并在繁重的事务处理环境中取得了成功,表现出了较好的控制力。与这个流程段相对立的上游段是设计,设计是创造力的最佳体现,设计的修改会直接影响到下游过程。于是,上游的创造力和下游的控制力之间就必然会发生联系与矛盾,并形成了PLM系统与ERP系统的分界线。

对于一个PLM活动过程来说,控制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是如此重要,是企业必然要追求的两种重要核心竞争力。对ERP和对PLM系统的选择,标志着控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矛盾已经来临。那么,控制力和创造力到底是指什么呢?

控制力 ERP由管理可见性的需求来驱动,并控制对财务有影响的企业活动,如成本报告、资源管理、采购、数据分析、决策支持以及监控一个项目计划的过程。这些结构化的数据世界是ERP比较适合的地方。ERP在项目管理、文档控制与阅览,工作流、供应链管理以及客户服务方面表现出色,所有这些工作都通过一个集成的BOM表而联系在一起。

创造力 它是在快速创新环境中最关键的因素。PLM要求以产品的研发为中心,其重点是快速进行设计迭代,很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制造、供应链以及产品支持的含义。目标是加快盈利的速度,在产品和过程两方面促进创新。这是一个具有不同种类的、复杂的、无组织数据的世界。例如,一幅三维造型图可能价值万语千言。在下游过程中使用三维几何模型来加速设计决策和评估设计效果,是那些ERP厂商的“PLM”不能实现的一个关键能力。

简而言之,ERP是控制钱(“省钱”)的系统,PLM是创造钱(“生钱”)的系统。

显然,在以ERP为代表的控制力和以PLM为代表的创造力之间,留有一个很大的缺口需要填充。现有的ERP厂商需要弥合从控制力到创造力的差距,即使ERP厂商有了类似PLM这样的产品出现,也并不说明它就已经成了一个专业的PLM厂商,例如SAP的“PLM”内涵与EDS的PLM内涵有着本质的差别。

同时,三维CAD软件厂商需要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下游信息集成的支持,更好地维护那些无组织的数据,并通过系统的功能扩展提高其控制力。最终,会有一些专业的、已经超越了造型和管理过程的PLM厂商脱颖而出,填充在PLM中的创造力和控制力之间的缺口。

人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ERP过去从未、将来也不会提供以CAD为中心的PLM系统的功能。ERP厂商所提供的“PLM”其实还是从ERP系统角度出发的一种功能上的延伸,是有限的PLM,并不提供专业PLM系统所涵盖的全部功能。同样,在专业的PLM系统这一边,暂时也不会有任何厂商可以提供财务管理、物料供应、车间报表等典型的ERP功能。当前业界用户的最佳选择,仍然是以系统集成的方式,加强两类系统的开放性并提高两类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以便获得一个适用的、强大的PLM环境。

竞争与融合

在制造业企业中,共享产品信息的需求彼此各不相同:从事采购的人与那些在研发部门、服务部门或在车间的人有着非常不同的信息需求。他们都有对产品信息的需求,但是他们彼此间考虑信息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基于完全不同的系统设计目的,ERP系统不可能“包含”和“替代”PLM系统,至少是几年内还不可能。即使是SAP这样著名的ERP厂商,为了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PLM需求以及体会到多年来ERP与研发系统难以集成的痛苦,也只能另外开发一套叫做“mySAP PLM”的系统,使得BOM的管理从产品生命周期下游的制造阶段,向上游迈进了一大步。即使这样,SAP PLM的着眼点仍然是以制造BOM为核心,工程BOM仍然游离在其PLM系统管辖范围之外。对于集成CAD系统来说,还是无从谈起。

无论如何,ERP增加新功能这件事,预示着以EDS为代表的PLM专业厂商与以SAP为代表的ERP竞争者之间的战争已经爆发。

在EDS和SAP之间的战役所牵扯出的意义是极其重大的,它将决定制造商最终投资PLM的方式。战争的转折点是能够具备管理产品定义、全部产品文档、与产品研发有关的所有变更的能力。

双方似乎暂时是势均力敌,但是,就未来发展而言,专业的咨询公司也给出了各自的看法。Daratech认为,“PLM比ERP系统具有大得多的业务价值潜力,这是由于PLM是以业务创造为中心的系统,ERP是以业务控制为中心的系统。然而,它们两个是相关的,需要联接在一起的。在五年内这两个系统可能实现完全互操作,而在2010年以后,有可能很好地融合到一起。”

AMR认为,尽管ERP厂商可以提供PLM解决方案,“这个新进展并不意味着PLM正好融入了ERP,并且终结了其作为一个相互依赖系统的存在。理由很简单:缺少CAD系统。无论离散制造商可以从ERP提供的PLM系统中获益多少,他们中的许多厂商还是需要先进的产品设计能力,而这些是ERP厂商所不能提供的”。

“有一个非常持久的问题:几何学价值几何?换句话说,一个完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产品定义与ERP系统的集成相比哪个更重要?在业界,如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都有寻求CAD继承的传统,因此,他们选择了以CAD为核心业务的PLM专业厂商。他们看上了这些厂商是因为这些厂商是如此关注全特征几何学的清晰表达。”

制造业厂商的选择

也许下面几个制造业厂商选型的例子比专家的预期更有说服力。

Goodrich是航空领域著名的制造商。它曾经面临着在EDS和SAP两个PLM厂商面前进退两难的局面。其PDM/ERP的集成项目总监乔治·卡塞利说,他们最终选定了EDS是因为SAP的解决方案缺少一些关键的功能。

“我们真的有这样的渴望——用一个解决方案来管理业务”,卡塞利解释到。“但是在我们做决定的时刻,SAP的PLM产品里还有某些功能上的缺陷和漏洞,而且我们看不出用什么方法能够修补它。”例如,SAP不能弥补的关键漏洞之一是一个叫做“连续控制”的识别过程,它所表明的是一个航空设备制造商必须维护其零部件的身世,从这些零部件还是原材料的时候开始,到它们被设计、制造,再一直到它们被交付使用到一架飞机上。

Goodrich决定选用来自EDS的Teamcenter系统,卡塞利说,这家公司有经验以最小的难度将Teamcenter与SAP的ERP系统集成起来。这个集成由EDS在其PLM解决方案中所提供的现成接口来完成。这样的集成,同时满足了他们对创造力和控制力的要求。

ABB是全球领先的发电成套设备提供商。在过去的几年中,ABB已经采购了约2500用户的Teamcenter软件来与ERP系统共同构成ABB的PLM系统。ABB 也曾经考虑过是否只用SAP作为其企业信息化的框架,但是由于CAD数据的集成是其PLM项目的进一步目标,因此它们放弃了全部采用SAP的相法,而是让Teamcenter与SAP各自发挥优势,组成一个集成化的PLM系统。

ABB的PLM系统是高度客户化的,该系统的实施缩短了企业的反应时间,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程度。以备件订单处理过程为例,Teamcenter用于瑞士和德国, 目标是使客户订购涡轮机备件的过程更为容易,更节省时间。工作人员通过基于任务的用户界面查询位于瑞士Baden的Teamcenter备件管理系统,确定客户所需备件的工程信息,再到位于德国曼海姆的SAP系统中取得库存状况、价格等信息,当备件订单数据齐备后,SAP系统生成一个订单给客户,同时发出生产计划任务。

目前处理所有这些工作,均可以在一天内完成。而在采用PLM系统以前的流程里,处理同样备件订单业务,需要注册到位于不同国家的不同系统当中,一般需要五天才能完成全部工作。

GM汽车公司情况就相对简单一些,GM在多年前就把它的PLM过程完全交给了EDS。现在,GM打算建立一个“数学高速公路”,以便在设计和使用无组织的PLM信息时,能够跨越各部门,贯穿全公司。Teamcenter现在已经成为其公司内部的信息集成框架。

根据咨询公司提供的资料,通常,对于离散制造商,由于对CAD更多地关注和依赖,他们大多数选择了专业的PLM系统。在流程制造业,大多数厂商选择了ERP系统或者是由ERP厂商推出的PLM系统,因为流程制造商一般不需要三维产品模型。

显然,实施企业信息化,绝不是只有ERP一种选择。

究竟是选择ERP,还是PLM?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企业重点要提升自己的制造能力、侧重“产、供、销、人、财、物”的控制管理,那么ERP就很合适;如果要重点提高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侧重对知识产权和智力资产的管理,那么PLM就是上佳的选择。如果二者都选,系统集成也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加以考虑。

相关链接:PLM领域的三大阵营

在过去几年,随着制造商开始把工作流程纳入到PLM系统,PLM的显著作用正在逐步地体现出来,PLM形成了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有着诱人的价值空间,吸引着软件厂商的目光,CAD厂商、ERP厂商、中立的软件厂商都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形成了PLM领域的三大阵营。

第一阵营是以CAD/PDM为核心业务并成功地集成了ERP的PLM专业厂商,包括EDS、达索等公司。他们在PLM中都有很长的历史,拥有几何造型工具和产品数据管理资产,这些系统在以产品设计为导向的行业和领域是最强的。这些软件厂商正在几何学基础上扩展其PLM能力,其可访问性和可用性,并以此驱动企业的业务决策。

第二阵营是以ERP为核心业务,但新开拓了PLM功能的厂商,包括SAP、Baan、甲骨文等。它们长期以来的工作是以资源管理和使用BOM表做计划,使用有组织的信息来进行事物处理,目前正在通过加入可视化功能和在线会议功能来向更加协同化的方面转变。虽然在几何创新方面能力不强,但是他们为流程制造业配置了成套的解决方案。

第三阵营是提供单一产品的中立厂商,如Agile Software、MatrixOne等,他们的角色主要是在以CAD为中心和以ERP为中心的厂商之间来搭桥拼缝的。他们强调自身的CAD中立姿态,以便集成多种的CAD和ERP系统。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