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从婚姻到领导与营销

[复制链接] 0
回复
78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3-26 16:2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态度,即不同的观念、行为和情感。那么,我们就必须问:为什么人会有不同的观念、行为和情感呢?因为人对问题的解释不同,不同的解释决定了我们面对问题的不同的观念、行为和情感。

所以,如果我们要改变对问题的观念、行为和情感,那么我们就必须改变我们对问题的解释。下面,从婚姻、领导和营销三个层面说明这一点。

有什么样的解释,就有什么样的婚姻

我与我的妻子相识于校园,在相互赞赏与鼓励中,走上社会,走进婚姻的殿堂。婚后之初,时常因为一些小事“冲突四起”,也许是因为我们生于迥异的环境下吧。我生长于黑龙江,姐弟三人,家教较为传统,说得严重一点是“等级严明”。而我的妻子生长于福建,是独生子女,家庭气氛要宽松得多,与父母之间如朋友一般。加之两地文化、风俗的差别,彼此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在对方看来,似乎不可思议。

这种“后院起火”的难堪,不得不让我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恋爱中那么和谐,而婚姻中却多有冲突?我的回答是,恋爱中的眼睛永远关注事情最美好、最具善意的一面,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而婚姻中因为其中任何一方的一举一动都会牵扯到对方,双方的种种不同也就暴露出来,并将所谓的不同误解为对错问题,从而导致了各种问题。

从这个原因出发,“对症下药”,我的解决之法是:回到恋爱中,以发现美的眼睛看待妻子的一切,为妻子的每一个不同、问题赋予正面的、积极的意义。比如不是“更苛刻”,而是“更关爱”,不是“缺少长幼规矩”,而是“平等精神与独立性”。这似乎是一种文字游戏,但是时间久了我们双方看待对方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也很少再有什么争吵了。

以前,家中的任何事物我基本是不闻不问,大多有妻子承担。只是偶尔做一点家务,但是觉得很烦燥,觉得不该由男人做。但是我的妻子的短短的几句话,我开始愿意做家务了。妻子说:“我变了”。我说:“哪里啊?”她说:“也不算是变了,应该是形式不一样了,上学的时候,一起上课,一起学习,什么事都喜欢两个人一起,所以现在家里有什么事,我也很喜欢和你一起做。”

忽然之间,我感到,做家务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一下子回到了大学校园的美好时光,回到了恋爱的热情中。本来让人厌烦的事,就包含了一种甚至浪漫的意义,转化为繁忙中的一种放松,一种对大学时光和恋爱时光的回忆。

我和妻子的关系能得到改善,是因为我们对彼此,对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重新做出了解释,我不再把妻子的行为解释为“缺少长幼规矩”,而是解释为“平等精神与独立性”。我不再把家务解释为令人烦躁的事,不该男人做的事,而是解释为一种放松和回忆美好时光的方式。从而改变了我对妻子和家务的心态,进而改变了夫妻之间的关系和我们的婚姻生活。

有多大的解释力,就有多大的领导力

同样的道理,在管理中,如何我们能改变对人或事的解释,那么就能改变对这些人和事的态度,从而改变结果。拿领导力来说吧。

所谓领导力,是获得人们自愿跟从的能力。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跟从你?这取决于你对自己、对所要做的事情做出何种解释。你的解释决定了人们对你以及所要做的事情的态度,从而人们决定了是否更从你的选择。

在马克•吐温的文学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中,顽皮狡滑的汤姆•索亚,小小一计就让小伙伴们心甘情愿地替他粉刷篱笆。这就是领导力!

汤姆•索亚被波莉姨妈强迫去粉刷篱笆,要干一件累活,还不能玩耍,于是受到了那些平日本身就和他有些“敌对”的小朋友们嘲笑。可汤姆•索亚假装津津有味地粉刷着篱笆,还说道:“哪个孩子能有机会天天刷篱笆?”这下可把孩子们都羡慕坏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抢着粉刷篱笆。于是汤姆趁机提出要求,谁想粉刷篱笆就要用礼物和他交换。

汤姆•索亚的领导力源于它对“粉刷篱笆墙”的重新解释。粉刷篱笆墙不再是一件“累活”,而是一种“机会”。这样解释,使得粉刷篱笆墙有了一个新的意义,马上就使得那些小朋友进入一个新的思维轨道,对粉刷有了一种新的感觉。

1983年,成立了六年的苹果公司迅猛发展,它经历了从一家拥有随意的经营风格的硅谷新公司,向拥有长期稳定顾客的大公司转变,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商业人士来负责管理。

苹果公司的传奇CEO史蒂夫·乔布斯花了好几个月时间,请来了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约翰斯卡利,来经营苹果公司。但是斯卡利认为,辞去一家稳定的大公司的总裁职务,去这样一家存在风险的、充满嬉皮风格的新公司是不明智的,当然,斯卡利最后还是受到了诱惑,他非常清楚“个人电脑即未来”。这两个人在在硅谷和纽约见了无数次面。最后,有一天晚上,在一个中央公园里,乔布斯面对这个比自己大很多的人,大胆地向对方提出了挑战:“你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改变世界。”

这里,乔布斯成功的将经营百事可乐的意义解释为卖糖水,而将经营苹果公司的意义解释为改变世界,终于吸引住了斯卡利,为此,斯卡利感到深深地不安,烦恼了几天之后,终于接受了乔布斯的邀请。

我们还可以从驱动团队的角度,感受到乔布斯“解释”的本事。乔布斯对员工说过:“我们正是以微小的方式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所有人走到一起来制作这个新产品,我们觉得,这可能是我这一辈子所从事的最伟大的事业。”这里,乔布斯把工作解释为一种“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方式,一种“一辈子所从事的最伟大的事业”

他还曾为员工举办过签名聚会,乔布斯将设计小组成员的签名分别刻在机箱内测,并高声宣布:“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杰作上签名。”如果你是当事者,你感觉如何?这里,乔布斯将员工解释为艺术家,将产品解释为艺术杰作。乔布斯对事情的解释力,决定了人们对他的跟从。

有多大的解释力,就有多大的营销力

各种商品千千万,消费者为什么选择这种产品,而不是那种产品?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即我选择这个产品对我有什么意义,对我意味着什么?

消费者选择的不只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解释。消费者通过选择某种产品,来向别人解释:我是谁?我是何种身份?我的喜好是什么?我的价值主张是什么?等等。所以,营销首先是一种解释,产品则是某种解释的载体,企业通过产品帮助消费者完成自我的表达。

在营销中,有这样一段历史,讲的是肥皂走进千家万户的故事。对于今天的人来说,需要肥皂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但是在一百年前并非如此。那时,是如何营销肥皂的呢?


1887年,某英国杂志上的pear公司肥皂广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广告中,一箱肥皂冲上海滩,箱子裂开;一名几乎全裸的非洲女黑人握着一块肥皂和一根矛。广告标题是“文明的诞生”,广告页最底下写着:“肥皂消耗量是衡量财富、文明、健康、人的纯洁的标准,”pear公司的广告有很多以奇异古怪的“非洲”为场景,但在那些广告问世的很久以后,该公司卖到非洲的产品仍是寥寥可数。他们锁定的对象是中下阶层的英国消费者,广告中告诉他们如何向更优秀者看齐,与“野蛮人”划清界限。在美国某些广告里,非洲人的角色换成那些被认为不爱干净的移民,但所要表达的信息相同:文明人应该使用肥皂,清洁肌肤、头发、碗盘、衣服等。

这样的营销之所成功,是因为企业将使用肥皂解释为一种文明人行为,反之,不使用香皂,就是野蛮人的行为。而消费者使用香皂,就意味着是文明人,否则就是野蛮人。

就是通过肥皂定义消费者,如果你使用肥皂,你就是文明人,否则就是野蛮人。如此这般,谁还能不用肥皂?要知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文明人,而非野蛮人。

一句话,解释就是力量!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