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幼儿教育者该思考的时候,也是家人里做父母的思考的时候,分享一下现今国际教育流派,希望能帮到做父母的家人。
新世纪以来,幼儿教育始终在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作为幼儿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众多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被引进中国,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瑞吉欧、杜威等伟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百家争鸣,然而各教育流派从说纷纭,有的甚至互相否定,面对面这样的局面,我们家长该如何看待,又能从中吸取哪些有用的东西,运用到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呢?
以下,我们就简单地介绍各家的教育思想,希望通过我们粗略概括,能够给家长们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卡尔威特
卡尔威特教育产生于19世纪初,他的教育论对中国的早期教育、家庭教育影响很大。早在20世纪初,我国的教育学家如陶行知、陈鹤琴就已注意并钻研过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卡尔威特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从儿童的智力曙光初现开始。他指出,父母要学会爱孩子,用幸福的童年、快乐的教育给予孩子以乐观、坚强、宽容的心态,让其面对今后人生所经历的各种问题。其主要表现是父母要多留意孩子的优点,不吝表扬和鼓励,多与孩子进行亲子游戏,尽量陪伴在孩子身边,营造积极的生活氛围和环境等。
福禄贝尔
19世纪中叶,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创立了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等。使幼儿教育理论形成了独立的体系,也使幼儿园教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独立领域。福禄贝尔提出人的教育应从儿童早期开始,即出生即入学。他强调幼儿有好动的天性,成人不应横加干涉和束缚,并指出:游戏是表现和发展儿童自动性、创造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成人应允许儿童自由地、尽情地游戏,同时注意观察和指导他们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增进幼儿的体力、智力、社会性等。险些之外,福禄贝尔先进的思想还包括用联系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儿童教育。
杜威
约翰 杜威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我国教育家如:胡适、陶行知、陈鹤琴、张伯苓等都深受其影响。杜威对教育本质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同时杜威受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影响,也主张教育应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在“做中学”,与生活打成一片,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经验。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的教育思想最早产生于对儿童的教育,她认为幼儿园具有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并指出在幼儿各种敏感期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便能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使孩子受益终生。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和培养,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云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20世纪,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教育家,将这种理论不断的进行了完善。
瑞吉欧
瑞吉欧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它的教育理念得到各国教育界、学术界和政治界人士的赞赏,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全世界最好的教育系统之一”。瑞吉欧的教育理念认为:每个孩子都具备学习的潜能和对事物的好奇心,而教育者应深该了解儿童的潜能,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以建构式的提问引导开放性的探索,并依据儿童的经验与兴趣做适当的回应,使其从社会、环境互动中学习。它的突出表现在于提倡“全民幼儿教育”,是意大利合作,互助文化的重要体现。
多元智能
20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简称“ 八大智能”,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如果我们家长能及早发现孩子智能的长处与不足,并因势利导,就能帮助孩子适度的发展和弥补缺点。
感觉统合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珍 爱尔丝创立感觉统合教育。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即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近年来,感觉统合失调成为一种“时代疾病”。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地运作,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心理疾病。这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其主要表现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控能力差、易紧张、胆心、内向、爱哭、不合群、脾气暴燥、吃饭挑食等。
20世纪是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造就了一批伟大的教育家,产生了众多教育流派,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百家争鸣”。而当时的教育思想,即使到了科技、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我们家长在面对众多教育流派、借鉴其伟大教育思想时,也要学会用客观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例如:福禄贝尔,距离我们已经两个多世纪;蒙台梭利,脱胎于智障儿童的教育经验;瑞吉欧,完全取决于意大利深厚的文化底蕴;卡尔威特,产生于个案研究等。只有了解各种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才能让我们明白,不是每一种思想都适合我们的孩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从中吸取我们真正需要的内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5 23:47:0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