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探讨,关于晨间日记的栏目设置

[复制链接] 12
回复
367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9-1 17:0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写晨间日记已经快一年了。感觉自己在漫漫的变化,但是其中对栏目的设置有一些困惑,希望有写晨间日记的家人一起来探讨一下。

 

我目前的晨间日记的栏目是:学习、健康、工作、金钱、家庭、人际关系、个人专长、今日要事。

 

可是根据《7个习惯》里面的要求对自我管理应该是从角色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不知道大家对角色安排是怎么看的,为什么柯维会提出来必须要用角色来安排自己的人生,肯定有他的意义,只是我现在还没有理解。

 

所以,我想是不是要把晨间日记的栏目按角色来重新设置,比如:个人发展、父亲、丈夫、朋友、儿子、职员、家人(栖息谷),今日要事。

 

大家认为如何?

 

特别是麻烦大家阐述一下“角色”安排的利弊。

沙发
发表于 2009-9-1 19:36:0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都有道理。不过一向偏爱7 habits,试着用角色来安排如下:

学习、——这个就是Sharpen The Saw里面说的Mental(心智)角色。

健康、——这个就是Sharpen The Saw里面说的Physical(生理)角色。

工作、——这个是职员/经理等角色

金钱、——这个你干脆列一个财务自由者角色。

家庭、——这个就是丈夫/父亲等角色

人际关系、—— 这个就是Sharpen The Saw里面说的Social(社会/ 情感)角色。 

个人专长、——和上面的Mental(心智)角色重叠。

今日要事。

 

另外注意你少了一个Sharpen The Saw里面说的Spiritual(精神)角色。

板凳
发表于 2009-9-1 21:24:37 | 只看该作者

1事业

2家庭

3人脉

4学习

5健康

6理财

7乐趣

--每个人的关注点与影响领域都不可能完全相同,仅供参考

--个人感觉,按角色来设置,可能会出现栏目间内容量相距较大的问题

4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08:46:36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阿懒在2009-9-1 19:36:00的发言:

 

另外注意你少了一个Sharpen The Saw里面说的Spiritual(精神)角色。

 

非常的感谢阿懒,我一直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出现了一些问题,原来在这里,我缺少了对最重要部分的关注。想请教一下,你对精神是怎么理解的。

 

这个东西我感觉比较抽象,具体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做些什么呢?

5
发表于 2009-9-3 08:59:05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刚开始写晨间日记,采用的方式是先“拿来主义”,用一个家人觉得不错的模板先写,写一阵之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整。既然楼主提出按照角色来写,不妨先试一段时间,通过不断尝试调整,总会摸索到最适合自己的栏目设置。

6
发表于 2009-9-3 12:51:28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游牧游侠在2009-9-3 8:46:36的发言:

 

非常的感谢阿懒,我一直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出现了一些问题,原来在这里,我缺少了对最重要部分的关注。想请教一下,你对精神是怎么理解的。

 

这个东西我感觉比较抽象,具体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做些什么呢?

 

共同探讨吧,建议重读一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一部分。

 

fisherljy兄讨论总结如下。

不断更新 中 精神的更新 的方法

从个人层面 包括 服务 启迪 接触大自然
培养谦卑的心态,去包容万物。
阅读好的作品,启迪心灵。如果是宗教徒,阅读宗教教义
保持和自然的接触,洗涤心灵。
培养正向的思维,用克里希那穆提的说法,是洞察人性的清明。
修正、检讨使命宣言和价值观。

企业层面上讲,这就是目标宗旨与原则。

 

boaidashi兄的方法如下: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125460-1.html

精神

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身体外,精神也经常被我们所忽视。精神也是需要不断的营养补给。要不就会匮乏,会失去动力。在自然环境中散步,看一本鼓舞人心的书,听音乐或者听一位伟大的演说家的演讲,都是精神的补给。


下面是我正在准备养成的习惯:

精神】全方位投入的行动和发展计划确立习惯策略

 

目标肌肉: 精神饱满,处事冷静

效能障碍:目标不明确,不能以原则为中心

促进改变的价值观:

希望的效能结果:

序号 支持目标变化的积极精力习惯 开始时间
1 每天早上读愿景 2007.5.10
2 每周收集和消化一样精神激励的内容 2007.6.23

7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13:47:3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这部分的内容确实是被我忽略了太久了,要重新把它拾起来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手,慢慢来吧,每一天安排一些时间出来,涤除心灵的尘埃。今天早上已经把晨间日记栏目进行了重新的修改。

 

 

晨间日记真的是非常好的的东西,建议还没有开始记录晨间日记的家人可以试试看。

8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14:37:1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精神财富的思考
□周大新 发布时间: 2007-01-12 09:29 来源:光明日报

  如今国人相聚,不讲财富的时候很少,但讲的多为物质财富。这当然无可厚非,在经历了漫长的穷困日子之后,人们希望有钞票有固定资产,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是很自然的。不过我以为,人要想生活幸福,在拥有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必须拥有一定量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也是人的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精神财富也是一种可支付的财富

  人活在世上,其需要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一为物质需要,一为精神需要。只有同时拥有了物质和精神两种财富,一个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富翁,才能保证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

  与物质财富具有很多种类相同,精神财富也有丰富的内容,可以归结为这么几个部分:

  其一,信仰和信念。信仰,就是人们的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前者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种种,后者如马克思主义等等。信念,就是总认为有一份幸福在前边等待着自己,它在固定性上和信仰有点近似。有信仰有信念的人因为坚信有幸福在未来或来生等着自己,故精神上就有了支柱。这个支柱就是一种财富。当人遇到灾难的时候,他就可以依靠这个东西来支撑,用它来支付灾难造成的精神亏空从而不使自己垮掉。比如遇到了车祸,有信念的人会告诉自己,祸福相连,这一祸让自己对更大的车祸有了警惕,也许福就在后头,从而寻找到内心的平衡。灾难让你内心失衡,精神财富的支出则会让你迅速获得平衡,这就像把钞票支付出去买来东西一样。

  其二,意志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坚强还是软弱,坚韧还是脆弱。当一个人的生活遇到很大阻力的时候,就要靠意志力来支撑,靠意志力推动自己去克服。人的意志力是通过做事情的耐力和毅力来表现的。人有没有意志力,是不是脆弱,遇到波折时会很快检验出来。如果他没有,一旦遇见大的挫折,他就会垮掉。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众多因挫折而自杀的人,穷人、富人都有,究其深层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来支付精神亏空。

  其三,道德信条。道德观念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道德信条。一个人所信奉的他那个时代的道德信条,也是一笔精神财富。有了这笔财富,他在世界上的各种邪恶诱惑自己时,就能换来一份坚定,站稳自己做人的底线;他在做各种人生选择时就会从容,会准确地抓住人生机会,从而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人生位置。人生的重要机会,有时就是一个人的道德信条换取的。

  其四,各种知识。我们从书本上,从父母和学校老师那里,从各种实践中获取的知与识,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知识保证我们进行日常精神支出,使我们不至于陷于人生途程中一些陷阱。这些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也包括关于人类自身的知识。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的精神财富的量就越大,他应付人生就越自如。

  精神财富无形且不能自然传承

  与物质财富相比,人的精神财富的最大特点是无形,它是一种看不见的存在。一个人所拥有的精神财富的多寡,别人只能凭感觉知道。

  精神财富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不能像物质财富那样经遗嘱自然传承。父亲精神财富富裕,是富翁,儿女照样可能精神贫困,是穷人。

  精神财富的第三个特点是它并不一定随着个人物质财富的增加而增加。物质财富富有的人可以把孩子送到外国去留学,给他买很多书,让他去看很高雅的艺术表演或展览,但这些并不能保证他们的后代在精神财富上一定能增加。相反,一些穷人没有时间和金钱去欣赏高雅艺术,甚至上不起学,却并不一定就会精神贫穷。

  精神财富的第四个特点是它乃一个变量,可以像物质财富那样逐渐积累。今天你拥有的精神财富不多,但不要紧,明天随着阅历、学习、汲取经验教训,你的精神财富会逐渐增多。所谓人的成熟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精神财富不断增加的过程。

  此外,我们还要明白,一个人精神财富的多寡,与个人受教育程度固然有很大关系,但也不是绝对的。受教育程度高,可能拥有的知识比较丰富,但他同样可能意志力薄弱,在信仰上存在缺失,从而影响他精神财富的总量。

  当代人精神财富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

  仔细分析当代人的精神财富状况,我们发现与上世纪80、90年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在信仰上日益多元化。在城市一些青年人中,原来的政治信仰逐渐演变成一种争取幸福生活的信念。在乡村,原来信奉道教、佛教的人中,有一些改信了基督教和天主教。

  其次是在意志力上呈两极分化状态。上世纪50到80年代,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生存的艰难成为人们意志力的一种历练方式,孩子们都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中长大,意志力得到了锻炼。如今,独生子女一代开始成为社会的主体,但绝大多数从小娇生惯养,什么都靠父母,意志力随着生存环境的优化而脆弱化。近几年自杀的人数开始增加,据说每年有将近2万人自杀成功,有1000万人萌生自杀想法,这就是意志力脆弱化的表现。当然,还有一种是向坚韧、坚强那一极发生变化的,一些人,特别是精神财富富有的人,在竞争中跌倒了,爬起来再干,意志力不断得到历练。

  再次是传统道德的约束力在变松变淡。伴随着社会的转型,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挑战,新的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人们的道德信条也就五花八门。比如在婚姻问题上,有人坚持从一而终,有人主张不合意就立马离婚,有人主张试婚,还有人主张用情人代替另一半。

  再有就是在知识的问题上,呈现“知”在增加“识”在减少的情况。学生们包括研究生们,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会背的东西很多,对前人的发现知道得挺多,但先见之“识”或原创之“识”很少。相当一部分研究生的论文不具原创性,没有价值,只是为了通过答辩而拼凑出来的。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个人精神财富的消费样式

  是财富就要消费,那我们个人的精神财富是怎样消费的呢?我发现,这种消费主要是通过下述7种方式进行的:

  一是滋润人的气质。人的气质更多是靠精神财富来滋养的,没有精神财富而想拥有高雅的气质,那根本不可能。气质虽然无形但其实是很容易被看清楚的,一个人只要往那一站,别人马上就可以感觉到他是高雅、平常还是庸俗。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二是端正人的生活态度。一个人拥有精神财富,就会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就会既有对生活的享受,也有对社会的贡献,就不会一味地向社会、向他人索取。

  三是调理人的人际关系。如果一个人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那他的精神财富肯定不会富裕。一般精神财富富有的人,为人都豁达、热情、诚恳,与人的关系和谐融洽,就会享有友谊。

  四是提高人应对事变的能力。人生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事变,谁都不敢说他的人生会一帆风顺。精神财富可以提高人应对事变的能力,当意外事情出现时,可以支付精神财富从容面对,使意外得到化解。

  五是美化人的语言。语言是人的精神财富的外在表现。语言状态是雅的、美的、幽默的、机智的、礼貌的,还是粗俗的、猥琐的、粗鲁的,一下子就能显示出一个人精神财富的状态。

  六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精神财富多了,对一个人最大、最直接的益处就是生活质量会提高,心境经常是一种愉快状态。有的人整天紧紧张张,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赚钱机器;有些人稍有不顺就大发雷霆,整天牢骚满腹,这都是精神财富缺少的表现。

  七是增强人获取物质财富的本领。物质财富富有的人不一定会增加精神财富,精神财富富有却会帮助人去赚取更多的物质财富。

  对精神财富保护不当可能导致精神上破产

  人的精神财富也同样可能破产,人的精神突然变得没有支柱。通常会造成三种后果:第一种是对一切都变得漠然,随波逐流,不再追求生活质量。第二种是有绝望感,企图自杀,不想再承受人生的烦恼和痛苦。第三种是对他人构成威胁,不再善待他人,杀人、强奸、恐怖袭击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导致一个人精神财富破产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是遭遇了极大的自然灾害,对人的信仰造成动摇,比如地震,洪水等。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伤,残,让人一下子觉得上天不公,开始质问他们信仰的对象:我做错了什么事,要受这样大的惩罚?二是遭遇了极大的社会灾难。比如说战争,像二战时犹太人的被残害,善一下子没了,这也能动摇人的信仰或信念。再比如恐怖袭击,像俄罗斯的别斯兰事件,那么小的孩子,早上还活生生的,转眼间就被害死了,让人觉得难以接受,觉得人世间是丑恶的。三是遭遇痛心的人际背叛。本来是非常好的朋友,转眼间为了利益背叛了,人会感到寒心从而对人失去信任,把人世视为地狱。四是遭遇了巨大的谋生挫折,让人一下子失去生活信心,动摇活下去的信念。五是遭遇突然的健康危机。像癌症、艾滋病等,有人很难接受,精神大厦的支柱就摇摇晃晃地坍塌了。

  个人要努力增大自己精神财富的总量

  在个人精神财富的积累上,我们提倡“贪婪”一点儿,积攒得越多越好。要想增加个人的精神财富,需要首先把精神财富的来源弄清楚,笔者以为,它的来源主要有:

  前辈人的言传身教。我们出生以后,爷爷、奶奶和父母每天都在教育我们,告诉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前辈人的这种“告诉”,是我们精神财富的一个重要来源。这是在帮助我们树立人生信念。

  个人从事各种实践时的体悟和锻炼。个人的体悟,主要是指对人生经验教训的体悟。比如说,一个人做错一件事,总结教训,就是一种精神财富。个人的锻炼,则主要是指对意志力的锻炼。一个人做事失败了,不怨天尤人,找出失败的原因继续干,直至成功,这就是意志力的一种锻炼。

  对古今中外书籍的阅读。书籍是前人和别人实践的总结,是知与识相结合的一种载体,读书是我们精神财富的一个重要来源。能不能把书中的东西变成你的精神财富,就看你阅读量的大小和阅读时的分析吸收能力了。

  就像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物质财富一样,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地拥有精神财富。我们要经常像盘点物质财富一样,去盘点精神财富的库存情况。要经常想想:我的信仰是什么?我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念是不是坚定?我的意志力可否称得上坚强?我信奉的道德信条有哪些?我的知识是不是在不断地更新?如果现在有一百万现金可以不劳而获,我能抵抗住它的诱惑吗?如果今天突然有一场灾难降到身上,我能扛得住吗?如果有人在受难,我看见后能冲上去吗?……可以经常用这种办法来问问自己。这样就会知道自己的精神财富的储存状态。人的精神财富支付是很频繁的,其实人每天都在支付。

  在对精神财富的保存上,我们要有风险意识,要随时小心它的流失。我们要特别认识到,个人精神财富的流失有一个特点,就是连带效应明显,可能你精神财富的其他部分还在还有很多,可意志力垮了,不想活了,那么连带其他的东西也完了。我们要像保管物质财富那样,精心地保管我们所拥有的精神财富。

9
发表于 2009-9-3 19:58:5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非常佩服楼主.也非常希望向您学习.我有个建议,如果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越全越好,如果不充裕的话,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几项.人的经历毕竟是有限的.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

10
发表于 2009-9-4 13:59:01 | 只看该作者

八个方面
工作

理财

家庭

人脉

学习

心灵

健康

休闲

 

很多人写晨间日记的时候可能会忽略掉“心灵”这一部分,转一些文字。

每一个成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太阳照不到的阴影,它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出现,干扰你,甚至打击你,我们称之为心灵深处的“烂草莓”。 也就是长期累积的负面感觉。

每一个人都可能会在从小到大的成长的过程中,在头脑里留下了很多的感觉,这种感觉有两种,一种是正面的,一种是负面的。不过,对大部分人而言,在成长的过程里接收到的负面感觉会多于正面感觉。比如说,父母对我们的教育都是希望我们变得更好,但是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不正确的做法,相应地产生一些负面的感觉带给我们。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一些打骂或者是指责的方式,会在我们的意识中留下负面的或者是恐惧的感觉,就是我们所说的心中的“烂草莓”。这些“烂草莓”将一直留在我们生命里,对我们的生活发生着持续不断的负面影响,所以清除它们非常重要。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在头脑中都留过不同类型的烂草莓。比如说,你小时候上台发言,那时候年纪小,没有经验,没有讲好,结果受到同学嘲笑。这次失败的经历就在你意识中留下了一个烂草莓,以后每当你要上台说话的时候,这个阴影就会跑出来,让你没有办法自如地在台上表现。再比如说,你曾经和别人共同经营一项事业,但后来被你的合作者骗了,受到很大损失,由此你就种下了一个对人不信任的烂草莓。当你再次打算与别人合作的时候,这个烂草莓就会跑出来,让你的心中产生很多怀疑和恐惧。有些并非亲身的经历也可能成为自己的烂草莓,比如有些人对婚姻或配偶抱有怀疑的态度,就有可能因为父母的婚姻不成功而给自己种下了一个烂草莓,而让自己对于自己的婚姻也不敢有太多的盼望甚至满怀担忧。

 

把心中的烂草莓要拔除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我们突破心里很多原有的牢固想法。举例说,那个上台说话被嘲笑的人,他的心理一定有渴望再次上台发言的想法,但每当这种想法出现的时候,伴随而来的就是深深的恐惧:我真的可以再上台吗?如果再上台万一又讲不好,再被嘲笑怎么办?而伴随这个恐惧而来的就是对自尊的担心——那我的自尊不是要再次被伤害,又要丢脸?所以,他虽然有上台的想法,但缺乏真正把这个想法付诸于行动的勇气和决心。想法产生之后,经过刚才的担心、恐惧、害怕自尊受伤的一系列过程,他将想法付诸于行动的机率就不高了。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的人不断地在生活和事业上挣扎,却始终无法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始终在挣扎,始终无法获得自由的原因,他们的脑袋中埋藏着太多的烂草莓,这些烂草莓——负面的感觉会不断地阻碍他们的行动。


许许多多不同的烂草莓的例子提醒我们:要认真的面对烂草莓并体会它的存在,你才能真正有效的去处理它。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