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OEM企业大洗牌后的机遇

[复制链接] 1
回复
91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1-19 11:1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OEM企业大洗牌后的机遇
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引进了一大批OEM加工制造企业,这些企业为中国改革开发的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为珠三角地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搞活了市场经济,增加了财政收入,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实力不断提升,这类企业开始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地发展需要。OEM企业在珠三角发展遭遇空前的危机,原因很多,如:

1、 成本上涨
由于热钱不断涌入中国市场,加重了内地通货膨胀。物价、能源、土地和人力成本等持续上涨,导致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加重,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土地、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与国内部分地区差距较大。就赣州和东莞相比较,在用工、资源等企业经营成本方面,目前赣州的人均月工资比东莞低300元左右,电价不到东莞的八成,水价仅为东莞的五分之三,地价更是相差悬殊。据深圳市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外迁或倒闭的诸多原因中,排在首位的因素为“厂房租金贵”;排在第二位的因素为 “人工成本,包括工资、福利和社保费用等高”;排在第三位的因素为“用地需求无法满足”。同时,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使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成本增加,据广东的一家律师评估,新合同法将使企业雇工成本增加超过5%。此外,出口退税等国家政策调整降低了部分出口企业利润,增加了资金运营压力。成本上涨使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不堪重负。

 

2、 市场品牌化
越来越激励的品牌竞争,名牌产品往往比非名牌产品价格高5~1000000倍不等。世界上一些大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站稳脚根,是与自己的良好品牌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的OEM企业之所以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自己的市场品牌。他们仅仅是赚取微薄的加工费。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增长,销售价格难以提高,致使很多OEM企业利润越来越薄,有的无利可图甚至赔本。大量中小型OEM企业不得不被市场淘汰。从现实上来讲,企业不是没有这种意识,但由于打造自身品牌需要有相应的资金、优秀的人才以及良好的市场营销手段,而这些条件是中小企业难以具备的。所有很难树立自己的品牌,无法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一个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要想长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活,那是非常困难的。

3、 现代化管理
就目前我国OEM企业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看,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约占40%,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11%。从专业技术职称看,有技术职称的从业人员约占10%,其中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从业人员约占5%。从技术等级看,有技术等级的从业人员约占13%,其中高级技师和技师只占1%,高级、中级和初级技工分别占1.4%、4%和9%。这样低的学历水平是难以管理好现代企业的。在许多中小企业中,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相当一部分仍然实行家族式管理,在管理上存在诸多的随意性,从而削弱了企业的管理效力,无法与先进的企业开展有效竞争。

4、 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
中小型的OEM企业很多都研发能力薄弱,或者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生产的的产品也是一些对质量要求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小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往往利润薄,可替代性强。由于产品价格低,所以生产企业很难从中获利。尤其是近几年, 此类企业可能是零利润或者负利润。企业没有更多的钱也就不能购买更好的设备生产高质量产品,也没有钱开发新产品、聘用更好的人才,这更导致企业难以生存。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企业必将被淘汰。

5、 人民币升值
去年以来,人民币升值一直持续走高,汇率中间价3月27日已破7.02,以7.0130创下新年内第28个新高。人民币大幅升值,使一些出口企业逐渐失去竞争力,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本来仅靠某些资源优势维持生产出口,而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一些优势消失,出口受挫,迫使大量工厂关门、工人失业。3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2月份中国实现贸易顺差85.6亿美元。这一数据较一月份的194.9亿美元大为降低,仅比去年同期增长6.5%。

6、 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一直是中国OEM企业的主要采购国,由于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经济衰退,内需紧缩,来至美国的订单锐减。部分OEM企业客户单一,美国的采购商倒闭,自己也就劫运难逃。

7、 国家政策变动
2007年7月1日调整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7月23日颁布“44号文”(《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纺织、家具等1853种加工贸易出口受限;12月底,新一批589种商品的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公布。2008年1月1日的《劳动合同法》和“两税合一”直接导致许多OEM企业倒闭。

在内忧外患的重重压迫致使很多中小型OEM企业纷纷倒闭,还有部分OEM企业难以在珠三角地区继续生存,开始向内地、广东省东西两翼、中国周边国家转移,但转移并非那么简单,经过20多年发展的珠三角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产业链。迁到外地固然可以降低用工成本,但不完整的产业链会导致原材料配套成本的上升。一些工厂“北移”之后,发现当地的产业配套不完善、交通物流成本增加。“在当地运费最少要占成本的10%,而在深圳东莞运费只占生产成本的3%.另外不少的企业还得在当地买地建房,而不像广东这边有一个成熟的厂房租赁市场。”

OEM企业的冬天真正来临,一批经营不善的中小企业在残酷的寒冬中凋零,另一些选择了相对“温暖”的地方,通过了“寒冬”的考验,“生存能力强”的企业留下来了。这些企业将迎来一个升级发展契机。升级需要空间。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新春说,“劣质企业的退出,给优势企业腾出了做大做强的空间。从中长期来看,本地的产业集群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因优势企业的做大做强而不断提升竞争力。”由于劣势企业的淘汰出局,给剩下的优质OEM企业留下了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如:

1、 土地资源缺乏缓解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幢幢工厂拔地而起,土地的资源日益告急。数据表明,珠三角地区家具制造、皮革、服装鞋帽等行业用了全省工业用地的25%,但是只创造了8.5%的增加值。东莞由于工业用地已近饱和,2006年上半年有24宗首期投资超500万美元的项目因用地指标不能及时解决而被迫搁置,涉及投资总额11.68亿美元。淘汰一些弱势企业,就能有更多的工业用地,给优质企业落地生根。

2、 民工荒缓解
从2004年3月份开始,制鞋、玩具和制衣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开始感到普通工人尤其是女工缺乏。七八月份开始达到高峰,媒体称之为“民工荒”。广东省农调队03年下半年的调查数据,估计广东全省03年用工缺口为100万人左右。广东省劳动力市场已开始由纯粹的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直到07年底,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迫下,部分经营不善的中小型OEM企业纷纷倒闭,用工短缺的情况将渐渐缓解。

3、 订单更集中
由于部分OEM企业倒闭,市场对此类物品的需求量并不会因为这些企业的倒闭而减少,这就给大浪淘沙留下来的OEM企业更多的机会。如果竞争对手持续减少,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采购商采购不到足够的产品,符合条件的供应商也非常有限,留下的OEM企业就有望提高销售价格,赚取更多的利润。

4、 成本降低
厂房租金降低,由于部分劣势企业被淘汰,珠三角地区空出了很多厂房,闲置厂房招租,租金比以前减少了1/3依然无人问津;人力成本降低,据一家制鞋产负责人透露,已往招熟手员工1300-1500元就行,在“民工荒”时期提升到2000元依然无人问津。部分企业的熟手员工薪酬提升得更高,依然供不应求。由于竞争对手的退出,先前的“民工荒”得到缓解,企业不需要再花太大成本就可以招到合适的员工,人才的供需关系向卖方市场倾斜可能将渐渐慢慢趋于平衡。

留在珠三角继续发展的OEM企业应该把握这次“寒冬”后的机遇,借助当地完善的产业链、丰富的熟手技术工人资源等有利条件,积极的提升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尝试创立自己的品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中国有别于其他国家,他有13亿人口,而且一直保持着高速经济增长,本身就有非常广阔内需市场。随着国内购买力的提升,大量的国外商家都想来中国市场分一杯羹,更何况已经在国内拥有自己的加工生产基地的企业,更应该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树立自己的品牌,打开国内市场。当然打开市场,创立自己的品牌并非易事。但是继续走OEM模式路线,就会是永远的“雁行企业”,而且利润微薄。占领国内市场,不仅内销运输费低,而且还可以避免高额的关税。这对国内有相当规模的OEM企业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


 

沙发
发表于 2010-2-3 11:18: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