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租债比山高,压断穷人腰,地主手里算盘响,佃户头上杀人刀;四方土地都姓刘,千家万户血泪仇!……斗啊斗,你在刘文彩的手,你是地主的嘴,你是豺狼的口;你喝尽了我们穷人的血,你刮尽了我们穷人的肉,可你,你装不完地主的罪,你量不尽我们穷人的仇 这是一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说的是四川安仁镇的大地主刘文彩盘剥农民的故事.在那个动荡年代,刘文彩留给世人的印象,就是个私设水牢,逼农交租的恶霸地主 如今,那个动荡的年代已过去多年,人们渐渐学会了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于是,在专家的考证下,人们惊奇地发现,作为刘文彩重大罪名的"水牢"、"行刑室"原本子虚乌有,是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而安在刘文彩身上的罪名.安仁镇的不少农民回忆说,刘文彩待人厚道,常对邻里乡亲扶危济困,每逢隆冬,都要向穷乡亲发放钱财衣物,实在揭不开锅的还能分到两石大米 除了帮衬乡里,刘文彩做得最为人称道的一件事,是一手创办了设施、环境、师资皆一流的"文彩中学".当年,文彩中学的校歌中所唱的"仗星公挽颓澜,学府宏开春风普馨",其中的"星公"指的就是暮年兴学的刘文彩 土地房屋以二换一 事必躬亲三年心血 年初秋,在刘文彩老公馆的西式客厅内,一场十几个人的集会正在进行.刘文彩一生中,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集会,这一次的商讨主题是要在安仁街上建一所中学,文彩中学.讨论异常激烈,建学校的各种问题包括建筑样式和规模大小,与会的人都提出了多种方案 刘文彩的心中,对中学只有一个标准:创办一所一流的中学,他对参会的人说:"干!拼着2000亩地不算事,等于我给他们四弟兄(刘文彩的四个儿子)每人少买500亩地,办个学校也有些望头 这是记在《地主庄园沧桑录》上的一个故事,除去开会的地点有些出入外(刘文彩一般喜欢在茶楼开会),基本属实 刘文彩没念过几年书,斗大的字也认识不了几箩筐.功成名就之后,刘文彩常常感到自身文化素养欠缺,始终对文化教育存敬畏之心.在刘文彩的心中,捐资办学更成为他暮年的一件头等大事 刘文彩是个说刮风就下雨的急性子,决定干了就立刻开始选址、征地.在安仁镇安仁街的南面街口,刘文彩看中了一片稻田,加上附近罗、李、杨三姓的坟园,这一大片区域就成了未来中学的校址 如何让农民把农田让出来盖学校?一般人肯定会想,刘文彩有权有势,强行征地不就得了.刘文彩没有来硬的,而是制定了一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搬迁.他用自己的两亩地换规划区的一亩地,用自己的两间屋换规划区的一间屋 除此之外,个别拆迁户还有额外优惠.比如有个小农叫陈启贤,他原本只有10亩地,按规定可换20亩.但是刘文彩当时手中的地契,最少的一张也有40亩,要是到县府地政部门把地契换零,又要托人,还费时间,刘文彩没那个耐心.结果除了陈启贤应得的20亩地,又白搭了20亩 陈启贤意外发了笔横财.但始料不及的是,就因这40亩地,在建国后的土改中,陈启贤被划为地主,因福得祸一家子挨批斗 征地解决了,让刘文彩最头疼的技术人才问题却一时很难解决.刘文彩要盖中学,可他手底下,没有一个懂工程建筑的人,搞绘图设计的就更没有.就在刘文彩犯难的时候,恰好安仁镇上来了一个专家小组.当时,国民政府要在安仁镇附近修建备战机场专用公路,这些专家就是负责修路的技术专员 因为机场临时改址,工程暂时搁置.专家们闲来无事,就买了点礼品来看望安仁镇的头面人物刘文彩.这下让刘文彩抓住了机会.对这些专家,刘文彩是好吃好喝好招待,专家一听说刘文彩盖学校没有图纸,就自发设计了文彩中学的建筑草图.为了感谢专家,刘文彩特地叫人去县里请来30多个高级厨师,给专家小组办了场盛大宴席,还亲自向专家一一鞠躬致谢 文彩中学开工后,专家小组要调离了,其中两名川籍专家--张先仕和彭鼎铭--自愿辞去了"铁饭碗",留下来给文彩中学做起了技术保障,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刘文彩不懂建筑,照常理,他钱也拿了,名也出了,剩下的建校事务就不用再管了.可刘文彩还闲不住,一定要事事亲力亲为才放心.已经快60岁的人了,还整天在为建校奔波.从1941年秋到1944年底,文彩中学建造的这三年时间里,刘文彩的生活中就只有中学,几乎天天泡在尘土飞扬的工地 在文彩中学落成后的碑记中这样记载:"自是役经始,公无日不亲临监视:严冬立雪,手脚皲皱;盛夏量材,汗常浃背,逮目堵皆兴,不知耗几许心血矣 刘文彩对学校的建造质量更是要求极高.他自己投资了3亿5千多万元法币(合当时美元200多万元),但资金还是很紧张.即便如此,刘文彩坚持不减一砖一瓦,高标准严要求,宁亏自家不亏学校 拿学校的礼堂来举例.修建此礼堂时,刘文彩要求尽量大些,但是要大到什么程度呢?长28米,宽23米,面积约644平方米,礼堂的房顶不用一根横梁,全是钢材焊接.刘文彩从成都请来了最好的焊接工人,买来了质量上乘的钢材.如今.这个礼堂至今仍气派不凡地矗立在学校内 文彩中学建成了.一个县级中学,它的规模让人惊叹,不说乡镇,就连大城市也不多见 开学之日放弃校产 创造环境一流守护 刘文彩要办一流的中学,自然要有一流的师资.所以,他从成都及四川全省广聘名师 文彩中学高男一班毕业生彭学鑫回忆说:"文彩中学的关键老师,都是成都甚至四川很有名气的,教数、理、化、英语,比如教英语的吴世谦是华侨,英语棒极了,对我们的影响很大,真正学到了东西."这种师资,让其他官办和私立学校无法望其项背 在教学设备上也花了大本钱,文彩中学尽量增加图书室的藏书量及其它文化医疗设施,还大量购进理化实验仪器,以便学生可进行分组实验.刘文彩还聘专人在安仁修造发电厂,给学校改善早、晚自习的照明条件 年初,文彩中学正式开学,包括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孙科、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内的许多政要送来了贺辞、贺匾.中国最后一个探花商衍鎏更是佩服刘文彩的兴学义举,亲自为文彩中学题写了八幅对联.很可惜,这些珍贵的墨宝在"文革"中全部化为灰烬 开学典礼上,刘文彩当众宣布:"学校成立之日,刘家对之不再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刘文彩没有把学校看成自己的私产,放弃了校产,还规定自己的子女不得占有,更不能继承.刘家惟一保留的权力,就是对学校的监督权,及每年对学校的财务进行一次清理,仅此而已 口头宣布后刘文彩还不放心,他特意雇人把自己的训示刻在石碑上,把石碑放在文彩中学校园里,让天下皆知,以防后裔隐匿、篡改 刘文彩这个捐资人,从不干预学校的教学工作,而是本分地履行他文彩中学守护者的职责.他动用自己在当地的权势,保障师生们一个静谧安全的环境,校园外的治安动荡在校门前望而却步.刘文彩还规定,全校师生凡出门必须配戴校徽.校徽就是学生们的护身符,戴上校徽,"没有一个被地痞流氓侮辱的,甚至连学生家庭也跟着沾了光 刘文彩也确实是一个合格的守护者.学校建成3年后,安仁发大水,全镇被淹,大水从地势高的仁和街涌进文彩中学,积水一尺多深.退水后,刘文彩带人,把仁和街下挖了半尺到三尺,这一下,原来居高临下的仁和街从此比文彩中学矮了半截.以后再发大水,文彩中学得以保全,可仁和街却经常遭灾,当街商户损失严重 别以为刘文彩不顾别人的死活,被淹的仁和街是他独资兴建的,街上大多店铺是刘文彩自己的,所以受损失最大的还是他自己,但为了中学,刘文彩也顾不了这许多 穷孩子不能失学 好老师待遇更高 刘文彩办学不是为了敛财,相比于他对学校每年1000亩田产的投入,学生的学费却非常低廉.据《地主庄园沧桑录》记载,1945年春,文彩中学招收第一期学生300多人,全部免费入学.以后各期学生,每期学费也不过6斗米,比当时的一些公立中学的学费还要低 文革"中有人对刘文彩晚年兴学极尽谩骂之能事,说他办学是为了培养剥削阶级子弟,而实际上文彩中学的学生很多是贫苦农民子弟.除了低廉的学费,刘文彩还设立一项"清寒补助金",定向资助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保证他们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出资人除了刘文彩,还包括安仁镇的其他士绅 文彩中学高男一班学生彭学鑫,当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考入文彩中学后,他的学费和灯油费全部减免,所交伙食费也寥寥无几,因此在该校顺利地读完高中,后来成了着名的机械专家 彭学鑫曾这样回忆自己的母校:"文彩中学为川西平原及成都市培养了许多人才,特别是把许多贫寒子弟培养出来,这实在是不简单的事 不仅对贫寒学生照顾有加,对外地学生,刘文彩也想得周到.抗战胜利后不久,二十四军分到八辆卡车(二十四军为刘文彩六弟刘文辉的部队),刘文彩立刻挑了一辆,当成了文彩中学的校车,专供外地学生上学、回家之用,避免学生长途跋涉的辛苦 对教师,刘文彩更是待若上宾.他之所以能网罗到这么多的名师,优厚的薪水是一个重要的筹码.他给老师开出的薪水,是普通中学老师的双倍,优秀教师的薪金更在原收入的两倍以上 还有一项待遇也是非常诱人的,那就是该校老师人人都有一座独门小院,院内花台、鱼池、书房、客厅、宿舍、厨房,一应俱全,幽静别致.就连老师回家探亲,刘文彩也是关怀备至,一律派车接送.比起如今民办学校的教师待遇,文彩中学的老师们堪称幸福 解放后,文彩中学被政府接管,改名为大邑县中学,1958年,刘文彩被彻底"批倒批臭",文彩中学又改名为安仁中学,并沿用至今 刘文彩是个大地主,这个地主做过坏事,但是人都有很多面,刘文彩也是一样,在他有争议的地主生涯中也做过很多好事,文彩中学就是其中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