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摘自《精彩一跳》的经典章节

[复制链接] 0
回复
1518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11-23 16:2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避免职场陷阱及地雷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企业与人的时候,这句话要时刻牢记在心。劳动保障部门于2008年根据掌握的求职投诉情况,提醒求职者谨防 “招聘陷阱”,常出现陷阱的有以下八类岗位:保险代理员、程序员、期货交易员、“计件制”员工、“见习”岗位、“应聘考试需买复习资料”的岗位、“上岗前先缴费培训”的岗位和“上岗前先汇款”的岗位。就业专家表示,不法招聘单位通常通过以下侵权手段牟取利益:

一是“偷梁换柱”招保险代理。一家广告公司招聘“储备人员”岗位,但在面试中不断询问应聘者营销能力等情况,并介绍保险方面的业务。事实上,这家企业是代一家保险公司招聘保险业务员,为吸引求职者而发布的较为动听的岗位名称。

二是借招聘程序员“顺手牵羊”。一家软件公司以招聘程序员为名,在“笔试”中要求求职者编写程序,8名求职者的试题各不相同,但8段程序恰巧合成了一个项目,考试结果则是无一人被录用。专家建议,在不能判断招聘方真实意图的情况下,求职者应注意自己留存一份劳动成果,要求招聘方签字证明,避免落入“考试陷阱”。

三是招聘期货交易员“醉翁之意不在酒”。施某到一家公司应聘期货交易员,公司表示当即录用,并要求他付2万元开户操作作为培训,待他付费开户后就不闻不问了。

四是借计件制工种“趁火打劫”。一家工具厂招用钳工,约定月工资为750元,根据计件数量支付报酬。在上海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后,工人提出加薪,但企业解释称“最低工资标准不适用于计件工”。专家提醒,员工可对劳动定额标准过高的企业向劳动部门投诉。

五是以“见习岗位”为名“浑水摸鱼”。一家公司招聘网络管理员岗位,明确表示月薪为2000元,但招聘后却与员工签订“见习协议”,每月仅支付504元的“见习补贴”。专家指出,发布见习岗位的用人单位必须具有劳动保障部门见习基地资质,否则不得发布所谓的见习岗位招聘信息。

六是以“考试需买复习资料”为名,实则变相售卖产品。一家公司要求应聘者支付250元购买“公司资料光盘”,背熟后参加考试,考试合格方可录用。劳动者辛苦复习之后,却发现考试与光盘资料毫无关系,白白花钱。

七是要求“上岗前先缴费培训”。一家广告公司招聘档案文员职位,面试中要求应聘者先到某某职校付费参加培训,考核后合格方可录用,但培训结束后却告知条件不符,岗位已满,不予录用。

八是“无中生有”骗取汇款。一家公司通过电子邮件欺骗上网求职者,告知“聘用你为经理助理”,月薪5000元,同时称“公司在外地,希望汇款200元至公司账号,表示应聘诚意”。求职者汇款后就再也联系不上这家公司。

这些招聘陷阱主要是针对大学应届毕业生,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求职人员,但也不要以为高素质的“白领”、“金领”就不会碰到职场地雷而“壮烈牺牲”。

[案例]职场地雷之概念炒作的牺牲品

雷启中是一个职场“金领”,在IT行业摸爬滚打了十余年,从一个技术支持做起,做到了某软件公司的销售总监。34岁的时候,雷启中觉得自己应该试试创业。

IT行业是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但风险也比较高,既有大量的创业成功者,也有不少破产之后销声匿迹的,雷启中对创业的态度是谨慎,但存有激情。

猎头给了雷启中一个好机会,一家上市公司准备投资一个新的IT项目,正在寻找适合的项目筹备人选。在详细评估了那家上市公司之后,雷启中发现这家公司对投资项目的准备非常充分,严格论证了项目的可行性,并在项目的上下游都进行了相关投资。这一系列投资将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运作成功的话,会在行业中形成一个很有潜力的细分市场。同时,这家上市公司将成为这一市场的领军企业和龙头老大,市场地位举足轻重。

上市公司给出的合作条件也很诱人,他们投资的这个项目将注册为一个独立法人公司,雷启中拥有一定数量的股份,是公司董事,并担任总经理的职务。

既可以创业实现梦想,又有好的投资人、好的项目,雷启中不再犹豫,走马上任。上市公司的投入也很到位,资金充足,可以放开手脚招兵买马进行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但是,雷启中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四五个月之后,上市公司的投入突然停止了,理由是市场环境非常不好,资金状况出现了问题,要求他们立即实现赢利,如果不能在2个月内自负盈亏,这家公司就将清盘注销!

按照正常的投资规律,这样的创新项目怎么也需要1年左右的投入时间,才可能开发出像样的产品,再经过市场推广,才能让行业认可,1年的时间也是前期项目论证时确定的时间周期。但是,上市公司不管这些,资金投入马上终止了,公司2个月发不出工资,推广也没有费用,员工们意见很大,找雷启中要工资。雷启中要不来钱,也无法平息员工的怒气,只得黯然离开,公司由上市公司另外派人接管。这次跳槽无疑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败笔。

离开之后,经过不断分析和观察,雷启中发现这家上市公司在投资他们这一系列项目的时候,正好是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逐步拉高的时候,这一系列投资就是拉高股价的概念炒作。而当股价到达高点开始下跌时,上市公司对项目的投资即中止了,项目乱作一团,股价也就应声而跌了。“花十个亿在股市拉高股价炒作,不如花十个亿投资一个概念炒作。”他的公司,就是这种炒作的产物。而他花了大量心血筹建起的项目,则由上市公司另派人手继续操作,只是不再用他有股份的那家公司的名义。

随着深入调查,雷启中发现公司以前就有类似的“劣迹”,而自己当初只看到项目的可行性,没有对公司声誉进行深入调查就跳槽,悔之晚矣。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