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中国式管理有效吗?

[复制链接] 3
回复
72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7-22 13:5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中国式管理非常时兴而热烈,中国式的管理是更适合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是西方

式的管理更适合成长中的中国企业?还是中国式的管理更适合?如何理解这个问题?作为

一个在中外企业都工作过的管理者有一些体会和大家分享。

    1.企业是什么?

    要理解中国式管理,首先不要忽略前提,我们是在谈论企业的管理。我们要明确企业

是什么? 企业的表现是一群人在一起工作。这只是形式,不是目的。而中国式管理提出

“经营事业本身没有目的”“企业组织功能是:聚合安人,协同一致”这完全不从目的

出发,讲形式。企业是什么?全球顶级企业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他的《管理实践》

中指出:“企业是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存在的”。只有顾客,对商品或服务的购

买,才使经济资源转化为财富,物品转化为商品。在这个重要而唯一的前提之下,企业想

生产什么并非十分重要。企业是一群什么人组成也并不重要。而顾客想买什么,什么是

他们的认知价值,那才是决定性的。他们决定企业是什么,企业生产什么,企业是否会

兴旺。而在中国式管理鼓吹企业安人为第一要素,试问内部人安了,自己企业的人员喜欢

了,企业却让顾客不喜欢了,企业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皮之不存,毛则焉附?唯有明确

目的,才能讨论方式。(企业课堂)

    2.企业的发展的标准及领导人的角色

    我们由上一个观点延伸,企业的目的在于修改、扩充,发展现有的、继续经营发展

企业。而我们的管理必须由此展开。我们领导一切工作的标准在于如何调动一切资源(

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围绕展开。如果我们不注重企业发展,按照中国式管理大师的

言论:企业经营只是为体现“修齐治平的个人的价值”这是一种个人修炼不是企业经营

,按照这位“大师”言论,企业的功能:“是聚合安人,协同一致”这是个本末倒置,是

事而非了。有一些管理经验的人都明白,企业发展之中,充满了变化的适应客户的变化

,企业的发展,都需要企业内部组织人员。适应变化,善于自我革新,但实际是很难做

到全体协调一致的,这时的组织领导者就需要明确目标,订出标准。制定行动步骤,而

后再摇旗呐喊。这还不够,还要论功行赏,必要还需要淘汰跟不上发展的人员。而我们

只是为求“安人”“满意”“大同合偕”,企业事实上是做不到的,也不可能做到。企

业的发展必须迅速、有效。而过度注重人的感受。将会付出极大的成本,以牺牲企业的

发展速度的而换取的,甚至以牺牲企业的存在为代价。企业都不存在了谈什么,都没有

用了。(盈利模式领袖营)

    领导者的角色: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要爱护人,能帮助人,能与人处理好

关系。但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事实上在一个成功的企业组织中总有那么一位领导者,

他并不爱护人,并不帮助人,也不刻意与人处好关系。他冷酷,不讨人喜欢,对人要求

高,但他常常能比其他任何人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出来。他比其他人更赢得了更多的尊

敬。他制定了高标准,并期望人们能达到这个标准。他的判断是对事不对人,以事衡量

人。不以每个人的感受作为行动标准。这样的领导者才是真正的有成效的领导者,因为

他们拥有了真正的品格。
(企业赢利决策特训营)
    3.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了,还能区分中国式或西方式的管理吗?

    今日的世界已为地球村了。信息化技术的成熟,和文化的大融合。我们可以看到了

年轻的一代更为开放和世界潮流,可以看到了吃着麦当劳,看着韩剧,采用互联网,运用全

球统一化的工作语言和标准。我们要看到了环境变了,你走在某地繁华市中心你能分辨

这是在何国吗?当今人的生存环境的半径变大了,各国人随着经济活动的交流,意识也趋

于相近了,当今的企业还要区自己的区域和管理类型.完全是落伍之举了。美国的IBM的

全球售后服务中心设在印度了,中国企业--华为有九百多位外籍员工,讨教鼓吹中国式

管理的这位“大师”,对他们又要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摸式?对他们中国式管理?他们要接

受吗?对他们完全西方式的,中国员工又难以平衡,企业的绩效又如何平衡,这又违反了“

大师”又一再鼓吹企业必须“协同共平”吗?从“大师”的故乡走出来的台湾的趋势科

技.财务总部在日本,销售总部在美国•研发总部在中国,开发中心在马来西亚,对于这样

一个已经完全国际化的企业,在全球设立了六个总部,不知要采取什么式的管理。趋势科

技是一家仅有23OO人,年销售额达5亿美元的,市值达60亿美金的公司。成立6年期间,保

持了一种持续的增长,1998年在日本上市,2002年即入选日经225指数,两年后又被选入全

球只有300多家的股票的道琼斯平稳成长指数股。趋势科技的CEO张明正把这种动力归结

为国际化,在管理上采取超越国界的管理,张明正更是指出“如果不是从一开始趋势科技

就建立了鲜明的强势的企业文化和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吸引各国精英加入并认同,我想

这样的超国界组织是很难维系的。”

    4.我的管理体验。

    笔者曾经参与了国内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变革过程。这家位于长三角洲的企业,与

一家国内国营企业合资经营,当时,中方对这个行业熟悉,也有干部团队,外方从合作性和

便利出发,开始企业主要由中方的干部管理,结果经营管理混乱,亏损严重,而后,又有外

方承包方式经营,以台湾公司派入干部,.以为语言相通便于沟通,但实际经营沟通代价过

大,主要经营者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来做管理沟通,又耗费了财力来满足管理层的干部住房

等要求,结果是一个要求的满足换取了新的要求的不断产生,过分追求人和,以及延误了

企业的发展。公司连续亏损了八年,主要股东在一忍再忍,资本完全亏完的状况之下,让

我来主导了这个已陷入了低谷的企业。笔者接受了这个企业之后,立刻立规矩,乱世用重

典,强化管理,对干部团队提出:听的明白,能够理解的又能做到的重用。不能理解但能够

执行的也很好。但决不容许,即不能理解更不愿执行的。通过了一年多的努力,企业就有

了长足进步,又通过了数年的管理团队的能力,企业现在已步入了行业的前列。企业管理

是重在实践的,任何的概念,不能做出实践只会破坏企业的管理,劳而无功。

    现在,提出的中国式的管理,只是不懂企业管理的另一种概念的自我炒作,笔者曾经

管理过台湾的企业,这个学说,在台湾已没有市场,最近在我们的企业管理界盛行•是需要

警惕的。以佛学,道教的自我修炼来代替企业管理,是非常危险的。自然笔者不反对领导

者的修为的历练,但不能和企业管理的绝对的等同。
沙发
发表于 2010-7-22 16:25:22 | 只看该作者
管理之分好坏,何有中外。
板凳
发表于 2010-7-25 23:40:1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式管理,目前的管理层喜欢,所以能大行其道。但是其还是有相当的可取之处,因为这毕竟是中国。

 

      其实国人的适应能力很强,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主要原因还在管理层,这就是上行下效。麦当劳、肯德基工艺很简单,但是流程很严格,外国人管,中国人一样做得很好,但是国内的快餐连锁,百店百样,难道没有制度,之所以如此,还在管理。

 

兼容并包,能安人就好。

 

4
发表于 2010-7-27 10:37:03 | 只看该作者
管理之道 非常道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