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备课,网上查找更多“情绪镜面原理”资料参考,接连使用谷歌、百度、搜狗进行搜索,发现资料少之又少。除了去年我摘抄《德川家康》一书写的个别感想外,没有更多的资料。
不经意间,我竟成了这一概念的提出者。噫,飘飘然!
前天刻意在周明峰个人群里插科打诨,期间蹦出“情绪,不过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已”的灵感,自己也感惊讶。但张肇麟竟然写出这样的博文:
【时间并非是一个标准容器】
时间并非是人们日常理解的,均匀、单向、客观,与空间一道规定宇宙的东西。不仅如此,即使我们接受了时间的概念,它的容器也是有“选择地不均”的。当你在赶时间的时候,你的心理会体验到时间的“过程感”非常实在、饱满。此时你的内心升起一个“自然的信心”,“你的心理”完全可以胜任更高的运作速度,你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远比寻常更多的任务。再深思一下,你也许会发现,这并非是时间观念的态度问题,而是另一个尺度的出现。当你感觉焦虑的时候,与感觉寂寞的时候,与感觉非常惬意的时候,时间的心理尺度是不同的。
其实人的老化速度也不决定于所谓的“公共时间”即钟表时间,而是决定于心理时间。机械时钟、石英时钟有着相同并且(当速度远离光速的时候)一致的“心理时间”,因此它对于大众似乎是一个客观。但这恰恰掩盖了它并不足以胜任大众公共时间标准的事实。时间是一个历程,但这个历程对应的是与心理有关的过程。如果把它与所谓的机械钟表时间(单一心理)作对比,你会发现人的心理时间并不均匀,它随着情绪性质而变得松、紧。
如果你能够把机械时间的霸权暂时放弃,那么你会进一步发现:人的生理活动节律(心率、呼吸、内部氧化、代谢)都受到心理时间的管理,而非机械时间。
事实上机械时间、石英时间也会发生松紧改变,这个类似心理时间的东西乃是速度。相对论早已实证这个现象。
于是在这个“阶段”,你应该可以尝试理解克里希纳木提的超越时间感的话题了。甚至寂灭与成佛。
我不得不佩服此人的才智,强大!
本来不去研究情绪的,现在看来可顺势敲打敲打“情绪”这一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