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owin在2009-7-6 9:48:55的发言:
[em54] 呵呵,我怎么觉得这个案例是十足的反例?
甲的做法简单,容易学习,流程易控制,质量合格。
乙的做法复杂,需要特殊的设备、器材,流程长,环节多,需要辅助材料。最终无非是得到一个熟鸡蛋。 用了100倍的精力,把结果提高了10%。
乙的思路手段,像极了MBA就读期间、管理实践不多的学生,越复杂、越理论、越让人眼花缭乱,似乎就越显专业水平。 而某些管理培训、书籍,又是在此基础上推波助澜,把“管理”神化、神秘化、复杂化。让更多的年轻人迷信、沉湎其中。
殊不知,最容易在实践中碰壁的,就是单纯依赖理论,却不其知适用范围、限制条件、风险控制的情况下,盲目推进。
管理如同看病开药,每种药都有其适应症状和局限、风险。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
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实就是有对“药”和“病”的关系理解不断加深的过程。 药非越名贵越好,药方非越多越好,能治病就是好药。有时多喝水、多走路,可能就是胜过任何药物的治疗方法。
而且,流程就是成本,就是风险。流程越长,成本越高,风险越大。 你可以算算,99%的几次方是95%,几次方是90%。这就是6西格玛管理的出发点之一。 如同煮药,一两味药材不易出错,几十种药材不出错才怪,甚至为了几十种药材,还需要增加额外的管理手段和人员投入,成本远非表面看上去那么低。
所以,管理有境界,也有局限。不要凡事必谈管理,更不要迷信复杂就是好的。尽管简单未必是好,但简单有效一定不差。 对于管理理论,也要擦亮眼睛。
关于这个案例,可以做些修改,乙的做法会显出一些优越性。
比如: 1)煮鸡蛋是在故事中一个大量频繁发生的行为,结果的改进对企业绩效影响比较大。比如地铁入口一家专卖煮鸡蛋的早餐店。乙的做法有变成标准化行为的可操作性,而且值得这样做。 2)同上,乙可能借此发明一种全自动的设备,类似煮米饭的电饭煲,并向重视营养、喜欢偷懒省时、不太计较成本的城市白领推销。 3)作为老板,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下,对人才进行考量。 乙更适合大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管理等工作。 案例中甲无特殊之处,需另加表现才能考出特点。
感谢楼主的原创与分享!笨人仅仅对事讨论,唐突之处见谅!
对OWIN兄的理性思考和思考的结果表示敬佩。
楼主给出的这个案例很好,但是分析却不怎么样。楼主在文章提到目标管理这个词,可以没有引申下去,非常可惜。其实,目的比目标更重要,因为目标是由目的分解出来的,没有目的就不会有目的。
管理是什么?管理是手段,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如果离开了目的谈手段,就不会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明确目的而去管理,那只能是为管理而管理。在仅有煮鸡蛋这么一个简单的前提下,根本无法评判甲乙方法的优劣。如果早晨起来,忙活的不行了,就想要一个鸡蛋填肚子,乙的方法根本就行不通;反之,又想要营养又想少花钱却又时间,甲的方法可定就不行了。所以煮鸡蛋前,一定要明确要什么样的鸡蛋,如果在没有明确要什么样的熟鸡蛋的前提下,乙的做法就是在为管理而管理。
管理不是煮鸡蛋,而是要怎样去煮鸡蛋,而这之前必须明确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熟鸡蛋。 |