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心中常存恐惧——读“商业领袖没框框”有感

[复制链接] 5
回复
122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12-4 11: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京聚会时,大家聊到一个话题,科学就是盲人摸象。

用盲人摸象这样看起来不舒服的词用来形容科学,乍一看不能接受,细细想来确是准确地表达了科学研究的事实。

管理研究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各种管理理论都只反映了管理实践的某个方面,国内企业对于各种管理工具的认识模糊,预期偏高,媒体和咨询公司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意思的是,一项所谓的先进管理工具,被捧的越高,摔的越惨。人们也在就在“追捧—批判”的怪圈中不断地轮回。

认为自己掌握的工具一定能解决客户的问题,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咨询过程当中,惟有心中常存恐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小心一点,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转]商业领袖没框框

王育琨*

——解读山姆·沃尔顿之五

中国许多有钱的大佬本来没有多少枷锁,却在权威人士“成就战略管理者”的教唆下,硬是要把许多的枷锁往自己身上套。

领袖是自由的。而旁观的庸众,却往往要循着自己的思维给心目中的领袖加上许多框框和道道,甚至修成一座座金身,百毒不侵。山姆·沃尔顿就常常被一些权威人士定格为一个战略管理者,即制定一个长期战略然后持之以恒地贯彻执行的典范(姜汝祥:《温水中的青蛙:从市场政治家到战略管理者》载《财富》2003年第6期)。

泉下有知,山姆不知作何感想。不过他的小儿子吉姆·沃尔顿准会在一边偷着乐:“父亲总是说你们要灵活些。不管是进行家庭旅行还是商务旅行,他都经常更动行程,甚至在踏上旅程后,还要对计划进行修改。后来,我们都窃笑那些把父亲看作伟大战略家的作者们。他们认为,父亲能凭直觉制定复杂周详的计划,并一丝不苟地执行。其实父亲的事业是在不断改变计划中繁荣起来的,对他来说,没有一项决策是不能更改的。”

这就是山姆!一个真正的智者。他不会被事物恒久不变的表象所欺骗,而是牢记着时间的作用,时刻惊醒着事物昙花一现的本质。在碰到挫折、遭遇阻力时,并不是按着原来的计划一根筋到底。他没有那么傻。他的理智和他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紧张工作,以辨别所遭遇的东西是否可以更改。如果是不可以更改的,那么就赶快绕道前行。最突出的例子是他的那次刻骨铭心的举家大迁移。

碰到南墙绕着走

山姆起步时经营的商店,在纽波特小镇创出了名头。无论从营业额还是从利润衡量,在附近6个州的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山姆的成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包括房东。房东看着生活无着落的儿子有点揪心,想让儿子经营这家商店。于是便断然取消租约。由于签约时山姆在房租契约中忘了加上一条在第一个5年期满后有权继续续约的条款,山姆竟然毫无办法!结果,正在山姆经营上如日当午,好不容易安顿好新家之际,却要被人踢出这个城市。这简直是一场噩梦。一切又要重新开始,妻子对前景忧心忡忡。

山姆起初特别气愤,可很快他意识到,那是不可抗力。没有什么好说的,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看不见儿子的前景,于是就爽约给儿子留下一块活命的活计。这不合于道德却合乎人情,是不可更改的东西。不在不可抗力面前虚耗精力,迅速忘掉该忘掉的,把焦点集中到眼下能做的事上,是山姆的聪明之处。他们举家迁移,换个地方从头再来。

整个事情也许是件好事。使他有了个重新开始的机会,而这次他知道该怎么干了。如果当时房东不取缔租约,山姆一家也许会在一种安逸之中。小镇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或可能磨掉山姆的雄心壮志,就没有了后来沃尔玛的辉煌。造化弄人。上帝总是要给出一些逆境来锻造那些他选定的少数英雄人物。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不是看他在巨大的胜利面前怎样意气风发,而是可以透过厄运当头看他的反应。人性在这时表露无异。旁观者看到的顺境,实则是力行者克服着许多困顿和对抗走上的坦途。成功者是自由的。首先他解放了自己,然后才谈得上事业发达。

崇敬现实

山姆毫无负担。什么前人的经验、行业规矩、通行准则、个人资历、关系网络、权威视野等等一切都左右不了他,惟有现实的问题能引导他追求一个又一个方法和一个又一个更新的自我。山姆像一个赤子,没有支撑着过去事物的庞大而且沉重的负担,乐于否定自己接受新的启示。

学识渊博和位置尊贵的人都怕出丑,山姆不怕。接班人戴维·格拉斯就感叹,“山姆比我所认识的任何人更不怕犯错误。一旦他认识错了,他就改正错误,换个方向再干。”犯错误是正常的,改正错误却不是必然的。那需要一点勇气和信心。不少人缺的就是这个。因此他们对错误耿耿于怀,总要花费许多心思去化解、解释、寻找不是自身错误的因由。许多病变,尤其是一些商机的错失,往往因为人们压抑本能的直接反应,固执地从自己经历过的东西和博大的知识宝库里寻找解释而发生的。经历和学识没有成为武器,反而成了障碍。

山姆乐于听取不同意见,及时捕捉新的萌芽和有信息量的话语。当别人还在为事情怎么可能是这样发生的而错愕时,他却已经绝尘前行了。在个人面子与现实之间,他更尊崇现实。尊崇现实,不是简单的听取现实的汇报,而是义无返顾地深入第一线。山姆痛恨官僚作风。他一年有2/3的时间在巡视各地的商店,与雇员和顾客进行亲切的交谈,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公司出现什么难啃的骨头,或是突然冒出一个难题,他总是在第一现场出现。几天不见面,他的思想会跟着新的现实大踏步地往前走。

无成见地去感知和行事

如果把山姆·沃尔顿的一切经营法宝从头梳理一遍,我们会发现,山姆的看家本领就是一条:打破一切规则,无成见地去感知事物。山姆·沃尔顿每天都要改进一些事情。改进的途径是任意的、是可以无界限的。任何既成做法,任何权威视点,任何战略规划,都不足以为训,都要自由地向着新的生成敞开。他喜欢无成见地去感知和行事。

能够在一个度数里,无成见地去感觉事物的能力,是一个人最重要最根本的能力。靠了这种能力,才能有新生命的诞生,才能有茁壮健康的生命。一旦进入这种无成见的状态,人的创造性就会得到极大的发挥。山姆常常能进入这种状态。他会关闭焦点以外的视界,集中到进货、卖货万千可能的细节之中,把自己的、前人的、历史的、伙伴的、同代人的经验和智慧吸收过来,聚合成一个最大的力量打出去。这正是山姆精神充盈、有着强烈追求卓越欲望之根本所在。

行动者是无良心的。向后回顾,他一无所见;向旁倾听,一片茫然与空洞;向前倾听,意兴懒散;惟有切近的感觉,是那样真实,有声有色,意趣盎然。眼前事物的理,深深地吸引了他,他的视界有一道粗壮的线,隔断了所有其他的事物。山姆只是醉心于进货、卖货万千细节中的合理性。那份迷醉,是只有初恋情人才能有的状态。山姆把它带进了事业,他无限地爱他的事业,爱他的顾客,爱他的员工。正是这份对焦点以外的事物漠不关心的迷醉,让山姆获得了充分的自由。

山姆·沃尔顿最聪明之处,是他不去关注更多的问题,他只关心他的商场在一系列的方面如何改进,如何从别的商店里拿来或偷来那些最有用的东西。他给自己有效的界定了他的视野,超过视界的东西他充耳不闻。对山姆来讲,改进是无止境的、无框框的,只要有新的办法能使现在的运作更有效,他就毫不犹豫地采纳吸收。而在山姆的同时代人中,有不少学识比他高、魄力比他强、资源比他多、资金比他雄厚的人,可是那一切,山姆都不当回事。他反而庆幸自己起步时资金量不大,因此可以更贴近小城镇顾客的呼吸和心跳。把自己从若干无用的渊博的视界中解放出来,是山姆获得自由的最大途径。

人们通常不会自觉利用“无”,而是一个劲地用一些广泛的东西把自己填满。殊不知,被填满的人是没有任何创造力的人,因而也就不可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而中国许多有钱的大佬,抛却了自己的视界,忽视了自己的焦点,一个劲地往各种会议、企业家峰会、高层活动运作、EMBA班云集。可怜!本来没有多少枷锁,却在权威人士“成就战略管理者”的教唆下,硬是要把许多的枷锁往自己身上套。为此,我真想大喊一声:救救中国老板们的灵性!不要为布道者和利益驱动的EMBA所误导!

自由使人富,框框使人穷。这是山姆·沃尔顿这个自由的精灵给我们的启迪。

*王育琨,职业经理人,联系方式:wangyukun@263.net
沙发
发表于 2003-12-4 23:43:00 | 只看该作者
很是认同木人的感想。科研本身是需要一系列假设,以简化问题只研究某个领域或者某个问题,自然也就有片面的问题。另外科研比较与应用有一定的距离,科研经常是要假设一系列东西,然后得出一些结论。而这些假设在现实中常常并不满足,因此如果单纯应用话,偏差的出现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对后面那篇文章的有些观点就不感怎么认同,“为此,我真想大喊一声:救救中国老板们的灵性!不要为布道者和利益驱动的EMBA所误导!”不知道作者有没有看到从麦肯锡中走出了学过“道”的成功CEO?姑且不论真实的山姆是否如作者笔下那样,即使如此,我们是否可以从这一个例子就否定其他的?个人感觉山姆最成功的是不拘泥于某些规则(这点我还是认同),但学道“学”到一定境界是就不会拘泥于这些道,但在达到这个境界前,还是要学“道”的。
板凳
发表于 2003-12-6 13:43:00 | 只看该作者
bmyds兄所言,与我心有戚戚焉。

我想bmyds兄所言,跟文章作者并不矛盾。针对国内的一些现实,作者为强调自己的观点,话走极端,也可理解。
4
发表于 2003-12-7 09:55:00 | 只看该作者
前天在外地出差,工作之余顺便参观了当地的一个寺庙,对于几百多年前建造的建筑仍然坚固依旧,十分佩服。前人没有现在的高超技术,是否也象金字塔一样,早就掌握建筑力学的关键,还是无意识之作。。。。。。

商业领袖的心中没有自己所谓的框框?或是原则?
5
发表于 2003-12-8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许多有钱的大佬本来没有多少枷锁,却在权威人士“成就战略管理者”的教唆下,硬是要把许多的枷锁往自己身上套。”-------这句话即说出了现实,又让人感觉有点悲哀。本来管理就是来自于生活的智慧,我们却还需要开展“皇帝没穿新衣”的教育。记的有个MBA在创业失败后写的一篇文章中,其中一个标题就是“MBA需要向农民学习”,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二、三十岁的人,连脸皮厚点都需要重新学习,真不知怎么说好了。
6
发表于 2003-12-8 22:3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所云极有道理,其实好多成年人都会往自己身上贴标签,急着给自己归类,生怕离了群。好多失落了人的本真,为何现在国人的创造性那么生硬,好多事情缺乏人文的温暖,把自个儿整的都那么累、那么无奈………解放人性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