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公关学之二十三
最忠诚的是谁
皇帝这职业说威风也威风,说危险也危险。说威风,那是因为他一言九鼎,生杀予夺尽在掌握,除了老天就属他最大;说危险,是因为想让他下岗,好顶他位子的人着实多了点儿,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险上加险的是,皇帝是粉丝团规模最庞大的明星,而且这众多粉丝的心思虽然个个难以琢磨,但嘴上却一个比一个喊得响亮,究竟谁忠谁奸,实在是难以弄得清楚,可这事儿不弄清楚,那觉能睡得好吗?
要说谁最奸,谁最离心离德,那实在不好研判,人心隔肚皮嘛,但最忠诚的人其实倒不难挑出来,那个人就是皇帝的老婆—皇后。
话说大奸雄王莽,把女儿嫁给了汉平帝当皇后,后来王莽篡位,这守寡的皇后哭了个要死要活不算,最后还投火死了,混了个东汉追认的贞烈称号。另一个大奸雄曹操,杀了汉献帝的伏皇后,把自己女儿嫁了去,后来曹丕篡汉,早就是下架凤凰的汉献帝吓得连静坐抗议都不敢,倒是这个同床异梦的曹皇后,把来抢玉玺的亲哥哥骂了个狗血淋头;隋文帝的女儿是北周天元皇帝的皇后,后来隋文帝篡位,这皇后却还惦记着北周王朝,跟亲爹兼新皇帝的隋文帝生分得很。
女权主义者也许会说,瞧,这是咱们女生心灵美,觉悟高,重情重义,就是比那些臭男人真诚率性。其实啊,这跟是不是真诚率性还真没太多关系。
按照史书中《礼乐志》的记载,皇后“爵同皇帝,职同皇帝”,也就是说,她跟皇帝一样,是那个坐在最威风、也最危险宝座上的两个人之一。虽然因为后宫女人着实多了点儿,皇帝的威风未必就是她皇后的威风,但皇帝的霉头绝对就是她的霉头。皇帝在位时可能未必体贴她这个黄脸婆,经常跟新来的小姑娘眉来眼去,打情骂俏,但一旦皇帝下岗,别的女人跳槽再就业都不难,皇后就难些:北齐被北周灭亡后,好几个皇后、皇太后惨到在长安城开杂货铺当个体户过日子,这就算是混得不错的了;王莽女儿、曹丕妹子这样的,靠裙带关系还能混份旱涝保收的国家福利,可这福利能跟皇后比吗?皇后可是专门给别人办福利的啊!
因此这些皇后们如此忠诚可靠,并非因为她们人品比别的女孩子更纯良(或更傻蛋,看您站在哪个角度了),而是因为她们是唯一跟皇帝有完全共同利益、必须站在一条战线上同仇敌忾的特殊职业者。说白了,她们是对职业(也就是皇后的宝座)忠诚,可不是对皇帝忠诚,更不是什么感情:汉平帝对王莽家小姐全无好感已是历史公认,而刚让曹家小姐的老爹宰了自己老婆、儿子的汉献帝,又能对曹小姐有什么男女之情?这几个皇帝不是窝囊废就是毛孩子,年轻貌美、养尊处优的几位大小姐,又能对这样的男人产生什么好感?北魏时候有个皇家公主嫁给边疆酋长杨保宗,这公主天天撺掇杨保宗造反,结果老杨造反后很快失败,公主也被北魏抓获。北魏人很奇怪,您不是咱北魏的公主吗,没事儿反自己娘家作甚。这公主怎么说?“造反成事反俺就是皇后了,不比当个小公主强百倍”,您瞧,还用我说吗?
明白了这个理儿,就该明白像春申君黄歇那样,把怀了孕的小老婆送进宫里,打算来个鸠占鹊巢的主儿,那脑袋蠢得就跟一桶糨子一样了吧?不管这女孩子原先跟您多么如胶似漆,肚子里的种究竟是不是您的功劳,一旦进了皇宫,那就跟您不是一路人了——如果让皇帝知道真相,大家活不成;如果瞒天过海成功,这女生不仅是皇帝的女人,还可能将是未来皇帝的老娘。为保这张超白金饭辙,她不憋着灭您的口那就算厚道(或傻蛋,看您站在哪个角度了),还指望帮您玩悬之又悬的地下工作游戏吗?
皇帝公关学之二十四
有功劳不必谁都知道
人要是当个小官,负点小责,大概都希望能有机会立点儿功劳。一旦真立了那么点儿功劳,又无不希望这功劳能名垂青史,让大家都知道有这么档子事,有自己这么个大功臣。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就有那么一些人,明明做了好事,立了功劳,却唯恐别人知道。像汉朝大臣张安世,明明掌握人事任免权,有个中层干部来跑官,他一瞅,这人符合提拔条件啊,是该提拔,但嘴上却毫不客气:“您那点儿贡献皇上都知道啊,提拔不提拔那是皇上的事,您的义务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嘛,‘跑部钱进’可是不正之风哟。”没多久,那个中层干部就被提拔了,可人家感激的是皇上,恨的反倒是这个“从中作梗”的张安世。还有个叫陈元达的,在五胡十六国的前汉当宰相,这老兄每次给皇帝提意见,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意见书草稿给毁了。有时他偷偷给皇上提个独家建议,过不几天皇帝果然给弄成诏令,颁布全国执行上这老兄拿到诏书,总是装做大吃一惊:哎呀呀,皇帝陛下咋想出这么个高招来?我咋就想不出呢?真是天子英明啊!
给皇帝当差可不容易,不立功那叫尸位素餐,日子绝好不了;立功太多,或者立功之后太招摇、名声太大,那叫功高震主。您想啊,您把皇上的风头都盖过了,人家心里能乐意吗?退一万步说,就算这皇上大肚能容、通情达理,不在乎跟您争这个,您身边还有那么多同僚不是?他们能不跟您争吗?
您得明白个理儿:您不是“公仆”,说白了就是皇帝一家人的家仆,您立功那就是为两个人立的—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您自己,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您自己不是?那么您干了什么,有什么能耐,首先得让皇上心里完全有数;其次,那就得让其他人心里完全没数;再次,那还得让皇上知道您不想让除了他老人家外任何人心里有数。做到这三点,除非点儿太背,否则一定就跟隋朝那个鼎鼎大名的杨素所说“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于富贵”了。
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有个大将贾复就是个好例子,这老兄很能打,而且颇有些韬略,但跟刘秀那些同乡、亲戚相比资历浅了点,于是他就小心翼翼跟着刘秀打拼。人人都知道他有本事,却又数不出他究竟立过什么功劳。还有个唐朝宰相杜如晦,这人跟房玄龄一样号称唐太宗的左膀右臂,人称“房谋杜断”,可是这个“杜断”究竟断过些什么大事,就连无孔不入的史官,也是瞠目结舌,说不清楚。
他们说不清有什么?皇上说得清啊!有一次人事部门提出,贾复事迹不明,福利待遇要重新讨论,刘秀一听就乐了:老贾的功劳我清楚,有什么问我就得了。唐太宗不也在杜如晦追悼会上说出“君臣契合,彼此心知”来?不过少出点儿风头,却能换来皇上不疑,同事不妒,岂不是大大划算?再说了,这样不过晚出名罢了,最终该得的名还是跑不了,贾复、杜如晦不也永垂不朽了?陈元达的事迹不也流传到今天了?您不说,让皇上替您说,不是更好嘛!
您要没事总念叨自己那点儿功劳,或者趾高气扬,搞得自己比皇帝还牛,那恐怕就得小心了。《汉书》里说,权臣霍光曾给汉宣帝当临时司机,神采奕奕,气势逼人,弄得汉宣帝就跟坐在刺猬背上般不自在,换了那个低调的张安世,立马觉得轻松舒坦。后来霍家满门抄斩,张家却富贵了好几代人,谁能说这跟两人不同的态度无关?又谁能说,张安世后来的低调,不是受了这档子事的启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