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通勤上班,时钟一过了下午五点,心中就暗自高兴又可以领加班费......,你只是一个把 身心和时间,单纯卖给你的老板、没有自主性的上班族?如果,你明天上班,老板要你从今 以后,不必到公司报到,每天在家里工作,并根据你工作产生的附加价值来决定薪资的话 ,你究竟可以拿到多少薪水?你看看区公所的职员,自己的窗口没民众来,就喝咖啡看报上 厕所,每天做的事都属于「消化型的业务」。如果这些公务员想提高工作的附加价值,大可 以动动脑筋,想想如何把数据文件整理得更好找、更有秩序,如此就能把自己的工作提升到 「创造型的业务」。区公所的职员只是一个例子,今后在数字网络的时代,一通电话就能申 请户籍誊本或印鉴证明,消化型的业务将从我们的周遭消失。现在,服务业人口占日本总就 业人口的六五%,这个比重将愈来愈高,不久的将来,预期可升高到八○%,届时,服务业 的人力将出现三极化的现象。
第一类型是「单纯劳动集中型」,像在旅馆铺床单、清扫的服务生,或者是在快餐店炸薯条 的店员。有些白领阶级看来外表光鲜,胜人一等,其实和汉堡店的店员没什么不同。我曾经 拿三百万日圆到日本某银行,哪里的行员只会劝我存成定存,但当我拿到香港的银行,他们 却很积极地询问我这笔钱是否不急着用,想办法帮我设计一套资金运用计划。日本的银行行 员,和只会炸薯条的店员是一样的。
第二是「知识劳动集中型」,从事的是知识附加价值的工作,但以时间计算给薪,又称「知 识蓝领阶级」。例如工程师,收入是第一类型的四、五倍以上。不过,知识蓝领阶级,如只会 死记法律条文的律师、只会记帐的会计师、只会遵循教育部指示的教员,将来都可能被光盘 CD─ROM取代。在美国,已经出现一片只要九,八美元的光盘,叫做「Quicken」的家计簿, 一般家庭不需要求助会计师,就能算 清收支情况。还有一种叫「Family Lawyer」的软件,囊括一般租约、离婚、遗书、保险的 法律问题,省去大事小事求助律师的麻烦。这些软件包的问世,预期将造成九○%的律师 、九五%的会计师沦落成软件包的操作员。要避免不被软件取代或淘汰,只有努力创造光 碟提供不了的附加价值,例如活用软件包,为顾客分析投A种保险有什么利益,投保B保 险风险程度如何等。医生也是,日本过去为了培育医生,在每一县都设立一所医学院,现在 实在有些供过于求,医生如果只是开着门,消极地等病人上门求诊的话,迟早会关门大吉 。但是现代人很愿意在「预防疾病」上花大钱,如果医生从「医病」转变为「健康顾问」的 话,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则是「知识白领」,以知识附加价值的成果来决定薪资,和第二类型的薪资收入差距别 更大。第二类型的计算机绘图员年收入一千两百万日圆(约合三百万台币),第三类型的知识 白领的年薪,至少是四倍,甚至?倍以上。知识白领必须和分布全球的工作伙伴,时常保持 联系沟通,所以英文能力是必须的,而且要像好莱坞导演史帝芬史比柏一样,会写剧本又会 制作,具备高度的多项工作能力。
上班族要如何提升自己为知识白领?
第一,不做知识懒虫。投资自己,提高自己的附加价值,培养自己不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 能存活的本领。你可以在上班时间动脑筋思考改进自己的工作,或者利用下班休息时间充电 学习。
我认为从三十五岁到五十岁是「魔鬼的十五年」,因为三十五岁的人大多进入公司有十年的 年资,工作熟练之后,就不求知识上的长进,只会汲汲于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停顿,进入魔 鬼的十五年。
第二,不要给自己设限,特别是公司的「职务规定」,有害于培养知识白领。公司许多成文 或不成文的规定,都不相信员工,把员工当小孩子看待。例如出差费用定得死死的,啤酒 、小菜都不能报帐,但如果报帐的员工判断这些花费,对公司有贡献,企业应该相信员工 ,授权决定。三年前,我在日立待的单位,一个月电话费上限是一万日圆,打完电话还要在 规定的笔记本上,记入的、对方和时间。还记得有天下午,我在公司后院散步,总务部的人 要我回座位。「为什么?」我问。「现在是上班时间,」总务部的人回答。「我在设计上有 想不通的地方,想在安静的地方,思考一下,」我说明。「不行,请你在位子上思考,」总 务部的人一脸不悦。我一直认为,以遵循公司规定为最高准则的人,如何能在未来创造新的 规则?只会钻营、想办法升迁的人,怎能站上无国界竞争的世界舞台?
第三,不要怕犯错,要有勇气重新开始。没有失败过的人和企业,想法僵硬,我认为三十岁 前应该失败三次以上。但大多数的年轻人,都被我们的教育体系教导成害怕失败、避免失败 。而且很多人,不能否定自我,怕因此失去既有的一切,但如果没有否定自我的勇气,个人 、企业和国家都失去创新的能力。看看计算机语言,二十五年变了五回,家电产品的功能更是 一代超越一代。这些进步都是从否定推翻出发,经营手法又何尝不是。我还有一个经验,不 要想很可惜,而要有随时都重头来的勇气,想到可惜,人生就失败了一半。如果当时我答应 留在日立,就不会到麦肯锡发展。五十岁时,我退出麦肯锡,稍后参选议员和东京都长,后 来决定从此不参与政治活动,都没有一丝「可惜」的心里。年轻人更可以重头来,但决定的 时候需要拿得起放得下的勇气,不能留后路,要有破釜沈舟的决心。
第四,不挑工作。我在麦肯锡看过几千人,成功和不成功的人有一个清楚的差别,成功的人 不论什么工作都不挑。不讨厌、不选择工作,不论什么工作都积极地,站在顾客立场思考 ,从中一定可以学习成长。
来源:http://www.pmsalon.net/viewthread.php?tid=6062&extra=page%3D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