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遏制“巴结领导”办法还是有的

[复制链接] 1
回复
72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11-22 15:5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全国组织部长培训班上,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重视关心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防止任人唯亲、唯近”。出发点无疑是好的,这个没有争议,争议在于如何可以做到。

    巴结领导、巴结权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面,领导和权力也同样在种种“巴结”中获得利益与满足。利益来源于权力,这样的利益链条不斩断或者降低,好的愿望就难以实现。依靠制度斩断这样的权力利益链条,比如:促进权力运作的公开透明,减少谋利空间;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尤其在利益来源和权力来源上,要做的彻底改变。否则,巴结领导、巴结权力甚至贿赂领导、贿赂权力就不会杜绝或者减少。

    道德或类似于道德约束都是软弱的,只有刚性的制度可以约束人、改变社会风气甚至于塑造社会文化。这些,在道理上其实已经是很浅显和普遍的认识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22 15:54:06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2 15:52:53 | 只看该作者


       刘洪波: 中国人,为什么习惯于“巴结领导”?


全国组织部长培训班上的消息,“要重视关心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防止任人唯亲、唯近”。媒体上做出来的消息,不少都是“要重视不巴结领导的人”(昨日《羊城晚报》),可见关注之所在,网上反响也算热烈。

巴结领导,既是社会现象,也是官场现象。组织部长管干部,重视不巴结领导的人,自然是说要他们在干部提拔任用中重视另外的人。

说实在的,当我使用“干部”、“提拔”、“任用”、“领导”等概念的时候,总是觉得陷入了一种语言的屏障之中,思考变得相当滞缓。用这一套概念思考问题,与用政治学中的概念、世界通行的概念来思考问题,意义上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大概在刚刚打倒(又叫粉碎)“四人帮”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是要学大庆,“三老四严”,三老者,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就可见“老实人”在我们这个社会是何其悠久的呼唤。当然,那时又有一个说法,就是问题几乎都是“林彪、四人帮”给耽误了,所以青少年风气不好、老实人吃亏等等,都可以归之于他们的破坏。

现在又过了好多年,“老实人”还是不多,这是从社会上来讲。官员队伍或者说干部群体里面,老实人会多一些吗?我估计,这要看“老实”怎么定义,如果说老实就是实在地弄些好处,这种情况不会少;如果说老实是专心做事,本本分分地做事,这种情况大概不算太多。当然,这也是有说法的,就是“利益驱动”,好像是市场经济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我就想,市场经济能造成什么影响呢?中国是不是市场国家,我们说是,很多国家不承认,弄得我们要去谈判争取承认市场国家地位或待遇。那些众所公认的市场国家呢,却又没有听说有缺少“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的问题。确实,他们是将做什么样的人,交给每个人自己去决定的,你想做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只是,第一你不要违法,第二如果你想做道德规则的背叛者或者自创者,你也要准备承担自己行为的道德压力。

现实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们从来要人“老实”,要人“正派”,结果并不盛产,而那些随便你做什么人的地方,人们按照自己想做的去做,却基本上可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如一,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做,少有明一套暗一套的情况。

对此,又有一种说法,说外国文化传统不同,所以就产出了这样一种在我们看来有些像是“二杆子”的人格,贬之者说他们脑子不能拐弯、不会来事儿,誉之者说他们性格直爽,而更多的情况是视情境和场合来贬之誉之。我就不知道有什么“文化传统”,能够使人类产生出这种老实和不老实的区别。

“巴结领导”,实际上就是不老实做人的具体表现而已。不光是被组织部长管的,等候被提拔、被任用的人,有“巴结领导”的问题;就是普通人,也未能免得了陶冶成“巴结领导”的性格。领导一出现,就能听到“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声音。

官场上形成“巴结领导”的风气,归根结底,无非是存在巴结领导的环境,那就是巴结领导是有用的。领导与群众,或者换言之,官员与民众,你会巴结谁?无非是巴结谁有用就巴结谁。巴结领导有用,却又要人不去巴结;巴结群众没用,反而要人去巴结,能够达到目的,我看是不可能。官员是被选拔、提拔、任用的,其间存在竞争,胜负操之于谁手,他自然就要向谁表现。

握有“用人权”的人,难免有个人喜好。看那些民主国家,长官也是各人自有班底的,组阁无非就是用自己的班底。不过,长官从何而来,这有不同地方却是不同。长官从选票中来,还是从更大的长官那里得来,也就是任用长官这种“用人权”握之谁手,并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用人的喜好,这是正常的。只是社会上、官场上是否必然因此而形成“巴结”关系,可能未必。这不取决于长官的品质,也不取决于组织部的工作,而取决于长官从何而来。一个“巴结领导”的制度条件,比组织部长或长官本人“不坚持原则”,更能造就整个社会的人格弊病。

(作者系长江日报评论员)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