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机批发商甲,因为产品技术门槛低市场不断被蚕食。
主营产品分为两类:1 A类农家生活自用 2 B类单户农耕小型机械。
代理品牌30余个,单品400多种。 销售对象是县镇农机批发和零售商。
主力品牌厂商在南方,乙批发商在北方。产品重,运费高,返修率10-20%,为减少返修品的物流费用(主力品牌销售量占总销量60%),厂商曾经在北方设立维修点每年支付维修费用15万大部分是场地和人工费,支出与节省下来的费用刚好平衡,这两年销量萎缩返修数量随之降低,去年厂商撤掉在北方的维修点。
批发商甲在外省市场已失去三年以上,他打算去外省设立办事处重新夺回市场。时隔三年旧有渠道人情已经淡化很难挽回,产品和价格又没有很强的竞争力,费用开支又高。就建议他立足当前市场,做实做透把基础夯实后开维修站积累技术当做未来的新赢利点
1 随着国家新农政策的实施会逐步淘汰A类农家用产品(以后住楼房都不用),预计2015年农民就能搬到楼房住。大农业需要大型农机设备也会淘汰现今B类单户农耕小型机械,大型农机设备销售渠道也极有可能变成农业公司对厂家批量采购。预计2015年完成土地流转大农业的转变。到那时就没用户了。
2 当前经营的全部品牌返修费用足以支持维修站开支。返厂维修中物流费用是这个行业绝大多数厂家的额外成本。维修站为其他厂家服务,扩大服务范围。维修技术含量不高,但当地都是小批发户销售额达不到支撑维修站的量,所以虽然有需求但一直没有人做这块业务。
3 经过技术积累后把维修范围扩大到行业周边的农机设备,做成特约维修点。预计4-5年
下面就是美好的愿景啦 预计到2018年
4 完成向技术领域的转型,开始新业务:根据顾客特殊要求定做和改装。具备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生产外包。如果运气好或许大跃进3年就能达到目的。
大伙看看哪里出错了,还是需要改进? 我总觉得怪怪的,不知道哪里失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