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知的发展往往遵循“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
“三十挂总,四十冠董”中提到的后生,是处于“否定”的认知阶段,难免会心高气傲。这又如瓶子装水:“空瓶不荡、满瓶不荡、半瓶水才荡”。这又如热心发帖的人,尽管有些许精华贴,但谁又敢说没有更高明见解者可以再予以否定。(呵呵,很不当的比喻)
对道德观,金钱观的发展也会遵循“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改革开发前,人的思想单纯、物质文化生活也简单,社会有较好的风气,对道德的重要性持肯定态度。
改革开发这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和原有价值观的崩溃,社会风气日下,对金钱持肯定态度,对道德持否定态度(民谚曰笑贫不笑娼)。
中国的未来和某些发达国家的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付出一些道德缺失的代价之后,人们又会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世界首富热衷于慈善事业是个例子),孔子不也说“民富而知礼”吗。最近,“国学”在以往打倒之后,不也是渐渐拾起了吗?
“否定之否定”的外在与“肯定”很相似,但实际内涵大大不同。
在“驳:流程-能力-文化”一文中也体现了我自己思想上的发展规律。
我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十年,从刚参加工作时的无知,到对“流程”等的崇拜/谙熟,再到如今对“流程”的批判,回归到目前看似朴素的观点。
我写“驳:流程-能力-文化”时曾有一个预感:有两类人会同意我的观点,新手上路,和对“流程的局限性”有切身之痛的人。否定我观点也有两类人,有一定见解,和超越我的理解的人。这很正常,呵呵,心里话。
最近得闲,热衷于上网发帖,回帖,秀秀自己的观点,也是属于“半瓶水才荡”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 21:35:3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