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大家圣诞节,元旦快乐啊!

[复制链接] 3
回复
175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12-18 12: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先祝各位圣诞,元旦快乐!!! 又是一个春秋,想必各位学生家人或这是前辈家人经过一年的辛苦打拼,各自都有不同的生活体味,五味瓶已经是诸位生活中的一部分了,但在这两节将至的年尾,希望我的祝福能给大家带来些许畅快。谨与大家分享<平安夜>与<蓝色多瑙河>,希望大家喜欢。 《平安夜》的由来 一)       一八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在奥地利萨尔札赫河畔的奥本村里,有一只老鼠大胆地溜进村里古老的圣尼哥拉斯教堂风琴楼厢里。这只饥寒交迫的小东西东跑西窜,到处咬噬,终于干下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导致了一曲脍炙人口的圣诞赞美诗的诞生。      翌日清晨,一位身穿黑色礼服大衣的中年人走进教堂,径直来到风琴旁边坐下。此人名叫弗兰兹-格鲁伯,正当三十一岁,有著一头黑发,高高的鼻梁和一双富有感情的眼睛。他虽然默默无闻,但在这偏僻地区很受村民尊敬。因为他是本村的小学教师,又是圣尼哥拉斯教堂的风琴演奏家。   他坐下来,踩著踏板,按下了琴键。可是风琴只发出几声呜咽似的微弱气息。      当格鲁伯正要俯身去察看究竟时,他的好朋友约瑟夫-莫尔来了。莫尔是个教士,也是一位音乐家。奥本村教堂的正式神父还不曾派来,莫尔是临时被派来顶替这职位的。   格鲁伯见他张皇,不觉一怔,连忙问道:『天主降福!什么事儿,约瑟夫?』那位年轻的代理神父举起双手,做出一副绝望的神态,并示意让朋友起来跟他走。   莫尔领著格鲁伯走到楼厢里的风琴键盘后面,指著鼓风的皮风箱上一个大洞说:『今早我发现这个洞,一定是老鼠咬破的。现在一踏下去,什么声音都没有了!』   格鲁伯仔细地检察了风箱上的那个洞。圣诞之夜做弥撒而没有风琴奏乐,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他禁不住喊道:『真该死!现在可糟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有办法,』莫尔神父有点见腆地说:『我写了一首短诗,倒可以作为歌词一凑合著顶用一下的。』接著他又严肃地说道:『这可不是「那一类」的歌呀。』      格鲁伯看见他的朋友这么激动,不觉微笑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莫尔的确很喜欢「那一类」的歌--就是当农妇和船工欢饮时,在齐特拉琴伴奏下所唱的那种所谓粗俗的民歌小调。这种东西往往引起那些固执守旧的虔诚教徒的不满,使得道貌岸然的长老们大皱眉头。      格鲁伯拿起莫尔所写的诗读了头几段,顿时觉得好象有一股奇异的灵气贯穿脊梁。这的确不是「那一类」的歌。它好象是抓住了他的心,温和纯朴和动人地向他诉说。他从来都未曾这么深刻地感动过。他耳边隐隐响起了这些诗句的乐音。      莫尔几乎是抱歉地说:『我只是这么想,既然我们的风琴已经不响了,那么你是否可以把这东西给我们的吉他琴配个曲,也许还可以搞个小小的童声合唱队来唱唱,……你看怎么样?』   格鲁伯说:『好呀,好,好!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做。给我吧,我拿回去看看是否能把曲子写出来。』   格鲁伯踏著地上的积雪,慢步走回安斯村。他一路上沉浸在他的乐曲构思中。   「平安夜,圣善夜,   万暗中,光华射。   他就像耳聋的贝多芬一样,在内心深处听见了所有的旋律:   照著圣母也照著圣婴,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静享天赐安眠,   静享天赐安眠。」   他准备写给童声合唱的曲调已在脑际回汤。他回到他那简朴的住房,坐在他那古老的钢琴边,面对墙上挂著的十字架,终于谱写称了完整的歌曲。   那天下午,莫尔的书房里聚集了十二名男孩和女孩。他们穿著羊毛长袜、外套和围裙,整齐而漂亮。他们并排站在一圈圈的冬青花环下,益发显得生气勃勃。      排练开始了,格鲁伯和莫尔各自弹起他们的吉他琴,不时满意地对视微笑。开始时,大家对歌曲不甚熟悉,弹唱都嫌粗糙了些。第三部分也不太妥当,但很快便改好了。行了,这歌曲终于完成了。      圣诞夜,教堂里点燃的几百支烛光,在光洁的金盘碟和圣餐杯上映辉争耀,给那些僵硬呆板的哥德式圣母态像,赋予了盎然生气和温柔慈祥的风采。教堂里到处都用青松、万年青和圣浆果等装饰起来。全体教徒挤坐在长条硬板凳上。男人们穿著臃肿的羊毛外套,妇女则被披上了醒目的围裙和有色的披巾。      当莫尔和格鲁伯提著他们的吉他,随著十二名男女儿童走上圣坛前时,惊讶的群众顿时轰动起来。格鲁伯向他的乐队微微点头示意,琴弦便拨响了。接著,莫尔神父的男高音和格鲁伯先生的男低音,便和谐地共鸣著响彻那古老的教堂。      于是,流传久远的圣诞赞美诗【平安夜】便这样首次被人们唱出来了。然而,第二天也就被人忘记了。当时参加圣诞弥撒的教徒之中,谁也不曾料到这首歌后来竟会风靡世界。      后来仅仅是由于一次偶然机会,才使这一杰作得以免遭淹没的命运。第二年春天,从齐勒塔尔来了一位风琴修理师,卡尔‧毛拉赫。他在闲聊中随便问起:既然风琴坏了,那么你们是怎样进行圣诞弥撒的?格鲁伯这才提起那曲子的事,他说:『这是个不值一顾的东西,我甚至已忘记把它塞到哪里去了。』在教堂的后部有一个小橱,里头塞满了尘封已久的乱纸堆。格鲁伯从这里找到了那首曲谱。   那风琴修理师看著乐谱,微微动著双唇,从他那宽阔的胸腔里哼著这调子。『有意思,』他轻轻地说,『可以让我带回去看看吗?』      格鲁伯大笑起来。『行,行,你尽管拿去就是了。再说,你把琴修好后,这东西就更加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了。』毛拉赫走后,格鲁伯也就忘了这件事。然而【平安夜】却在可爱的齐勒塔尔山中回响,并且从此开始了它远播世界的历程。      这歌曲作为民间音乐,从奥地利传到了德国。它越过国界,随著德国移民远涉重洋,传播各地。但直到不久前,莫尔和格鲁伯才被公认为这首歌曲的创作者。他们当时什么都没有得到,他们死时仍和生时一样贫穷。但是,格鲁伯的那具古老的吉他琴至今仍在为他歌唱,它已成为传家宝,被格鲁伯家代代相传。现在,每逢圣诞夜,人们便要把这吉他琴带到奥本村去。而世界各地的教徒们,则再次齐唱这首为人喜爱的圣诞赞美诗……【平安夜】。      (二)      奥地利靠阿尔卑斯山的地区,出了不少的乡村诗人,加上奥地利人,本是爱好音乐的民族。他们大部份的人民,信仰耶稣基督。所以每到圣诞节,在这崇山峻岭的一些小镇和乡村里,许多歌唱世家的男女,像中古世纪的吟游诗人,不断的把圣诞歌的词句和乐曲,加以改进或创新。他们很多人,长于弹奏乐器,而且几个人聚在火炉边,就能当场作出新的圣诞歌,成了后来圣诞歌的宝藏。有一些歌曲,也许当时唱唱,或唱过一两年,就被新的圣诞歌所取代了。但是其中的一首,不但流传下来,而且是世界最出名的圣诞歌,它就是大家熟悉的「平安夜」。      据说这首圣诞歌,是阿尔卑斯山下沙司堡的牧若瑟神父,在一八一八年撰写的歌词,曲子则是乐师方济葛鲁伯所作的。不幸它在那乡村圣堂歌咏团的抄写本中,埋没了十多年。后来,被一位喜爱音乐的人发现,就把这首圣诞歌,带到城里的音乐会上演唱,非常受人欢迎。于是,渐渐的流传到奥地利各地,再传到了德国。一八三九年,这首圣诞歌传进了美国,不到几年功夫,就普遍得到人民的喜爱。再经过著名歌唱家的演唱,电台的播放,这首圣诞歌-平安夜,普遍的流传世界,而且各国都有翻译的歌词。不管是不是基督徒,几乎都熟悉这首「平安夜」,聆听的时候,而且会哼唱起来。   关于「平安夜」这首圣诞歌,词句和曲子的写作,有不少的传说,下面所介绍的故事,最为动人美丽。      原来在沙司堡附近的一个小村,住著一位音乐师方济葛鲁伯,妻子亚纳,他们有个天真活泼的儿子小方济。葛鲁伯在牧若瑟神父的学校里,教授音乐;主日则在教堂中领导圣歌队。每晚他回到家里,喜欢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面,弹琴作曲,一家三口过得幸福快乐。不幸的,一八一八年秋天,可爱的小方济,突然因病去世,这一家顿时失去了欢乐,葛鲁伯夫妻二人再也没有笑容。这年圣诞夜,葛鲁伯独自去圣堂,参加子夜弥撒,他的心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的活跃欢欣。圣诞节的欢乐,似乎跟他没关系了。弥撒结束以后,葛鲁伯匆匆的回家,在路边传出儿童们的歌声、嘻笑声,他的心更为沉重。进了家门以后,一片凄凉。他呼唤妻子的名字,没有回答。点上灯,看到妻子亚纳,趴在小方济以前睡过的床边抽泣。葛鲁伯再叫她,她不理。葛鲁伯无奈的叹口气,只好拿起乐器来,想演奏乐曲,来排解妻子的悲伤。      当葛鲁伯打开琴盖,一张字条掉在地上,他捡起来一看,原来是前几天,牧若瑟神父所写的「平安夜」歌词,要他配上乐曲,由于思念小方济而忘了这事。这时候,窗外的夜色寂静,葛鲁伯联想到过去的一切,就坐在灯台前的椅子上,面对著妻子,开始谱「平安夜」的曲子。他边谱边弹边唱。这时候,妻子亚纳听到美妙的歌曲,忘记了其他,慢慢走近丈夫葛鲁伯身边,流著眼泪说:「亲爱的葛鲁伯,求天主宽恕我们吧!现在我明白了天主的圣意,小方济的去世,我们不该悲哀,应当喜欢!因为你弹唱的时候,我彷佛看见一大群小天使,来到我们的房子里,小方济夹在中间,随著他们快乐的唱著:『救世主诞生了!』」   「平安夜」的曲调和歌词,搭配得天衣无缝,聆听的人,不论是否基督徒,都为之动容。如果说它是世界上最美妙动人的歌曲之一,相信没人反对的。    http://www.xxinfo.ha.cn/jieri/christmas/midi.htm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8 12:16:00 | 只看该作者
约翰.施特劳期[Johann Strauss]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挥家。于1825年10月25日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家的家庭里。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是维也纳舞蹈音乐作曲家之一,他自己组织乐队,在国内外宫廷舞会、公园演奏,颇负盛名。老约翰原想培养自己的儿子当银行职员,但小约翰却觉得自己非常喜欢音乐,所以他就跟他父亲乐队的队长学小提琴,又跟一位捷克的作曲家学习作曲。在他十九岁的时候他就有了自己的一个十五人的乐队当众表演他自己的作品,同他父亲的乐队分庭抗礼了。1849年,他的父亲去世后,他便负责领导他父亲的乐队,从此,他不断地创作乐曲,拉小提琴以及指挥自己的乐队,接受国内外无数次的定期邀请到处巡回演出。他演出活动的活动的最高潮,是在1872年到美国的访问,据说他在波士顿指挥十四场音乐会演出,音乐会在特地建造的大厦举行,可以容纳十万个听众,而演奏者竟有二万人之多,为此,安排了一百名指挥给他当助手,盛况确实可谓空前。约翰。施特劳斯于1899年6月3日在维也纳逝世,时年七十四岁。他的作品一共有五百首左右,其中圆舞曲就有一百七十首,可以说圆舞曲是他创作的核心,他成功的创造了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介绍维也纳圆舞曲:这是一种音乐的结构形式,它的结构是:前有序曲,中间有四五首小圆舞曲连成的主体,后页有尾声。我们今天欣赏的作品就是一首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风格的作品。
      
      这首作品的创作时的背景与1866年爆发的普奥战争有关系,在1866年七月的一场战役中,奥地利战败,当时悲哀,沉闷的气氛笼罩着维也纳,1867处维也纳男声合唱团的指挥要求小施特劳斯创作一首充满生命活力的合唱曲,据说作者受了当时一位诗人的一首诗的最后一句的启示作成,可惜词作者的词填的很不好,因此初演时反映很冷漠。但在第二年的法国万国博览会上,改成管弦乐曲的《蓝色的多瑙河》取得巨大成功,从那时起一直到今天,这首乐曲依然是世界音乐舞台,特别是每年元月一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的常演曲目,不过,一般来说,这首作品的器乐曲比它的合唱曲更为常见。


   http://sd.qlyx.com.cn/music/play.asp?id=3367
板凳
发表于 2003-12-18 14:00: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圣诞快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18 14:07:03编辑过]
4
发表于 2003-12-18 15:01:00 | 只看该作者
圣诞快乐!!^_^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