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无稽是没有根据,不过也可以谈谈,谈上海和深圳,深圳其实与东莞连成一个产业带了,因此深圳是珠三角产业带的龙头,深圳本身比上海小得多,如果不把广深珠莞拉进来,不好谈,这样一拉,对上海不公平了,上海又小了,上海没有环状带,最多把南汇、奉贤、金山拉入,这样上海还是小,不如把杭州、嘉兴、苏州、无锡、南京拉入,这样就是长三角PK珠三角,这才是公平的。
不过长三角PK珠三角,这是个社会文化经济大课题,不好谈,这样,谈一个话题把谈话对象在空间上做到对等很难,时间上,也是有很大问题,如果要时间上对等,上海应该和广州对等的,深圳是新城市,历史很短,起源于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深圳不过是三十年的历史,说起来深圳历史短,可是深圳人的历史还要短,深圳人都不是深圳人,深圳人在深圳的历史平均时间估计十年左右,三十年当中很多人都临时栖息一下,又飞往别处了,例如,少天和stonely。
所以,深圳人缺乏主体代表性,有人说:我是深圳人,其实,不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
上海就不一样了,上海人历史老,很多人是出生在上海,92年上海开放前,听说上海居民是800多万人口(大致),这800多万人估计是解放后被新政府确定下来的上海市户口人生殖繁衍一直到92年开放前的人口总数,这段时间,上海人是上海人,外地人是外地人,只出不进,系统是封闭的,92年后,邓小平南巡,承认不开放上海是个失误,随后,上海对外开放,也就是,上海是从九十年代后,才可以让外地人调入上海,如果企事业单位需要人才,这些人才可以进入上海,于是,从92年到2009年,这17年,上海又是变化了的上海,这样,在上海地铁站人民广场站拥蜂上班的一族,几乎都是从92年到2009年之间的新移民。他们自称是上海人,心里发虚,一是老上海人不承认他们,二是自己的饭碗不保的话,很有可能卷铺盖走人。
所以,从92年到2009年进入上海的新上海人,心态上与深圳人是一样的,都没有根,这两拨人是可以PK一下的,很有意思。
深圳没有历史沉淀,所以,深圳新移民自己创造历史,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普通话一统天下。
上海有固有的历史,九十年代新进入上海的移民第一件头痛的事情,就是遇到上海人讲上海话,而且,从49年到92年这段时间的上海人,形成封闭的心态,不像广东人一向是开放的心态。49年前的上海人,本地人就是上海土著人还有少量上海的土豪,其余人也是移民心态,包括广东的老板与无锡苏州的老板,与现在的温州老板一样心态,反正是外面进来的,可是49年以后,上海户口的上海人,开始反客为主,把上海本地人打成乡下人,自己堂而皇之地冠之上海人头衔,而外地人永远是外地人,这样,49年到2009年这一波固定的上海人带着封闭文化,老子中国第一。
这种心态,在文革期间,受到另一种的冲击,不是开放的冲击,而是上山下乡的冲击,你上海人自豪,上海生活中国第一,老毛不高兴,他不像老邓那样把外省人才引进来,而是把上海人拉出去,这样,上海知青在表面上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农村干革命去,实际上,都怀念上海优越的生活,最后,几乎所有的上海知青,都坚持不了忠于毛主席,一个个都逃回来了,毛主席老人家给上海人民开了一个大玩笑,也造成了现在一批回城知青永远的集体伤害。
老毛的运动,不但没有冲击上海最好的地方观念,反而反证了上海是中国天堂,不然大家为什么回来呢?其实全国的城市知青都回城的,人不能从高处往低处走。
好了,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证明一个,新上海人进入上海,与深圳不同,受到旧上海人的排斥和歧视,这样,外来文化和上海旧文化搏斗了17年,外来文化由弱变强,现在,几乎普通话占领了80%天下,比深圳99%还差一点。不过上海的普通话里还夹杂着外语,这点深圳稍为逊色一些。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6 9:17:3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