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高贵”应该成为国人的新诉求

[复制链接] 8
回复
81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7-8 16:1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谁都知道,交友要选择好人,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有谁不渴望自己能够经常有好人相伴,总是能够受到好的影响、得到真诚的相助呢?因此我们无论年老年少,对交友择偶的标准都不约而同地概括为“注重人品”。何谓人品呢?这当然不涉及人的外貌长相、职业贵贱、财富多寡,无外乎是有关其内在气质、操守修养、道德品行方面的状况。一般说来,我们将那些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富有责任感的人,就视为人品好。如果我们把世间的人用低俗与高贵的标准来划分的话,拥有良好人品的人显然就是后者了。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让一部分人先高贵起来”的文章,对其关于高贵的定义和论述甚为赞同,并很有感触。经过这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在物质生活上正在全面走向小康,对物质的拥有级别记录正在不断刷新。记得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万元户曾经是国人顶礼膜拜的财富梦想,后来这个梦想就被置换成了百万富翁,再后来则是千万、亿元的量级了。也许是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有过那样漫长的物质极度匮乏的日子吧,人们对财富的追逐是那样的挚着与奋不顾身。这种全民致富的疯狂过程,的确极大地提升了国人的物质生活品质,但也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负面效应。有人在对财富的追逐过程中,突破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底线,商人们开始不讲诚信、甚至不惜造假来大量地攫取不义之财;官员们则利用手中的权力,丧心病狂地进行权钱交易,使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尽管各种惩治社会丑恶现象的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但仅仅是被动地打假与惩处,其实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fficeffice" />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当然要有代价,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滋生各种丑恶与腐败显然就是我们必须承受的代价。我认为,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仅仅依赖社会监管部门“大盖帽”们的高压与纪委监察部门的铁腕手段,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借助精神层面的道德力量。也许,我们的社会发展还未能进入到较为高级的文明阶段吧,人们的财富观念上还存有很多的误区。比如在财富数量的认知上,西方人奉行“够用就好,其余的用来做慈善,反哺社会,以求得内心的安宁”;而我们的许多富人们却往往贪得无厌,对财富的占有表现出无所节制的贪婪,而对社会公益事业却吝啬到一毛不拔的程度。仅从这一点上说,我们不得不极为遗憾地承认,资本主义土壤上产生的富豪远比我们社会主义土壤上产出的富豪要更加富有爱心啊。可见,这似乎与政治制度没有什么绝对的关系,倒是社会的文明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应该引起我们在大力促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予以高度重视的了。这当然就是那个“让一部分人先高贵起来”命题提出的真正缘由吧。

我理解的高贵首先就是“真诚”,有人说的好:“真诚是一切美德的起源,去伪存真是人生的长期修炼,“精诚所至”则是“金石为开”的必要前提。”尽管真诚是任何人都不会拒绝的基本秉性,但真正做到绝非说说那么简单。国学大师季羡林有一句名言叫“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要真正做到不为了一己私利骗人说谎,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只有那些摆脱了各种利益的诱惑、具有美好情操的人,才能始终坚持不说假话。这很可能要经过一个不短的修炼过程才可能做得到。当假话横行的时候,如果在说真话的问题上不有所讲究的话,自己的安全也许就丧失了根本的保证,因此对真话的适当保留,显然是一种必须的生存智慧了。如果连自己的生存安全都无法保证了,即便你的人再高贵,大概也很难具有适当的社会价值的体现空间的,那样一来。生命就几乎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

高贵的另一展现则应该体现在“负责”上,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如果单纯为了自己,无论如何也和高贵无缘,那样的生命只能用庸俗、龌龊这样的字眼加以形容。一个负责的人在家中,一定会成为家人的温暖依靠;在单位也一定会成为同事们可以信任的伙伴;在社会则会永远是一个热情助人的角色。我曾经用“被别人需要”来诠释我的人生价值观和对人生信仰的理解,也许这也是我对“高贵”的一种理解和向往吧。我觉得,高贵与一个人的职业贵贱、财富多少、教育背景的高低都没有关系,它不过是一个人的精神追求的外在表现而已,与他的阶级出身更是没有什么必然的关联。贵族出身的人很可能是卑鄙龌龊的小人,而出身卑微的平民,却完全不妨碍其人格的高贵,如我们这个时代曾经涌现出的雷锋、焦裕禄这些真正的平民英雄。说白了,我们多年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为了造就当今社会更多的高贵群体,从而借助这些高贵群体的价值导向作用,来引领我们整个社会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真正把我们这个人类的社会打造成富足、亲善、友爱的和谐家园。

沙发
发表于 2009-7-8 19:02:08 | 只看该作者

让一部分人先高贵起来

 

刘东华/文

 

三十年前,伟人的一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像一个神奇的开关,打开了一个民族被禁锢已久的人性渴望,打开了十几亿中国人汹涌的创造热情。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中国的富豪人数ANG="EN-US">2007年超过法国,ANG="EN-US">2008年又超过了英国,已位居世界第四。这一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还超过德国,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经济体。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仍被普遍看好,富豪人数将持续增加,中产阶层每年数以千万计地增长,全面实现小康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当中国以令世界惊愕的方式证明了“我也行”,“我真的行”,“我还可以更行”,世界也开始为我们的“行”与“更行”感到某种担忧和害怕的时候,下一个ANG="EN-US">30年,我们除了努力“行下去”之外,还有没有更高的目标?毫无疑问,是我们重拾一度被践踏的意义,崇尚曾经被背叛的信仰,通过为自己内在的高贵提供外在的形象证据,自信而从容地赢得全世界对中华民族、对全体中国人更大尊敬的时候了!

“让一部分人先高贵起来”,首先得说清楚什么叫“高贵”。俗话说“三年可以造就一个富翁,三代造就不了一个贵族”,造就一个贵族为什么那么难?到底难在哪里?详细论证至少需要写出一部专著。就其本质约略言之,我对“贵族”的基本定义是“高贵精神气质的物质与人格承载者”。仅有“物质”,黄金钻石、豪车大屋,有时映衬的恰恰是灵魂的丑陋与低俗;仅有“人格”,在冷酷而强大的现实面前,又难免苍白无力、顾影自怜。“物质”与“人格”都有了,它们承载的“高贵的精神气质”指的是什么?主要有四个主题词:纯粹,真诚,强大,负责。

在第一次听过年轻的小提琴大师吕思清的演奏之后,我曾经发出过一句著名的感慨:纯粹地做事,把事情做纯粹是多么幸福啊!在一篇比较柳传志与张瑞敏的文章中,我又提出张瑞敏坚持的是“以纯粹应对复杂”,柳传志擅长的是“以复杂捍卫纯粹”,总之纯粹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力量,而最终是一种了不起的境界。

真诚是一切美德的起源,去伪存真是人生的长期修炼,“精诚所至”则是“金石为开”的必要前提。国学大师季羡林有一句名言叫“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如果“真话不全说”属于生活的智慧,“假话全不说”就是很高的操守了。但操守之外,善意的谎言说不说?可见真诚与否也并不全在言说,还在内心与结果。真诚已属不易,善意的、能够让“金石为开”的真诚更难,惟其如此,这种真诚才可能成为支撑高贵气质的核心要素。

“强大”对于高贵之所以重要,首先,如果你足够“纯粹”、足够“真诚”,你的内心就必然会变得强大,越来越强大;其次,正如上文所述,在常常表现得“冷酷而强大”的现实面前,如果你的内心不够强大、不够坚韧,你就随时可能被打垮击碎,就经不起任何比你更柔弱的力量的依靠,因此也就根本没有机会去呈现或者证明你的高贵。需要提醒那些喜欢咬文嚼字的朋友们注意的,是这里的“强大”只是指内在的、精神气质的强大,而且一切外在的强大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最重要的是最后一个词:负责,对别人负责,对环境负责,对未来负责。孙中山先生讲过一句话,大意是一个人有多大能力,就应该对世界承担多大责任。而近年来,可能是人们尚未完全从过去那种“以强制性的对你负责的方式,无情地伤害你、屈辱你、剥夺你”的阴影中走出来的缘故,很多有更大能力的人津津乐道于自我服务,自我满足,自我陶醉,而漠视甚至嘲笑那些勇于、乐于也善于对别人、对世界承担更大责任的人和行为。如果你的强大只是为了满足你自己的需要,甚至为了自己的贪欲不惜伤害别人,那么你的精神气质不惟与高贵无缘,岂非已经堕落到了“自私自利”甚至“卑鄙无耻”的境地吗?

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高贵,就知道要践行这种高贵有多么不容易了;知道了它的不容易,就知道我们为什么在这里说只是“让一部分人先高贵起来”了。“让一部分人先高贵起来”,当然不是不想让更多的人高贵起来,而是根本不可能让所有的人一起高贵起来,就像不可能让所有人一起富起来一样。如果按照我们过去的思维,既然不能一起富起来,就不能允许任何想干、认干、能干的人先富起来,谁富了就打倒谁,就宁可大家一起受穷;既然不能一起高贵起来,就取笑和打击任何想要通过创造价值、帮助别人、承担责任的方式赢得尊敬、追求内心高贵的行为,就宁可大家一起自轻自贱。果真如此,国人就只能永远受穷,中华民族也就只能沦落为自甘卑贱的劣等民族了。

这当然不是我们的选择。没有谁天生高贵,也没有谁在追求高贵、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没走过弯路、没犯过错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只有全民族建立起共同的是非观、荣辱观、英雄观,这个民族才可能像仰望星空一样仰望自己的信仰;只有每个人都无比珍视自己内心的高贵,并坚定执著地去捍卫这种高贵、证明这种高贵,才可能会有一部分人率先高贵起来,成为榜样;才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追随榜样,由内而外地高贵起来,终将支撑起整个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高贵而备受尊崇的地位。

让一部分人先高贵起来,从你我开始,从我们的内心开始。不管从哪里出发,只要我们是认真的,这个世界就必将一天天为我们的内心高贵提供出足够的形象证据。

板凳
发表于 2009-7-8 19:05:23 | 只看该作者

根据冯老师文中所提示,网络搜索了一下,《让一部分人先高贵起来》一文,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写的。

 

尔后,飞猫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4
发表于 2009-7-8 21:54:06 | 只看该作者

  冯老师说:“……说白了,我们多年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为了造就当今社会更多的高贵群体,从而借助这些高贵群体的价值导向作用,来引领我们整个社会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真正把我们这个人类的社会打造成富足、亲善、友爱的和谐家园。”fficeffice" />

   刘东华说:“我对‘贵族’的基本定义是‘高贵精神气质的物质与人格承载者’。仅有‘物质’,黄金钻石、豪车大屋,有时映衬的恰恰是灵魂的丑陋与低俗;仅有‘人格’,在冷酷而强大的现实面前,又难免苍白无力、顾影自怜。‘物质’与‘人格’都有了,它们承载的‘高贵的精神气质’指的是什么?主要有四个主题词:纯粹,真诚,强大,负责。”

   ……

   所谓高贵的人,飞猫浅以为,用“贤能之士”四个字来替代更好一些。用先贤孔子的话来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意思是:大道畅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大家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

  用中国文化传统的思想来说就是“天下为公”。例如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民有、民治、民享的“三民主义”思想。毛主席和开国先贤们的伟大事迹,建立的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制度,更是把天下为公精神弘扬到极点,浓缩在“天下为公”四字之中。

  ……

  先哲孔子生活的年代,刚好是奴隶制社会瓦解封建制社会开始兴起、群雄争霸的大变革时代。在这种大众思想心态文化严重愚昧自贬落后的时代背景下,孔子的学说、人品、才能虽为世人所景仰,但能起多大作用呢?能有多少忠诚的追随者呢?先哲孔子三千弟子,最后只剩下七十二贤人,就是活生生的历史见证。法学家韩非子说得好:“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孟子有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乘时”。武力、权力、财力、智力……这些世俗的东东,是施展一己之抱负必不可少的基石。
  当然,孔子大人七十而知天命,生不逢时,这也是他人生中最为遗憾的事。相反,今天,是一个全球化金融海啸的大变革时代,如果孔子大人生逢今天这个崇尚民主、自由、诚信、平等的大时代,必然是风生水起、拥有众多的忠诚追随者,能创建一番大的功业。唯危难之时方显本色嘛。

 

  正如反映早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规律内在要求的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和理论,通过广泛地传播并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经过长期的历史,路径习惯的积淀内化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到后来,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大众心理基础。如果没有这样的大众心理基础,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能成功吗?如果没有这样的大众心理基础,世之奸雄袁世凯“百日复辟”的皇帝梦,会不会成功呢?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复着。

  没有良好的武力与经济,就没有良好的法律;哪里有良好的武力与经济,哪里就必然会有良好的法律。没有强权的诚信是软弱的,缺乏忠诚的追随者;没有诚信的强权是暴虐的,必有阴谋的反叛者。我们必须把诚信和强权结合在一起,必须使诚信的成为强有力的,或者使强有力的成为诚信的。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免受一种特殊力量的驱使,这种力量可以轻而易举地剥落紧裹我们人性的外衣,将我们完全裸露在阳光下,并公正地将我们圈定在纯洁与肮脏的图版上,以致让我们所有的辩护都变得苍白无力,无论我们多么伶牙俐齿,它就是检验我们人性的试金石:行动与利益。

  换句话说,行动、利益是光照人性的影子,在它面前,一切与道德、伦理有关的本质都将现形,且一览无余。

  正如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0.4%的人(高干子弟)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

  链接: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23769-1.html

   …………

  在此,飞猫不由想到了先哲孔子两位学生的故事,从中折射出孔子优秀的治政思想。

   故事一:鲁国国君说:“凡是发现有鲁国人在别国沦为奴隶的,鲁国公民可以花钱赎回,回到鲁国后可以到政府报销所花的费用”。孔子的一个学生,在外国发现了一个鲁国人在当奴隶,因此把他赎了回来,回国后没去政府报销,因此赢得了鲁国人的称赞。可是孔子却教训他说,你这样一做,别人就不好意思去政府报销赎奴隶的费用了,在赎与不赎的问题上就会犹豫,很多在外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也就因此不能回国,国家大好的政策就会被你败坏。
  故事二:孔子的一个学生在河边散步时,刚巧发现有人落水,落水者的亲人说,谁能救落水者就奖励他一头牛,孔子的学生跳进水中把这个人救了上来,并高高兴兴地领走了牛。别人都骂他贪财,可是孔子却表扬了他,说你为大家做了一个榜样,今后再有人遇到险情,大家都会奋不顾身,整个国家就会有许多人因此而得救。
  …………

   综上所述,让“高贵”应该成为国人的新诉求,换言之就是天下为公,选贤能之士,造福大多数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言之易,行之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8 21:58:09编辑过]
5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7:38:22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高贵并非是多么崇高的事情,它其实是深藏于每个人心底的一种本能。因而,不能将其更与神化了,反哺之恩它将与人群中的大多数无关,其真正的意义也就失去了呀。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努力营造适合其被诱发出来的和谐环境,使其能够发扬光大。
6
发表于 2009-7-9 08:23:00 | 只看该作者

改革开放的邓小平总设计师当时说出了一句话:“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今天,一部分人确实富得流油了。

今天的国人新诉求可以是:“让一部分贤能之人富贵起来”。

营造和谐和环境,没有当权者从上至下的积极推行,没有一帮贤能之士的辅佐,正己者化人者顺,那是不可能的。别天天喊口号不见行动,少与民争利,不气死人就行了。

 

剩下的问题就是:何为贤能?评价的标准是多少?谁来评价?谁来执行与监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9 8:24:35编辑过]
7
发表于 2009-7-9 15:56:49 | 只看该作者

让先富起来的这一部分人当中,再出现一个子群体,就是“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高贵起来”;

 

对当前物质丰富的人群提出新的要求,注重品德,注重人格,注重社会,注重他人等等。

 

“高贵”这个词的选用,就像一些煽情的小说标题一样,属于吸引眼球的性质,也可以说是针对“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的诉求而设计的。

 

第一阶段:贤能或不贤能之分

第二阶段:贤能之士富或穷,不贤能之士富或穷

第三阶段:富的贤能之士或非贤能之士,过着奢靡腐败的生活,导致仇富心理

第四阶段:先富起来的这个群体中,包括贤能与非贤能,一部分人对精神的满足产生强烈的愿望,于是“纯粹,真诚,强大,负责”的需求产生。

 

刘的文章在于第四阶段,这个逻辑是比较符合事实的逻辑,当人们富起来,对物质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后,或者再经过多少奢靡腐败的生活后,最终都会对精神满足产生强烈的需求。

 

我们应该面对正常的生活逻辑。同意刘。

 

猫兄与刘,一个寄希望于具有明显特征(精神高贵,物质不丰富,为了方便就这么个说法以示区别)的群体,一个寄希望于具有明显特征(物质丰富,精神或曾经丰富或从未丰富过)的群体;

 

刘所说的群体,经历了正常的发展过程与阶段;而猫兄说的群体,似乎仍然未经历过普遍正常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忽略了事物逐渐发展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忽略了普遍性。

 

当然,我相信有天才出现。可是,有时候,不具普遍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9 16:21:17编辑过]
8
发表于 2009-7-9 22:46:47 | 只看该作者

刘的文章在于第四阶段,这个逻辑是比较符合事实的逻辑,当人们富起来,对物质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后,或者再经过多少奢靡腐败的生活后,最终都会对精神满足产生强烈的需求。

   这一点严重反对。曾国藩有云:“由俭入奢易,易如反掌;由奢入俭易,难如登天”。常言道:“大人物看小节,小人物看大节”。案例:箕子是纣的亲属。在纣王最初制作象牙箸吃饭饮酒之时,箕子就悲叹道:“他现在制作象牙箸,将来就一定还要制作玉杯;制作玉杯,就一定想把远方的稀世珍宝占为已有。车马宫室的奢侈豪华也必将从这里开始,国家肯定无法振兴了。”由于纣王淫佚无度,箕子进谏,纣王仍不听。有人说:“可以离开了。”箕子说:“作人臣的向君主进谏,君主置之不理,便离他而去,这是张扬君主的恶行,哗众取宠于百姓,我不忍心这样做。”于是箕子披头散发、假装疯癫做了奴隶。并隐居弹琴聊以自慰,所以人们传颂他的曲子为《箕子操》。

  从古至今,人类有二大弱点,非圣贤之人,皆不能免之:1、畏惧。2、懒惰。而懒惰代表着什么呢?懒惰代表着不负责任、逃避必要的风险、坐吃山空、骄奢纵情。盖天地之道,日中必移,月满必亏,泽满则溢。人之道,泰则骄,逸则奢,骄奢既起,恶则随之,此所以召祸也。福则反是,所以积善得长享也。盖人之性,处艰困之中,莫不惕励恐慎。既得志也,则放逸纵情。故今古豪雄,善始者繁,克终者寡。霸吴者夫差,亡吴者亦夫差也。

…………

  武力、权力、财力、智力……这些世俗的东东,是施展一己之抱负必不可少的基石。人情千古多重这些东西。

  战国时代最著名的说客、谋士苏秦,游说秦惠王失败后感慨:“妻不以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苏秦在家苦读书一年,出门游说六国君主得势后,对自己嫂子的前倨后恭,自我感慨道:“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当苏秦领导六国势力联盟的时侯,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在当时,广大天下、众多百姓、威武的诸侯、掌权的谋臣,都要听苏秦一人来决定一切政策。没消费一斗军粮,没征用一个兵卒,没派遣一员大将,没有用坏一把弓,没损失一支箭,就使天下诸侯和睦相处,甚至比亲兄弟还要亲近。由此可见,只要有贤明人士当权主政,天下就会顺服稳定;只要有这样的一个人得到合适的使用,天下就会服从领导、归顺朝廷。

  虽然秦惠王当时没有采纳苏秦的主张,但秦国后来的战略方针和一统天下的霸图,实际上是沿着苏秦所述的战略和路线而来。

 

  andyleau兄看来还没有真正理解刘东华的文章蕴意。

  寄希望于精神高贵(智力与道德)而缺乏武力、权力、财力作为后盾者,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小数定律。思想领袖孔子、革命领袖孙中山……都是历史的见证。我们再来看看历史的王朝更替,有哪一个是只凭精神高贵而更替了王朝权力、恩泽天下的?唯一例外的是王莽首创了外戚谦恭下士篡夺皇位的先例,以及苏秦凭头脑和谋辩术合纵了“六国联合国”的势力联盟。老话说得好:“秀才造反,三百年不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9 23:45:12编辑过]
9
发表于 2009-7-10 17:01:49 | 只看该作者

猫兄说:寄希望于精神高贵(智力与道德)而缺乏武力、权力、财力作为后盾者,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小数定律。

 

我本意即如此,所说第四阶段,指从第一、第二、第三阶段发展到第四阶段,而非跳到第四阶段。精神的高贵(智力与道德)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这样才有更久远的意义。

 

那么,是不是我们小康了,就可以提出高贵的要求了;这一点上,结合现在的社会,应该考虑一下。所以,我说,在发展到第四阶段的,也就是先富起来的人群中,提出高贵的要求,让其中的一部分人高贵起来,全部高贵当然好但也不符实际。

 

这也符合先富裕的群体在物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之后对精神需求的渴望这一逻辑。这些人中,如果原本“贤能”的就继续追寻原来存于心中的“贤能”,原本“非贤能”也可以通过修炼达到“贤能”的状态,都可以实现文章的目的。

 

文章所面对的高贵的适合人群中,既有贤能之士,也有非贤能之士,而非仅仅对贤能之士提出高贵的修炼要求。人本空无物,贤能都是从非贤能来的,自古以来皆有例子,浪子回头金不换也是这个道理。如此而已。

 

当然,“贤能”这一特点如果在人物经历我所说的四个发展阶段的过程中不丢失固然可贵,但更多的时候会被放置一边或被考虑得较少;这也是人们的需求层次所决定的。贤能之士的确最易高贵,原本非贤能之士通过修炼也可以达到贤能,而高贵。

 

也就是贤能是面对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我所表达的,是在现实中的适合操作的群体,也就是在什么群体中适合提出这一要求。这一点,并不矛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0 17:04:53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