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民营企业的老板热衷于厂房和设施的投资,但对于员工薪资的提高却没有正确的认识,使得民营企业经常出现高素质人员的流失,员工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我们通过长期的咨询实践证明造成员工对薪酬不满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对薪酬界定程序的公平重视不足
一般地说,民企老总们会注意到薪酬管理中公平的诸层次——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的公平、同级员工薪酬的横向公平、不同等级员工的纵向公平等,但他们往往只注重了薪酬设计结果的公平,而忽视了对薪酬界定的程序公平的关注。在一些民企老总们看来,只要使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的相对工作价值相当,或与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相当即可,薪酬框架的设计与操作是否公平并不重要。
二、战略支撑不足
在讨论薪酬设计的问题时,企业较多考虑的是公平原则、补偿性原则、利害相等原则、透明原则等,而对整个薪酬的界定缺乏理性的战略思考。薪酬设计上的战略导向原则,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薪酬体系或薪酬计划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该原则具有“天然”的动态性,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战略管理本质上就是一种动态管理。许多民营企业对自己的发展战略思考不多,更谈不上思考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去支撑企业发展战略。
三、“内在薪酬”的缺失
广义的薪酬可分为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两个部分。前者是人们从工作本身中得到的满足,它一般无须企业耗费什么经济资源。后者则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实质性东西,它需要企业在经济资源方面付出相应的代价。民企老总们一般理解的薪酬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在薪酬”,而忽视“内在薪酬”。在相当多情况下,由于老总们对员工人格尊重不够,甚至根本没有注意到“内在薪酬”的存在,导致的后果是员工的内在薪酬为负数,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极低,劳资关系紧张。
四、缺少多元化的薪酬晋升通道
中国的“官本位”意识较为浓厚,此意识反映到企业员工相对价值的定位上,人们一般以“官阶”的大小判断他们对企业贡献的多寡,因此,企业内的管理岗位成为各级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单一的“官本位”或管理“职业锚”通道,必然会使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大受约束和限制,会诱导企业所有颇具发展潜力的员工首先考虑将其全部精力放在职务的晋升上,从而限制高素质人才的发展。
五、缺少直接相关的绩效考核
民营企业的薪酬管理方法过于陈旧。民营企业在其薪酬管理上,一般也根据员工所处的工作岗位、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工作年限等因素,把所有员工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薪酬的计量就以此等级作为主要依据。但是相比之下,目前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与员工薪酬计量直接相关的绩效考核,即使某些企业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也往往成为“走过场”。
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由来已久,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应改变传统的观念,不断创新,加强同员工的沟通,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管理资料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